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其诗其人管窥(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6-19 09:18: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香菱其诗其人管窥(教师中心稿)

王吾堂

香菱其诗其人管窥(教师中心稿)

其诗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作过三首咏月诗。前两首在《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香菱学诗》便是此回的节录;后一首在《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是香菱苦思冥想梦中偶得之佳句,被黛玉等众姐妹 称之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好诗。现逐一疏评如下,以供同人借鉴,亦供中学生朋友玩索体味,也可管窥香菱之性情。

咏月诗

其一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注释]

月桂中天:月桂,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月桂。另说,月桂为月挂之误,亦通。中天,天的中央。

清光句:皎皎,洁白明亮;影,月的形象;团团,圆圆。

诗人句:助兴,增添兴致;常思玩,常常想要观赏。

野客:旅居在外之人。

翡翠句:翡翠(fěi cu),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很珍贵。玉镜、冰盘,皆指月亮。玉镜形容月亮的晶莹明亮,冰盘形容月亮的清冷。

良宵句:良宵,美好的夜晚;何,哪里;烧银烛,点燃银白色的蜡烛。

晴彩:这里指晴空明亮的月光。

[译文]

月挂当空夜色清冷格外寒,月光皎洁盈满无亏分外圆。

诗人兴致勃发观赏细体验,旅客异乡思亲睹月不忍观。

仿佛玉镜悬挂于翡翠楼边,好像冰盘托起外边珍珠帘。

明月良宵哪需点灯燃银烛,晴空灿烂映照着雕槛画栏。

[简评]

这首诗,是香菱按照黛玉所要求的“十四寒”韵苦“诌”出来的咏月诗。“十四寒”是诗韵的名字,古诗韵分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类。其中的平声又分上平声和下平声二类,上平声共有十五韵,“寒”韵排在第十四位。诗中所用的“寒”、“团”、“观”、“盘”、“栏”、“干”、“看”等韵脚均属以“寒”为首的韵目,故称“十四寒”韵。

此诗押韵、平仄皆合规则,属七言律诗正格,即仄起平收格。但通篇只写了一个意思--月亮很亮,最大的弊端是缺乏联想和想像。以“月”写“月”终究写不好“月”,以“实”写“实”终究写不好“实”。内容过“实”,情思与色调不一致,如“野客添愁”与“良宵”、“晴彩”的景致和色调不相谐调,是这首咏月诗最大的缺陷。林黛玉评价此诗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除却鼓励因素之外,“措词不雅”和不善联想、想像,“被他缚住”思维之翅,算是中肯的评价。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注释]

玉盘:喻月形似玉如盘。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香欲染:形容香气很浓。

柳带:柳枝如带亦如丝,因前有“丝丝”,也因平仄需要不说“柳丝”而为“柳带”。

只疑句:残粉,指女人脸上褪色的脂粉,这里指灰白色;金砌,黄色台阶。

恍若句:恍若,好像;轻霜,薄霜。

余容:残月。

[译文]

月光不像银不像水把窗户映得清寒,抬头见晴朗的夜空里护托着一轮玉盘。

淡淡梅花仿佛被月光染上浓郁芳香,条条柳丝在银白月色下恰似霜带初干。

黄色台阶仿佛涂了一层灰白色脂粉,如玉栏杆好像被一层薄薄的白霜抹遍。

一梦醒来万籁俱静西楼已无人声息,只剩一轮残月悬挂中天还可隔帘观看。

[简评]

林黛玉评价此诗“过于穿凿”,但我以为与第一首相比,此诗已有很大的进步。因为此诗运用通感、移情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像,创造了一种月色映照下辉煌与清寒、华贵之盛与衰落之兆相互融合、互映互衬的独特意境,尤其是尾联二句画中有画,实中有虚,写景与象征,描摹与寄意相反相成,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联想大观园众多人物的命运,仿佛那轮如玉似盘的明月就是大观园由盛而衰的见证人一样,不露声色地观照着人迹兴盛到悄无声息的变化过程。面对清寒银灰、如霜似露、残粉如涂的月色,任何一种锦绣辉煌、生机如春的空前奇景都不可自谓景美而骄傲,任何一个英姿勃发、青春似玉的旷世英才也不敢自恃才高而忘忧。在这里,月亮不是美好灿烂的意象,而是显微镜,能放大盛景之中的败迹,使人防患未然;在这里,月色不是演绎爱情喜剧的朦胧布景,而是有色镜,能使辉煌景致退色,让人觉醒在眼前。所以,这首咏月诗反映了命运不幸的弱女子香菱对大观园看似辉煌实则危机重重、前景如霜的清醒认识。或者说,作者曹雪芹借香菱之笔暗示大观园的“残粉涂砌、轻霜抹栏”的暗淡前景。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

