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2-04-14 09:05: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填写文学常识:  

《驿路梨花》作者是             ,他是    代作家,作品有《         》、《              》、《            》等。

.给加点字注音: 

驿路(    ) 露宿(      ) 竹蔑(    ) 喷(    )香   撵(   )走  麂子(    )恍惚(    ) 修葺(       )  着(    )想    折(    )损    菌(    )子    

3.解词:  

(1)陡峭:                    

(2)修葺:                葺,             

(3)恍惚:                    

(4)修长:                修,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整体感悟课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

1

2

3

4

5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 

1.                                2.                            3.                          

4.                                5.                           

(三)理出文章思路:  

(       )小茅屋--投宿小茅屋--(             )--(       )小茅屋--(           )  

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

知识链接: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

知识链接: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这是       的记叙顺序。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          的记叙顺序。

四、当堂训练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迷茫(máng) 菌子(jüan)    简陋(lòu)     悠闲(xiān)

B.延伸(shēn)  茂密(mòu)    花瓣(bàn)     陡峭(dǒu) 

C.麂子(jǐ)  恍惚(hū)     撵走(niǎn)    驿路(yì) 

D.喷香(pang)    悠葺(róng)    四溢(yì)     寨子(zài)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晶莹   迁陡   茂密   花瓣 B.茸毛   竹篾   蔑视   歌谣 

C.明枪   夜幕   恍忽   拆损 D.雷峰   作楫   陡峭   挺好 

3.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延伸-处长    漫步-信步 

C.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4.“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5.课文有一句表示全篇题旨的话,这句话是(     ) 

A.山,好大的山啊! B.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驿路梨花处处开。” D.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6.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

解放军(盖)                        梨花姐妹(照料)

小茅屋

我和老余(修葺)                        瑶族老人(送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本文的写作特点。 

2.概括本文的中心。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让我们回顾上节内容,开始新课的学习

1、课文中写了不少人,其中贯穿全文的是        ,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      ,虽然没有出场,但全文着力写了她的感人事迹的是        ,介绍梨花事迹的是       、         。修葺、照料小茅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有         的精神。  

2、其中直接描写的人物有            ,间接描写的人物是               ,间接描写的方法是              。  

3、文中多次出现对小茅屋的环境描写,诸如“请进”,屋中的稻草、水、干柴、盐巴等,这些看来是对小屋的实写,同时也是虚写         ,表现茅屋主人的        、        和诚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本文的写作特点。 

2.概括本文的中心。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勾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2.交流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1)开头连用三个动词“挨”“延伸”“消失”,描写山势,紧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第四段,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梨花,实写  a) 写出了梨花林的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 美意境; b) 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 c) 为下文投诉小茅屋做铺垫; 

3)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第二次写梨花,虚写  a) 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 b) 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 c) 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4)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实写  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 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明确以上各题。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知识链接: 关于“悬念”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找出文中的3处悬念。

悬念一: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  

悬念二:第三部分   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  

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2、揣摩语言 

步骤:1.划出关键词。 2.找出陈述对象。 3.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一)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二)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激的话。   

(三)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3、概括中心

本文哪些地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4、分析、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一)讲析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多处描写洁白的梨花?山野中开满枝头的梨花象征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着意描写梨树梨花,旨在写人。写洁白的梨花,是为了衬托未出场的主人公、心灵美好的哈尼小姑娘梨花。梨花作品中成了雷锋精神的象征。   

(二)分析本文侧面描写的运用。    

先设问,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是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为什么?本文以满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指名学生择要简析);通过瑶族大爷、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形象鲜明感人。

四、当堂训练

阅读课文1-12段,回答1-8题。

1. 文段开头写出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2. 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故事发生的季节的语句。文段开头写山高、写暮色、写“我们着急”,回忆我们学过的诗句,用一句诗表达似乎有“_________________”之感;突然,看到梨花,猜想前边必有人家,于是,又似有“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3.文中第⑥段中能体现幽静优美景色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精神来说,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描写。

5. 10段中的“清凉可口”是为了说明什么?12段中的“温暖”、“喷香”、“滚热”这些词语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白木门上“请进”二字,表现了主人什么精神品质?②“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中的“粗大”两个字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段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整体感知文段并联系全文,①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②从全文来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题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什么?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直写其他人物以人衬人烘托主要人物

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