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九年级)

时间:2024-09-22 20:06: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九年级)

现代文阅读答题总原则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九年级)

(1)先读题后读文。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读三四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的段落。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3)仔细审题,思路清晰。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想想题目要我答什么(内容),要怎样答(形式)。答案有几个问,或每个问分几层作答时,用“(1)、(2)、或①、②”标识。

(4)答题力求做到准确、简洁、全面。答题要点要全面、内容要精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尽可能多答。

(5)忠实于原文,尽量到原文找答案,或摘录关键词句重新组合。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除非题目有要求要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

(6)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比如3分题,可能要答3个要点。

(7)认真书写。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者已成功了一半。

(8)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具体过程:读题目--读文章--看试题--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读原文--答题

(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1、 一句话概括事例(故事)或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 + 干什么 +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  怎么样 

2、文章主旨或中心:①找中心句要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者标题。②自己概括则如下: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具体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方法:联系词语或句子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

2、作用:(1)内容上:开篇点题、设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等(2)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作用)

三、语言的赏析

1、赏析句子: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感官角度、有生命力的词语+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手法, 表现了(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2、赏析词语:

答题格式:本义+句中义(修辞、感情色彩、词性)+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或情感):

原指……,这里指……,表现了(写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注意:在写作时必得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从语言特色赏析句子: 

答题格式:本文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中的相干句子)”,它“……(适当地选入底下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轻轻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的意境,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要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必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语言赏析词库: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语言柔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等。

3、点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结构层次分析

1、 文章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线索:(1)人物线索(2)物品线索 (3)事件线索(4)时间线索 (5)情感线索  

 答题格式: 文章以……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如何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六、表达方式及作用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记叙文中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

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衬托、突出……的特点。

(2)其它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的……命运;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

B、渲染……环境气氛;

C、衬托人物……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 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对比、烘托(衬托)、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讽刺、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即象征)、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格式: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例句: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毛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雄师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真挚,笔者的赞誉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对比手法:……和……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物质衬托首要的人或物质,突出首要的人或物质的特点、性格、思惟、感情等。衬托,同类物质衬托是“正衬”,相反物质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巧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6)象征手法:用……事物象征……事物,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八、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释回答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4)发挥联想、想象,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格式 :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用第一人称,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3)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尽量有文采。

九、其它题型

1、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注意要全面,不要漏答;

(3)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2、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重复出现的句子,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3、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 “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二、说明的方法

1、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引资料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与年代区别)

★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主次罗列〈一〉〈二〉〈三〉〈四〉)

★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 引资料: 引用,标记是引号。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打比方: (比喻句)像、仿佛……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和认识。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典型考题:本文或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或第…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对……加以说明,能……+上面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六、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一)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二)典型试题:

1、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答题格式:(1)表态:不能删。 (2)理由:①这个词在这里表……上的限制 + 意思是……(解词或解释句子)。②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就太绝对了)③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加点词有什么作用?(或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八、说明语段的作用

答题格式:(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知识储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找中心论点:

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⑤总结归纳。

方法: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二)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题格式:使用了××论证的方法 +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 效果

①举例论证: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概括事例)的事例,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充分有力地证明

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易被读者接受。

④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3、开头讲故事、引用名言等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开头列举……的故事或引用……名言, 巧妙地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事实/道理论据,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也使文章更有趣味性,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三)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有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1、概括论据:谁 + 做什么(怎么样)   或:  谁 + 名言

2、作用: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四)补充一个论据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补充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要有权威性,字数要少,引用要正确,不能张冠李戴;事例要真实典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五)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答题格式:首先,文章开头通过……(介绍社会现象、引用名人名言、列举名人佚事、讲述趣闻笑话等、开门见面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然后,再列举……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论证了……的观点;最后,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六)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七)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三个角度分析

1、修辞手法: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2)以……论证方法为主。

(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

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八)文段结构作用:

(1)开头--引出(全)下文   (2)结尾--总结前(全)文   (3)中间--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五):“结尾的内容”回答。

黄丝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九年级)】相关文章: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林清玄作品06-08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网友来稿)09-03

现代文阅读的途径10-13

高考现代文阅读1909-16

浅谈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策略(教学论文)08-12

高考现代文阅读临考指导09-12

2004年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网友来稿)07-27

契诃夫《乞丐》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03

《天嚣》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0-27

老人与牛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