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如何体现互动教学(网友来稿)
罗文东 广东省兴宁市济平中学高二级办公室
说到语文课堂,很多教师会感到很无奈,费力不讨好;很多学生也会提不起劲,视语文为畏途。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由于师资、设备、学生素质的限制,不大可能施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满堂灌”,所以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还是受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虽然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这种素质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应试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就是要把语文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因此,教师不得不按照“读字音、辩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赏析写作特色”这种刻板、教条的程序来进行教学。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把语文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的话,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又该如何去体现呢?如果语文课堂不能体现人文性,那么语文教学必定会沦落到生硬、枯燥的地步。如此一来,学生又怎么能受到文章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呢?语文又如何能承担起重建精神家园的重任呢?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人文性放在首要的地位,通过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再发掘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如此一来,两者兼顾,学生自然就学的开心,考的放心。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施行。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教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那么,学生自然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主持人随机应变的口才、相声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导演出色的指导才能,把三尺讲台当作表演的舞台。曾经有个学生上课不专心,打破了杯子,当时全班都静了下来,以为我要训斥一通。但我却一本正经地说:“有反对意见,是吗?反对无效!”学生们“轰” 的一声就笑开了。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将在师生进行沟通的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讲授艾青的《土地》一诗中,学生对诗人用“嘶哑”一词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不能理解,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就抓住学生对情感的微妙认识,以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天龙八部》来引导,通过理解游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献给阿紫的情节进行类比。于是,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就很容易理解“嘶哑”是因为它对土地爱的深沉不停地歌唱的结果。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多次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讨论,既使他们容易理解课文,又使他们对各种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
二、通过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
仅有宽松愉悦的课堂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但这肯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学生将不会语文课堂再产生厌恶情绪。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情绪转变的时机,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保持高涨的热情,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那么,要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个人认为:
1、 要提供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
2、 对学生任何一点思考的结晶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 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信任的心理,一旦他们的思考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他们对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很珍惜,而且会以更大的热情去思考下一个问题。
讲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有一道习题:“为什么李白沉醉于仙界美景之时又会忽然‘惊起长嗟’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一开始肯定找不到头绪。当我给他们介绍写作背景,又在“梦游”这个词加重语气之后,通过讨论,他们就比较容易把握李白的心理变化了。但有些学生对教参的解释还不满意,于是我把弗罗伊德《梦的解释》中相关的文段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在不断的补充完善中统一意见:“当表层意识的理想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潜意识里对现实的失意悲愁到达顶点之时,现实的痛苦最终刺醒了幻梦中的李白,才引起了强大的心理落差”。还有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把课堂上的思考梳理成文,我都认真批改,给予表扬和肯定,这又调动了他们动手做记录的积极性。
这个学期讲《祝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柳毅传》等课文的时候,我都采用了类似的问题教学法,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 动手归纳考点的规律
有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考就有更大的空间,敢想敢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这就已经做好一半的工作了。学生有热情有兴趣,那么,老师要他们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拒绝。
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消息和通讯》,上课的时候,我把一叠报纸发给学生,并把近两年来联考试题中类似“拟新闻标题”或“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做此类题目的方法。通过阅读报纸和对照参考答案,学生就发现新闻的标题通常都在第一段文字当中。在以后的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自然就会在第一段文字中进行概括、归纳。
文言文的一些字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辨析是学生最头疼的难点,所以在讲《柳毅传》的时候,我出了两道题目:
1、辨析“以”在下列各句的用法和意义。
A、引毅以进
B、帘以水精
C、今以(之)至此
D、以款人事
2、判断下列句子中方位名词的活用类型
A、再拜以进,东望愁泣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语竟,引别东去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这两道题目有些学生能做对,但不知道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规律可寻。于是,我让学生观察“以”、“东”、“南”字后面所接词的词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发现“以”字作介词时,后面必定有名词或代词,作连词时,后面必定有动词;而方位名词作状语时,后面有动词,如果后面没有动词,那方位名词就是作动词。学生通过归纳,对研究类似问题的兴趣肯定大为增加,不至于一见之下就头晕脑涨。事实上,在此后的练习巩固和考试中学生遇到的困难的确是不断减少。
语文是人文学科,它应该注重人文性,使语文课堂有张有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才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改变枯燥乏味、万马齐喑的现状。进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规律和知识,并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学习才会更轻松,效果才会更显著,掌握才会更牢固。
作者邮箱: pause587@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