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时间:2024-10-28 23:39: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是开展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从众多的学生心理个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异常等表现,多少都留下一定的家庭教育不当的痕迹。本文试通过对一个典型学生心理个案的分析,从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角度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一、 个案的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

  学生小J,性别,女,年龄,18岁。个人爱好:上网聊天、拼图、玩游戏。性格较为内向、倔强,敏感,听不得批评意见。个子偏矮,有自卑心理,很在意服饰与仪表,有追求名牌的倾向。自认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喜欢理科不喜欢文科,注重理解讨厌记忆背诵,智力水平中上,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上高二以来学习成绩曾一度严重下滑。作业较马虎,做事和参加集体活动时动作较慢,有时会迟到,组织纪律性不够强。与同学交往较少。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均为初中文化水平,哥哥高中毕业,兄妹年龄相差8岁,父母、哥哥均为个体业者,工作较忙。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

  3、家庭教育情况

  家长在小J幼年时非常溺爱、放纵她,尤其是父亲、哥哥。母亲性格强悍,做事很有主见,看问题有时较主观,对子女要求严格(有时过于严格),注重子女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子女,家庭教育属专制型。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全家人对聪明的小J寄予厚望,小J自己也以此为骄傲。虽然其家长认识到在家里家长与子女营造比较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子女的学习与成绩和健康成长,但工作比较忙的时候有时会疏忽与子女的沟通,即使沟通,也常缺乏耐心,态度有时亦不够好。

  二、典型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1:在老师布置的周记《感谢父母》一文中,对父亲、哥哥充满感谢和热爱,而对母亲只字不提。

  问题行为2:据向家长了解,因母亲反对她玩拼图和深夜上网,母女发生争吵,2004年4月—9月近半年时间都没有与母亲讲过话,母女俩形同陌路。

  问题行为3:因出操动作慢受到老师批评,产生了抵触情绪。上课多次迟到,课间操躲在厕所不出操,老师一再提醒仍不改正。作业完成不好,做事马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关系也较以前紧张,有时无故发脾气。

  三、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判别

  调查研究显示,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不合群,自卑感强,富有攻击性,与同学、教师、家长有明显的对抗性和叛逆性,人际关系紧张;学习被动消极,有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情绪失调敏感多疑,孤僻,戒备心强,有不可克服的悲观情调;行动幼稚,其行为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做事依赖性大,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而形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在对小J的辅导过程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四、具体措施与效果

  在了解情况以后,我先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要求家长平等对待小孩,反思过去的教育方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对小孩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理解自己小孩的想法和见解;对小孩的教育要说服不要压服,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人生经验强加于小孩;要多抽时间与小孩相处,与孩子沟通交流,既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其理想和爱好。并作了如下建议:要尊重小孩的感受和独立人格,教育方式要民主,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强加于小孩;要不断更新知识,多就子女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交流;要多留意小孩的日常表现,小孩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提出过高要求;要多鼓励子女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同时,我还引导家长学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以便正确应对。

  另一方面,在掌握了小J的家庭情况后,我开始寻找恰当的机会对小J进行教育。在小J又一次早读迟到后,我找了她谈话。以下是对话的节录:

  师:“小J,今天早读怎么又迟到了啊?”

  小J:“我闹钟坏了。”

  师:“好像你最近迟到比较多哦。闹钟坏了多久了,怎么不及时送去维修呢?”

  小J:“送去修了,还没修好。”

  师:“闹钟没修好,可以要你爸妈叫你起床啊。”

  小J:“我爸和哥哥最近都比较忙,顾不上我。”

  师:“那你妈妈呢?噢,对了,上次周记的主题是《感谢父母》,你怎么只感谢爸爸、哥哥,不谈谈你妈妈呢?”

  她低着头不吭声,嗫嚅了半天才说:“我和她关系不好,她不理我。”

  师:“自己的妈妈,怎么会不理你呢?”

  小J:“她很专制,什么事都看我不顺眼,我中意的东西她都反对,一点都不尊重我。”

  师:“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世界上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可能是你妈妈关心的方式你不太接受而已。”

  小J:“人家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女,我妈妈例外。她从来都没关心过我!”

  师:“我觉得你的说法太偏激了。其实你妈妈是很关心你的,她最近就有几次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你几个月不和她说话,她既烦恼,又担心,看到你成绩下降,整天不开心,她比谁都着急,可又不知怎么办好。”

  小J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我接着分析了她父母的人生经历和对知识的渴望,谈起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关心和爱,力求动之以情,要她不能只要求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父母。最后,我要求小J尽快找机会和母亲和好,她答应了。

  我将与小J谈话的情况告诉了她母亲,要她找时间多与女儿接触,女儿如果主动与她说话要尽快答应,不要不理不睬让小J太尴尬。几天后,小J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小J还是没有主动与她说话。我知道小J还有顾虑,还没有完全解开心结。我又找小J谈话,经过多次耐心的谈心交流与辅导,小J慢慢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正确,虽然还是不能接受母亲的教育方式,但表示理解母亲的爱心和感受。小J主动向母亲问好,与家长加强了沟通,解开了心结。由于家庭关系重新变得和谐亲切,本学期以来小J同学性格开朗了许多,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改进了学习方法,学习明显比以前勤奋努力,学习成绩进步较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经常主动与同学交往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校运会和班级墙报比赛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外部形象,作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还要留心观察、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关系07-14

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05-05

《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05-24

(经典)《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05-24

[荐]《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05-24

《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实用】05-24

(集合)《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05-24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09-29

[精选]《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观后感15篇05-24

家庭亲子关系的心得体会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