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网友来稿)
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李成林
哲学家尼采说,如果我们不再与自己的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没有奉若神明之物了,我们的生存也就毫无目的了……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的感情人人都要具备。可是,这种感情又不是与身俱来的,而要靠从小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责无旁贷。
一、 怀革命先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如实地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斗争生活。例如《七根火柴》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刘胡兰慷慨就义》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就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在文章结尾满怀神情地写道:“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时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们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二、 览名山大川,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里所谓的游览,并非教师带领学生去旅游胜地观光,而是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跟贺敬之走进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和李健吾一起雨中登泰山,与刘白羽穿过景色瑰丽奇特的长江三峡,跟徐迟去黄山“探险”。这些作者寓情于景,文笔酣畅,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把五彩缤纷三自然景色绘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景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图中,欣赏作者笔下的名山大川,把这些雄姿奇景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正如凯罗夫所说的,爱国主义与其他情感和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
三、 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作者邮箱: xjbclcl@sina.com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网友来稿)10-24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网友来稿)07-20
语文教学中,谁是首席?(网友来稿)08-01
浅谈语文新课程与师生发展(网友来稿)06-13
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网友来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