- 相关推荐
开展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案例
开展“绿色家园”主题活动的点滴体会
我们幼儿园为争创“绿色学校”,近日积极开展了“绿色家园”系列主题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懂绿、爱绿、护绿”意识,让环保意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小班教研组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制定了“保护自己,保护环境”之一主题内容,
通过教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洗脸、漱口,刷牙等方法保持自身清洁的同时,深透环保教育让幼儿明白不能乱丢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并向家长宣传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主题内容及教育要求,及时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卫生习惯状况,共同协商教育对策,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中班教研组大力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清洁幼儿园、制作环保小布袋、制作并粘贴环保标志等过程中,进一步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真切地体会到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内涵。
大班教研组也积极开展环保主题,使幼儿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好处等等。大班孩子还积极的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小玩具,真正地做到了“变废为宝”。老师们在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内接受环境教育的同时,尝试性地把园内的教育与家庭式教育实行互动,让家长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使更多人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深思我们该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为了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我们让幼儿从小初步懂得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懂得人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要科学开发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增强责任感,获得改善环境的知识技能,我们积极开展绿色宣传活动,组织幼儿积极参加“绿色家园”绘画比赛。各教研还积极开展“绿色家园”展示课,既进一步突出了环境教育的特色,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又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促进了环境意识的提高,让位老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
我们除了积极开展环保教育主题活动外,更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活动中都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从点滴入手,通过倡导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垃圾分类、保护园内一草一木等。走进我园,你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确实很努力:园舍一切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地上已看不到一点纸屑、痰迹,园内四周植上了树,活动区草坪一片碧绿……
我想把这份成功的喜悦带给更多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多片绿色的天空吧。
开展适宜教学——实施“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活动的体会
20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特大地震,此时,我正好在江西南昌凤凰城上海实验幼儿园支教。
得知灾难消息,幼儿园的全体教工立即行动起来,主动捐款,奉献爱心。与此同时,教师们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极好时机。于是,教师们马上行动起来,以“抗震救灾献爱心”为主题,组织各年龄段幼儿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希望通过科普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有机整合,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捕捉时机设计主题教学内容
南昌凤凰城上海实验幼儿园是一所在上海丰厚的学前教育资源的支持下,开办在内地的民办幼儿园。该园提出了“人文素养熏陶,构建健康人格”“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等办园理念。汶川地震消息传来,教师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教育契机。而园里的孩子们也对这件事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他们每天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收集有关的图像资料,他们对“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地震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发生地震时人们该怎么躲避危险”等问题充满困惑。更让教师们感动的是,年幼的孩子看到灾区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解放军叔叔奋不顾身救人的感人场景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们砸碎储蓄罐,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捐献给灾区人民。教师们从眼前的情景中发现了教育的契机,于是,我们预设了“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的五个小主题:地震发生了、地震小知识、悼念受害者、爱心总动员和重建家园,力求实现“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尊重年龄特点强调适宜教学
