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并概括云南歌会三种形式的特点。
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3.了解云南的民风民俗,培养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了解云南歌会的特色;学习环境描写在本文的作用;学习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学习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 》、《 》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 》,《 》等6部中长篇小说,
2.文体、背景介绍
该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风景优美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热情善良的人们、淳朴的民风,使云南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韵味。每逢各种集会,更是人们尽情歌唱、一展风采的时机。作者的云南之行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3.字音、字形、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ì 喻 ( ) chún朴( ) dūn踞( ) 即物起xìng( )
jì huì( ) chòu和( ) xī 微 ( ) 龙吟凤huì ( )
2).给加点字注音
迤( )西 蹲踞( ) 譬( )喻 荆( )条
糯( )米 土坎( ) 矗( )起 气氛( )
3). 解释下列词语。
淳朴: 酬和:
譬喻:。 熹微:
忌讳: 扶摇而上:
别开生面: 悠游自在:
引经据典: 若无其事:
(二)初读感知
1.理结构
默读,思考: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用四字短语回答)
2.赏歌会:
赏读三个歌唱场面,完成表格。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唱歌的环境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3.朗读课文,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用波浪线标记,并稍作赏析。
(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效果、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分析人物刻画的方法:
1.三个场合分别侧重描写什么呢?对表现人物的形象有何作用?
2.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黑,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选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注:翠翠:小说中15岁的女主人公。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薄( ) 熟( )
2.小说对翠翠心境的刻画是揉合着____________描写进行的,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
答:(1) (2)
3“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一句中“好像”是不是比喻词?为什么?
答:
4.本文段环境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
2.请根据今天的学习所得描写身边的一个同学。
提示:除了课文给你的启示,还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五、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人物
云南的歌会 山路漫歌 环境
村寨传歌 场面
韩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