[注释]

精华:月光。

影自句:娟娟,美好;魄,这里就是月光;寒,指月光的清凉。

一片句:明月当空,大地如同白昼,时时传来捣衣声。唐代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半轮句:鸡叫天快亮了,月色变得暗淡将尽。残,残缺,引申为剩余。

红袖:指代年轻女性。

博得:招致。博(b),博取,致使。

嫦娥:神话传说,她偷吃了不死之药,离开丈夫,飞到月宫,年年月月冷清寂寞。

团 (lun):团圆。

[译文]

月光挥洒大地谁想遮掩估计难,月形分外美好月色却那么清寒。

月照千里天下白捣衣声声万家传,月缺光暗雄鸡一唱报晓了明天。

秋江渔翁听闻那凄惨的竹笛声,楼上少女深夜里还凭倚着栏杆。

招致那嫦娥在月宫里还对自发问:是什么原因不能使人永远团圆。

[简评]

与前二首咏月诗相比,这首诗富有较多的想像和联想,在广袤无垠的背景之下描写出“月光博洒大地”、“月色清彻透寒”、“捣衣声声”、“雄鸡报晓”、“渔翁闻笛”、“红袖依栏”和“嫦娥自问”等一组特写画面,意趣盎然,意境深远,有合有分,有实有虚,既有时间推移之异趣,又有空间转换之同感,以时间之“异”、空间之“别”,写月色映照的普天之下不同人物的共同感觉,表达了极其独特又极为普遍的思想情感,真可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意象和典型情感,极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想共振。

其人

香菱是甄士隐之女,乳名英莲,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去,十二三岁被卖给呆霸王薛蟠作妾。薛蟠遭打后外出经商,使他有机会应宝钗之邀,进入大观园与宝钗同往,并结识了众多才情横溢的少女,特别像林黛玉这样的精华灵秀,使她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便跟着黛玉学诗写诗。三首同题咏月诗就是按照黛玉命制的诗题反复而作的习作诗,通观这三首习作,管窥其思想性情,对于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首因初学写诗,写得过实,并无深意。第二首则不同,反映了聪颖灵秀的香菱极富洞察幽微的眼力和见识,她认识到大观园辉煌灿烂外表下已初露端倪的败相之迹,因此我们说她是富有远见的。第三首通过“渔翁闻笛”、“红袖依栏”和“嫦娥自问”等画面,表现了她对动荡的社会现实和自己漂泊在外无家可归的悲叹与困惑,因此我们说她是痛苦不幸的。联系她本为宦官小姐,却又沦为奴婢的身世和遭遇,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和描写这个聪颖灵秀、勤奋好学、追求艺术、悟性极强的薄命女子,以“鲜花插在牛粪上”的鲜明对比,以内秀外美的人间奇葩竟遭内污外秽,只会胡扯什么“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的呆霸、粗陋之人的任意凌辱和践踏,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扼杀人才、践踏灵秀的滔天罪恶,而且以女性的赞歌,以“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的“女贵男贱”的艺术对比,彻底否定了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荒谬伦常。所以,香菱这一形象寄寓着作者反对封建伦理,反对“男尊女卑”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此文前二首注释、翻译及简评和第二部分〈〈其人〉〉已发表在〈〈现代语文〉〉2003年6期)

作 者:王吾堂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 编:712100

电 话:(029)7092770(办) 7091906(宅)

【香菱其诗其人管窥(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香菱学诗》赏析09-07

《香菱学诗》的教案10-16

《香菱学诗》说课稿02-16

《香菱学诗》说课稿05-03

《香菱学诗》教案07-11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12-16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精选7篇)10-04

浅谈亲其师(教师中心稿)06-23

诗者如斯(教师中心稿)09-02

木兰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