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所抒发的情感。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安排。
3.领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学习写景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新课。
听到这首亲切的儿歌,欣赏这些优美的图片,同学们的脑海里会
浮现出什么
样的优美画面呢?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学生回答。
1、对,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给人以希
望。而春的美与诗最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春的诗句,看谁说得多。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
花》)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可见春不仅可以入乐,还可以入诗。其实春更可以入文。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
朱自清的散文《春》。
二、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1.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
绍兴。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
《春》大致写于 1928 年至 1937 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2. 文学大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作,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书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文字,绝不是堆砌辞藻。
大家对朱自清评价极高。今天我们就透过《春》来看一下朱自清是怎样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书写出对大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三、扫清阅读障碍,识记掌握下列词语:
见大屏幕。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一起来带着问题听朗读。
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感受到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
情,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3. 理清文章思路,给文章分段。(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 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
情。
第二部分:(2-7 自然段)具体写--画春。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作者采
用了先画出轮廓,再分述细描的写法。
那么作者是怎么分述细描的呢?请同学们细读 2-7 自然段,看看作者为春
天画了几幅图景?
明确:第二段:总绘春天;第三段:春草图;第四段:春花图;第五段:春
风图;第六段:春雨图;第七段: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 自然段)总写--赞春。
五、通过 1-3 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们初步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自由朗读 1-3 段,并揣摩 1-3 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
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
(一)第一段:盼春
1. 揣摩第一段。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盼”字。表现了作者急切、
喜悦的心情。
2. 第一段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此段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请同学们带着期盼、喜悦的
情感,以柔和的语调读第一段。
(二)第二段:总绘春天
1.第二段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明确:着眼于山、水、太阳的变化。作者先用粗笔勾勒“一切”,画出春的轮廓;然后通过“山”“水”“太阳”这三种事物,用“朗润”“涨”“红”分别写出春山润泽、春水泱泱、春日暖人的特点。三个“起来”句,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第二自然段总共两句话,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总分关系。第一句总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态。第二句分写山、
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3.这一自然段总写春的特点,为下文细致的描摹春天张本。
4.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春天终于来到的喜悦。)请带着这种喜悦之情朗读本段。
(三)春夏秋冬,草随处可见。在第三段作者就描绘了一幅春草图。浏览第三段。
1.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明确:草报春。作者抓住春草的情态“偷偷地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软
软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表现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2.观察一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些都是叠词,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和缓,给人一种亲切感。
3.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描写春草,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分析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钻”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小草特别想往外挤的劲头,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坐、躺、滚、踢、跑、捉”这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人在草地上玩耍时心情如何?这一段描绘春草,为什么写人的活动?
明确:用排比句写出人的喜悦、高兴。侧面烘托春草的可爱,表现了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5.作者描绘春草,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没有在文中直接说喜欢春草?
明确:没有,而是把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寄寓在写景中:“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就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6.齐读这一段,注意“偷偷地”读出猛然发现春草的惊喜,“钻”有对春草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嫩嫩”一系列叠词要读出喜爱之情,语调要亲切轻柔。
六、课堂小结
郁达夫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我们这节
课重点研究了《春》这篇散文的前四个自然段,课后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去感受朱自清散文描摹春景的诗情画意,感受作者在精确观察后,细腻写景中的内心情感,体味朱自清语言的千锤百炼。并能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也像朱自清一样,描摹一段“心中的美景”,要“寄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心中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要求:200 字以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体把握了课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
点,通过对春天的全面、细致、准确、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1、文章中描绘出哪几幅美丽的图画?
明确:文章描绘了五福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我们通过对“春草图”赏析,同学们觉得该如何赏析写景散文?
明确:
(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2)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运用什么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炼
字。
(3)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散文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
来进一步深入研习这篇文章。
二、深入研讨 4-7 自然段
(一)阅读春花图,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春花图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桃花,杏花,梨花,蜜蜂,蝴蝶,野花
2.作者在描绘桃花、杏花、梨花时主要突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明确:“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
朵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色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 --花味甜
3.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春花的这些特点的?