当“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框架建立起来后,教师们认为,作为全园性主题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更多地关注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新的学习需求。以托、小班为例,教师认为“悼念活动”和“重建家园”等小主题相对这两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有难度,于是,便强化了“爱心总动员”主题,设计了“点亮小蜡烛”“制作爱心亲子卡”等一些适宜小年龄幼儿参与的活动,对“抗震小知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对预设内容的灵活调整和补充,使教师看到了着眼于教学实际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意义,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反思实践关注主题活动价值
当“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认真总结,反复思考活动的价值。
(一)时效性和整合性凸现主题活动价值
由于该主题活动与全国人民关注的抗震救灾工作几乎在同步展开,时间上的契合度保证了幼儿能够借助各种途径丰富对主题的认识,强化了幼儿的过程体验。班级的主题墙上每天都会出现有关灾区的新的图片和资料;幼儿们把日常获得的信息和对同胞手足的牵挂和良好祝愿通过区域活动、新闻墙、爱心卡、结构游戏等途径尽情地表达和表现出来,使得很多平时要花很多时间讲述或拓展的道理变得直观具体。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则从认知、语言、艺术、情感等多种角度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求,其多元整合的开放模式让幼儿感同身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情感性和互动性丰富主题活动内涵
“人文素养熏陶,构建健康人格”的和谐教育思想的落实关键应体现在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上,自古“善之教育”就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之一,因此,“抗震救灾献爱心”的主题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教育。孩子们看到悲伤的画面情不自禁地流泪;看到解放军救出被困者会高兴地拍手;看到医生救治伤员就欣喜地相告;听到《爱的奉献》的旋律便深情哼唱,这些都是幼儿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制作爱心卡、捐献零花钱、参加玩具义卖等活动,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情感。
此外,“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活动也吸引了全园家长的积极参与,成为家园互动体现得最为成功的活动。
总之,通过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主题活动,教师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契机的发现和捕捉也更加重视,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适宜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
开展区域活动的一点体会
对3~5岁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在自由活动中保持安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放任孩子们在活动中吵吵嚷嚷,会使他们的活动相互间受到影响。而且,孩子长久地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也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怎样让孩子既自主又有序地进行自由活动呢?将活动室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开展区域活动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因为这样既能使幼儿独立自主地活动,又能使活动秩序井然。在实际工作中,我对如何开展好活动区的活动有如下的体会。
1、合理划分活动区域。
我们可将活动区相对固定,这样,当幼儿想进行哪项活动时,便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应的区域,避免了在寻找过程中的嘈杂和时间的浪费。事实上,区域的划分也是给孩子规定了活动的范围,避免了活动间的相互影响。
在安排区域时,我们还要注意各区域位置的合理性。比如比较喧闹的音乐区、建筑区可安排在户外的走廊里,以免影响其它区域的孩子活动;美术区可以安排在靠近盥洗室的地方,因为美术活动中会用到颜料,孩子们用水就比较方便。
2、提供合适的活动材料。
很多时候,孩子们吵嚷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活动,缺乏合适的活动材料。老师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新、投放材料。只要有合适的材料,孩子们一般就会很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比如提供孩子们喜欢看的图书、制作一些拼图游戏板。
3、适时指导活动。
教师可观察、参与孩子的活动,及时给予帮助、提供建议。当孩子们因出现纠纷而吵嚷起来,教师可与孩子一起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当孩子因无聊而发生吵嚷,教师则可提出一些活动建议。渐渐地,孩子们也会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吵嚷的现象减少。教师还可用体态语言提醒过分吵嚷的幼儿,而切忌用更大的音量盖过幼儿的吵嚷声而要求他们静下来,因为这会在无形中树立一个大声叫嚷的榜样。
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初探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最新的教育方式,目的是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探索,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小班幼儿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但他们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有趣、不协调、神秘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他们的“独特眼光”需要我们的发现与肯定。因此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老师要时刻用慧眼去发现去肯定幼儿的做法与行为。关于小班的主题活动的开展,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抓住幼儿兴趣点
今年初,孩子们带来了好多小金鱼,养在鱼缸里天天都去看,特别的喜欢。于是,我便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班里搞起了《可爱的小金鱼》的主题活动。孩子们都愿意把小金鱼带幼儿园来,班里一下子有三十二条鱼:有红颜色的金鱼十条、棕色的小鲤鱼三条、黄色的大眼睛的金鱼八条、还有漂亮的孔雀鱼五条,还有清道夫一条和热带鱼五条。自然角里、窗台上都摆满了孩子们带的金鱼朋友。孩子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金鱼长的什么样?眼睛为什么鼓鼓的?它喝那么多水怎么不死啊?金鱼爱吃什么?鱼缸里还需要有什么?我们怎样照顾小金鱼?喂多少鱼食?还有哪些漂亮的鱼?……我见孩子们对金鱼这么喜欢,还带他们去后勤老师的屋里看漂亮的热带鱼,还去了门口看了阿姨卖的各种鱼,孩子们对小金鱼的喜爱与日俱增。
