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徐海鹰老师探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考
清华附中副校长 徐重远
徐海鹰老师在我校96级高中三年制理科试验班语文教学中,勇于改革,大胆实践,通过科学系统的单元教学,以求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年的教改工作,充满了探索者的艰辛和劳苦。现在一轮实验过程完成,总体来讲,教改实验是成功的,学生、家长、学校是满意的。
纵观徐海鹰老师教改实验的全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与探索。
一、用整体性观点认识教学过程
徐海鹰老师用整体观点看待语文教学过程。他首先将语文教学看作一个系统,它从属于学校的整个教育系统,但语文教学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又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检查与评定等成分构成。
基于这种认识,徐老师将语文教学改革看作学校整体改革工作的一部分,看作国家通过理科试验班形式培养优秀理科人才的一个子工程,自觉地努力实现改革工作,以求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基于这种认识,徐老师认真分析语文教学系统结构成分和活动环节,如语文教学目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检查与评定等。教学目的除了上面所述的服务于学校教育大系统,提高人文素质之外,还提出了语文知识有文学作品知识,文学史知识,语法修辞知识,古汉语知识等。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高校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学内容上,他对高中语文进行了研究分析,按语文知识结构划分为文本知识,语言知识,作家作品鉴赏知识及写作借鉴等,并在此基础上将高中六册语文篇目重新组合为21单元,进行单元教学改革。以整体性观点认识教学过程,以系统形式描述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完整地对教学过程进行选择。为了优选,就必须整体而有序地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结构成分及相互联系,力求使教学全过程及每一结构都能发挥最优功能。徐老师的改革工作正是实践了整体性观点。
二、用联系性观点分析教学过程
徐海鹰老师用联系性观点分析研究语文教学过程的结构联系,努力认识过程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首先,语文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整体现象,只能在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徐老师分析了理科班学生,认为“是一批优秀的学生”、“有优良的学习品德,有较广泛而稳定的课外兴趣,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可能性”,教师对此积极加以引导,保证了教学效果。
其次,徐老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果联系加以分析研究。教学是讲效果的,教学好差、高低都是有其原因的,教学过程或其某一结构成分达到的效果,同教学的某些因素之间应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去认识这种联系,运用种联系,使教学效果最优。如“单元阅读写作教学重点”要体现语文知识的有机联系,高中教材每一单元后有“单元知识的训练”,但这些内容对于理科班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容易掌握,不能适应语文教学实际,如果照搬必会降低理科班语文学习水准。所以徐老师较系统地增加了一些知识和训练点,如“语言的品味”、“杂文的选材与写作”、“小论文写作”、“汉字知识”等。从教的方面埋下良“因”,期望结出学的好“果”。
再次,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发展过程,而学生在教师影响下所产生的对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同为满足这些需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内部发展所固有的矛盾,这是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教师提出的认识及其它任务和学生为实现这些任务具有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学生的发展是要通过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在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基础上实现。徐老师认为,理科班语文教学两年要完成三年教学任务,而周课时仍为4节,总果时比普通高中少1/3,而所达到的教学标准要求更高。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不加重学生负担,这是很尖锐的矛盾。徐老师认为学生条件优秀,学习潜力大,具有完成任务的较在可能性。徐老师对中学语文教材熟悉,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他选择了通过科学系统的单元教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式,以求解决主要矛盾,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教学过程是控制和自我控制学习认识活动的过程。它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组织、调整和检查工作上,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尽可导作用。太严,会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利学生自控能力发展;太松,则会减轻教师有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降低效果。
徐老师全面把握高中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科学系统规划教学单元,精心组织实施。两年中不断调整完善计划,使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指导阅读、征文、小论文写作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的控制联系与学生主动性关系掌握恰当。
三、用综合性观点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组织形式,各有优点和弱点。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相应环节中突出某种组织形式,以其它形式为辅,是最优结合。徐老师在语文教改的单元教学中,或是全班讲解,全班讨论;或是小组学习,小组互评;或是独立阅读写作,教师面批指导。综合地使用与处理教学形式,使各种教学形式发挥最大效用。“传统教学”与“发展性教学”二者各有其历史背景,持完全对立的观点,认为不可调合,是失之片面的。教学的辩证法要求二者不可偏废,我们应采用综合性观点,按最优化标准决定取舍,扬长避短,选择最优的结合。
四、用最优化观点选择教学方案
最优化观点要求从规划教学任务确定预期的最优标准开始,到优选方案,最优地执行,并以即定的最优标准衡量评价教学结果。这一完整的单元教学过程始终是以最优化思想为要求的。徐老师规划理科实验班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较全面的人文素质,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最优的,是可达到的。课堂教学主要目标确定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南昌市,这也是最优的目标。在教学方案选择上以科学系统的单元教学为主要形式,并在单元划分,篇目重组,能力训练体系,材料的增补上都作了精心研究,最优选择和编排。
总之,徐老师将教学看作可调控的活动过程,力求使教学复杂、多因素、多层次、多变的活动过程有规可循,力求最优。在这个教改实践过程中,促进了自己创造个性的发展,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维的辩证性、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学生在此改革实践中学习了语文知识,增强了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人文素质明显强于高中普通班学生。
此项语文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值得深入思考。
【徐海鹰老师探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考】相关文章: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03-13
《影子的探索》教学反思12-01
《优化》教学反思(精选7篇)06-09
机械教学总结机械基础教学过程05-13
鹰初中作文03-06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通用19篇)07-06
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网友来稿)12-16
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07-10
职高语文教学的定位思考(教师中心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