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究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
如何改进教育方法,改变学困生的落后状态,是教学过程中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入手,针对不同问题的学困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进行施教,改变其错误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困生从根本上结束后进状况。
一、学困生心理特征
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类。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看,学困生可能存在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侧重点。例如,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好,但是学习成绩不佳,属于智方面的学困生。而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思想品德败坏,行为举止异常,这又属于德、美两方面的学困生。因此,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从根本上认清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
很多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同时,这些学困生也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面对落后的学习成绩,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这类学困生主要属于智方面的学困生,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尚端正,思想品德不坏,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的起色。
三、逆反心理较强,自暴自弃心理较强
一些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会产生怨恨心理,对于别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请求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开始用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个阶段,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思想观念的恶化,不信任别人,甚至不信任自己,很可能会由智方面的学困生,转变成德、智、美多方面的学困生,将对学生自身产生严重的身心伤害。
四、不以为然,忽视问题的存在
在当今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环境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受到家长、老师,甚至社会的赞扬,而忽视了部分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问题。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校、家庭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败坏、身体素质不佳、劳动意识薄弱视而不见,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只要成绩好,这些缺点没什么大不了,忽视了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问题长期积累,最终可能会酿成大错。
五、不思进取,以违反纪律为乐
有部分学生由于宽松的家庭环境,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不思进取,认为人生道路已经有人为之安排,进而放松、放纵自己。也有部分学生为表现自己,以违反纪律为荣。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奇装异服是个性,酗酒打架是成熟。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德方面存在问题。学困生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是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关的。我们在掌握了学困生主要的心理特征之后,就需要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进行分析。只有找正根源,对症施药,才能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学困生教育策略的构建
学困生教育策略的构建,需要根据学困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环境进行教育和改进。学困生所处的不同环境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学困生的教育并不是千篇一律。需要根据家庭、社会及其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教育。
【探究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相关文章:
探究式学习07-29
《科学探究》说课稿07-06
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04-18
学困生工作计划04-05
学困生工作总结06-09
学困生的工作计划06-11
学困生转化教学总结10-03
《倒推策略》说课稿12-28
学困生心得体会07-27
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