明确: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
觉描写,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描写,运用比
喻、排比的修辞,不仅描绘出春花的艳美色彩,而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花的繁盛。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运用味觉描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4.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春花的繁盛和艳丽。 除此之外,还写了蜜蜂和蝴蝶。请同学们把描写蜜蜂和蝴蝶的句子找出来。看看作者都调动了哪些感官?
明确:“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视觉和听觉。
5.这一段是“春花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蝴蝶和蜜蜂呢?明确:衬托花的繁茂甜香,这是侧面描写。
6.作者词语运用非常精炼,“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闹”字换成“叫”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排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描写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而“叫”,只表达“叫喊”之意。
7.田野上的野花也是春天里一道诱人的风景,作者又是怎样把野花写的明丽多姿的呢?
明确:“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视觉描写,比喻、拟人的修辞,不但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它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
8.再快速读一下本段,看一下本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景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自上而下,树上繁花--花下蜂蝶--遍地野花
9.总结本段的内容。
明确:写出了春花鲜艳,繁多,香甜,生机勃勃的特点,给我们描写了一个
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0. 带着感情来朗读本自然段。
(二)阅读“春风图”,思考下列问题:
1.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明确: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柔和(触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花香--芳香(嗅觉)
鸟鸣、轻风流水、笛声--悦耳(听觉)
作者运用多感官结合的方法描绘了春风和煦、芳香、悦耳的特点。
2.除此之外,文章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提示:这是什么感觉?温暖、轻柔、幸福等)
拟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
唱出婉转的曲子。
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春风的轻柔,温暖。
效果: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三)阅读“春雨图”,思考下列问题
1. 我们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东北,春雨和夏雨一样吗?--不一样。请你用几个
词语来分别概括一下春雨和夏雨?
明确:夏雨:倾盆大雨、瓢泼、暴风骤雨、豆大的雨点……
春雨:连绵不断、毛毛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2. 那么本文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明确:多、连绵、细密、轻盈
点拨提问:你喜欢春雨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师:虽然春雨一下就是好几天,让人心烦,但那时因为我们不懂得欣赏美,你
看作者:“可别恼”,表现了作者对于春雨的喜爱之情,自然过渡到下文对于春雨
的描述。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分别写出了春雨紧密、闪光、细
长的特征。“薄烟”写出了春雨轻盈的特点。
3.作者写景非常善于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请同学们赏析一下这几个词的妙用?
(1)“密密的斜织着”为什么是斜的?(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全”是表示什么的词?
“笼”写出了什么?“薄”有什么好处?
4.接着作者又写到了雨中的物,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小草、树叶、安静而和平的夜、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的农民、静
默的房屋。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春雨的滋润下,
树叶更绿,小草更青了,这都是春雨的恩泽。但是为什么写行人、石桥、农民、
房舍呢?
明确:行人,农民,屋舍构成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诗篇,表现春雨润万物
的特点。
6. 总结一下这一段写景采用了什么顺序?
明确: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四)阅读“迎春图”
1.前几幅图景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而迎春图由景及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人们是怎么迎接春天的?
明确:放风筝 城乡 老小 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
2.作者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有何作用?
明确:启示人们应抓紧大好春光奋发向上。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深入研讨 8-10 段:赞春
齐读,讨论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青年”?
明确:从“新”“美”“力”三方面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的进程。独立成段,
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最后总说
“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给予人们奋发向上的精
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
师:通过学习此文,希望同学们能热爱生活,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美好的
明天!
四、课堂总结
归纳写景的写作方法:(板书)
1.观察细致、构思精巧, 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方位的写景方法。
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语言简洁,描写生动,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4.善用修辞,想象丰富。
五、作业
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选下面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借鉴我们今天学习
的这些写景的方法,写成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的写景散文。(500 字左右。)
1.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既有对春天的热爱,又有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哀愁。
2.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
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六、教学年记:
通过教学,使学生很快掌握相应知识,提高能力。
何文新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08-31
朱自清的春教学反思10-04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朱自清《春》教案04-20
朱自清春教案10-28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07-01
朱自清《春》教案优秀12-18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5-18
春教学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