二、主题与区域紧密的联系起来
我把鱼缸也放在了美工区中供孩子们欣赏借鉴。孩子们特喜欢给小金鱼画像,他们画的都不同,我把孩子们的作品都展示在区域中。还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捏了好多鱼,每条鱼的鱼鳞都不同。有的用指甲印;有的用笔帽扣;有的捏立体的一片一片的鱼鳞。他们互相欣赏,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他们在绘画与制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鱼。图书区中,我把孩子们带来的有关小金鱼的一些书都投放进去,孩子们认真的欣赏,或让老师给讲书中的奇妙世界。他们从开始对小金鱼感兴趣逐渐进展到对海洋里的各种鱼类感兴趣。把自己家的有关鱼类的书都带了来,图书区中丰富的书籍使孩子们眼界开阔,丰富知识,爱说爱讲爱想象,增强了他们喜爱并关心小动物的情感。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探索。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在班里搞主题活动期间,我们让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观察鱼。李龙泽、寇泽浩、杜睿晗妈妈周末带孩子去了海洋馆,照了好多照片。各种漂亮的鱼的图片和照片都拿到班里来。李龙泽和寇泽浩、杜睿晗还向班里小朋友介绍了去海洋馆看到的五颜六色的鱼;隗紫琪、杨凡、何静仪、张勇丽的家长带他们去了山顶庙公园喂鱼,好多红颜色的大鲤鱼特别爱吃鱼食,他们还给大鲤鱼照了照片;徐雪儿妈妈带雪儿去公园里划船看鱼,雪儿告小朋友说她看见了水里的红金鱼好看极了,她妈妈还给买了五只,带到了班里给大家看;林世轩、高彦静家长带他们去了鱼市欣赏鱼,还买回来了好几种鱼:红色黄色的小金鱼、五颜六色的小孔雀鱼和好看的扁扁的热带鱼,这些鱼孩子们都带到了班里,孩子们特别喜欢看。这些亲子之间的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见多识广,并把游玩过程中看到的鱼类照下相片带到班里给其他小朋友观看。家长配合了老师的工作,同时也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孩子们有亲身的体验,对鱼就会更感兴趣,有谈论的话题。家长也了解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教育的目标、价值,才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
四、墙饰的合理布置
墙饰的布置,要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貌。活动的过程简单、明了,幼儿的作品鲜明、清晰,进展明显。这样幼儿也可在欣赏中回忆原来的事情,欣赏原来自己的作品。在开展《可爱的小金鱼》主题活动时,我把鱼缸摆在自然角,把墙面布置成四大版块:
1、小鱼生活在哪?墙面上展示孩子们谈话的内容和绘画出小鱼生活的地方:鱼缸里、大海里、鱼池里等;
2、小鱼长的什么样?布置的内容有幼儿带来的小鱼照片、孩子们画的小鱼、活动区里孩子们折的小鱼还有用橡皮泥制作的小鱼;
3、小鱼爱吃什么?把孩子们带来的喂食小鱼的食物展示出来,也有孩子们的谈话内容详细记录,教师用图文的形式张贴出来;
4、小鱼活着还需要什么?贴上我带孩子们去后勤老师的屋里看鱼的照片,发现了氧气机和温度计;还有孩子们的回答如:需要阳光,干净的水,还有漂亮的鱼缸,水里有小花和水草,水底有石头贝壳等。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及他们的知识能力,与老师一起把墙饰张贴的丰富多彩。展示板上有孩子们观察的谈话,有孩子们带来的照片和资料,还有孩子们自己的剪纸、泥工、绘画、折纸小鱼。如此丰富的版面,对幼儿有了很大的刺激,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要想使小班的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需要老师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倾听,敏锐的发现幼儿的所思、所想、所做,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同时使幼儿以有效的应答,使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更加感兴趣,更加爱观察、爱发现、爱探索,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数学教育活动“参观动物园”的分析与反思
以往,我们习惯于根据数学学科体系来设计数学教育活动,而今,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原则,要求幼儿的学习回归生活,融入主题活动。因此,很多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感到很困惑,觉得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很困难:如果仅仅考虑这个年龄段幼儿数方面发展的要求,就会出现与主题活动毫不相关的单纯的数学活动。即使是结合主题背景联想到幼儿数方面发展的某个点,也感觉与主题无实质性关系,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数学活动比较牵强,而且弱化了幼儿数方面发展的要求。
其实,数学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主题活动的推进也离不开数学。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的有机渗透与融合,就是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认识周围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就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参观动物园”谈谈在综合课程背景下如何将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以帮助幼儿建构数经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活动内容来源于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大班《学习》教材中的“动物大世界”,这是一个内容丰富、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常见动物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在建构活动中产生了搭建动物园的意向并进行了合作搭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往往有参观动物园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对照地图有目的地参观动物园的经验,对地图上的方位、远近等抽象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较模糊,所以我们设计了活动“参观动物园”,它既是教材中的素材,又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的一个活动。
该活动的目标有两个:
1.在“参观动物园”的情境中,比较参观路线的远近并感知空间方位等相关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协商,解决活动情境中的问题。在制定活动目标前,我们梳理了大班幼儿已有的数经验,发现大部分幼儿有关于交集、序数、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和远近等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大班幼儿有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创设了共同布置“动物园地图”的情境,让幼儿自由结伴,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幼儿在情境中对照地图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在交流中感知不同参观路线的远近并运用多种方式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未脱离主题活动的背景和要求,并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渗透并融合了相关的数学教育内容。在整个活动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动物园”情境,共同编制“动物园地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将幼儿引入“动物园”情境,让幼儿自由结伴根据“任务书”商量讨论,找出要送回动物园的动物并进行交流。其中“动物园的地图”并不是全预设好的,而是给幼儿留有空间。如图中的1、2、3、4、5、6号房间就是预留给幼儿的,让幼儿共同参与编制,以完善“动物园地图”。通过自由结伴讨论,幼儿经历了一个重现数经验的思维过程,同时有机会协商合作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如,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了解了一些动物的习性,他们运用交集的概念思考选取哪个动物送到动物园更合适;幼儿运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序数知识在楼房式动物公寓中找出合适的动物;幼儿比较远近;幼儿区分左右。以上都是大班幼儿所要了解的数知识,我们结合情境使幼儿在这一环节加深了对一些数概念的理解。
二、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并记录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发幼儿参观“动物园”的兴趣,让幼儿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并记录,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在活动材料的设计上,“动物园地图”既要有不同的参观线路供幼儿选择,又要便于比较不同路线的远近,所以每个“动物”之间的路线长度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没有可比性。原先我们设想让每段路有宽窄、颜色的不同,使幼儿尝试不受干扰比较路线的远近。通过第一次教育活动实践,我们发现这些干扰因素对整个活动,尤其是在比较路线远近时意义不大。所以我们将其调整为每个动物之间的距离相等,路的宽窄、颜色也相同,同时可以活动(即每段路可以拆下),这样就为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比较路线的远近埋下了伏笔。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将每一段路拆下连接,以便让幼儿直观地比较远近。幼儿在交流各自的参观路线时,教师一方面有意识地展示不同参观路线,另一方面用不同标记清楚地标出行走的路线,从而为幼儿比较远近打下基础。
三、比较参观路线的远近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比较不同参观路线的远近,学习不同的比较方法。它既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挑战,又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发散思维,在讨论交流中比较路线的远近,记录参观路线的长短,数出参观过的动物数量,最后数一数参观过的每个动物的间距并比较。由于设计的间距一样,幼儿可以将每段路拆下连接加以验证,所以原来比较难理解的空间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了。通过活动,幼儿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又在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的过程中梳理了新的经验,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寻找最近的参观路线
这个环节主要是丰富幼儿的比较方法,使幼儿有机会运用已提升的经验,并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企鹅馆’出发到‘狮子山’,你能找出一条最近的参观路线吗?”幼儿立即运用新获得的经验直接数出动物的间距,从而很快找到了一条最近的路。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动物园地图”投放到活动区中,幼儿仍然很有兴趣,主动探究“如果要看到每个动物可以走什么路线”“有多少条参观路线”等问题。
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沉浸在由活动带来的快乐中。幼儿积极投入的表现与教师创设的活动环境以及采用的活动形式有很大的关联。这种类型的活动满足了每个幼儿的活动需求,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使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升了自己的数经验与生活经验。我们认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这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要不断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该年龄段幼儿应具有的数发展方面的一般要求,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和线索,以幼儿生活经验为起点设计活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创造性,同时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开展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案例】相关文章: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总结09-10
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总结10-02
赞美教育活动案例参考10-28
开展捐书主题活动总结10-26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总结11-12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总结02-15
开展诚信主题的活动总结模板06-26
开展中国水周主题活动总结11-12
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