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讲爱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英雄的景仰和热爱。
2、通过诵读爱国诗词,展示爱国名言,激发学生爱国热忱,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教学设想:
1、按照课文编排的内容,分为四块,来开展。
2、布置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课堂交流。
3、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完成。
课时安排:
教学要点:
一、导入新课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二、具体环节
第一篇章:爱国人物故事会
1、董存瑞的故事
2、张自忠的故事
3、奥运健儿的故事
第二篇章:爱国诗词朗诵会
《示儿》【宋】陆游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沁园春雪》(毛泽东)
第三篇章: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三、活动小结(略)
祝福你,祖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同学们,请拿起你的笔,为祖国献上你美好的祝福
四布置写作任务
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及感受,写一篇作文,力求突出所受到的启迪和认识。
陈娟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位的地理位置,有辽阔的领土,澳大利亚养羊业十分发达,有许多珍稀的动物。知道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堪培拉、悉尼。
2、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并描述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并能对相关资料作出整理、介绍。学会认真倾听他人介绍,并做适当补充。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喜欢澳大利亚,要维护地球上的珍稀动物。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环境特点和珍稀动物资源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的环境与人们生发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1
1、播放乐曲《羊毛剪子咔咔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哪个地方的歌谣吗?
导入2
2、出示袋鼠幻灯片
引导介绍:这是什么动物?生活在哪里?
(袋鼠。生活在澳大利亚)
3、出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澳大利亚又叫“羊背上的国家”,大家知道为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羊背上的国家
新课研究
第一局部: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场景:来自澳大利亚的托尼和琳达对自身国家的介绍]
2、引导质疑:听了这两位小朋友的介绍后,大家是不是很想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去旅游呢?那么在去旅游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澳大利亚在哪?那里有什么著名城市?人多不多?天气如何?除了羊毛外还有什么特产?为什么被称作“羊背上的国家”?等)
3、归纳问题:
去旅游的人们会先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即国土面积);气候,地形,即环境特点;城市;人口;特产,即当地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先来了解这些基本情况。
4、引导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和在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讨论问题,整理资料。
第二局部:汇报结果,学习新知
位置和范围
1、同学介绍
2、出示世界地图,组织同学看图:听了介绍,大家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吗?能为大家指出来吗?大家注意到澳大利亚在地图上像什么吗?
3、出示:世界地图中的澳大利亚
师生小结: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在我国之南,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大局部位于南温带。它独占一块大陆,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768,23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所以,澳大利亚特点之一是:地广。
(板书:位于南半球,地广)
环境
1、同学介绍
2、出示场景:澳大利亚的森林、草原、沙漠、海洋、大堡礁等。
师生小结:澳大利亚东部、东南和西南部有肥沃的土地,内陆和西部为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内陆和西部地区炎热干旱;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板书:环境多样)
人口和城市
1、同学介绍:人口
2、小结:澳大利亚人口现有人口1789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所以,澳大利亚国土虽然广阔,但是人却稀少。
(板书:人稀)
3、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组织看图,分析:澳大利亚人都居住在什么地区?(沿海地区)为什么要居住在这些地方呢?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沿海而居,因为内陆都是沙漠地区。
(板书:沿海而居)
4、同学介绍:城市
5、出示:悉尼、堪培拉等城市的图片
组织同学看图,查找:能在图上告诉我们悉尼,堪培拉在哪里?
听了介绍,你认为这两座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小结:
堪培拉作为首都,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政府机关和公共设施较多,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存地,人口30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悉尼工业发达,是个港口城市。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象征,2000年的奥运会就是在悉尼召开的。(出示:歌剧院的`夜景和悉尼奥运盛况)(板书:悉尼、堪培拉)
特产
1、同学介绍养羊业
2、小结: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板书:养羊业发达)
3、出示:草原牧羊图
引导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养羊业那么发达?
4、小结:澳大利亚羊多有很多原因,其中这里的草原多,环境适合;牧羊人饲养的好;没有天敌,是主要原因。
5、澳大利亚还有什么特产?(矿产)
6、出示:澳大利亚的矿场
7、同学介绍采矿业
师生小结:澳大利亚煤、铁储量大,质量好,埋藏较浅,便于开采。为澳大利亚赢得“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板书:矿产丰富)
珍稀动物
1、出示:托尼和琳达的头像,问题“大家还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珍稀动物?”
2、同学根据已有知识作介绍。
3、出示:袋鼠、树熊等图片
第三局部:总结情况,展示效果
1、总结: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展示效果:
(1)课后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出版关于澳大利亚的板报;
(2)向你的家长或朋友介绍澳大利亚。
板书:
羊背上的国家
位于南半球环境多样
地广人稀沿海而居
悉尼堪培拉
养羊业发达矿产丰富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3.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2、领会学习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提问:什么叫中东,远东,近东?
明确: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偏见。1934年,当时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生物化学,其中有一人叫鲁佳珍,跟李约瑟交往十分密切。这三人在留学期间,向李约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使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后来,李约瑟又来到中国,结交了我国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于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李约瑟博士科技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序言》原文较长,课文选取了序言开头和结尾部分,中间部分被删去,删去的这部分内容篇幅很长,主要谈了西方人对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二、作者简介:
1、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2、释题: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谈到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缘由,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第3、4段),需要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第3段,批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两种倾向。第4段,在当今世界,对于其他民族的成就应该给予应有的了解与赞赏。第四部分(第5段),批评欧洲中心主义,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四、文本研习
1、李约瑟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由此看出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明确:(1)科学史地位——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2)最古老而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没有被人们认识到。(在第一节中找)李约瑟是一个希望整个世界各国文化不分种族、民族、国别、地域,成为大同世界的人,他是一位怀着中国情结的世界学者,毫无民族偏见、有着国际主义精神和情感的欧洲学者。
板书:缘由·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所设论敌就是他自己,他不断揭露自己每一个论断中的矛盾,提出自己想解决而又最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8个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作者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怎样?板书:内容
明确:1、2,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4,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缺陷——理论滞后,并在承认该前提的情况下提出疑问“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5、6,既然存在缺陷,为什么科学技术又有长足的发展?既有发展,为什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7,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
3、作者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在文中找有关语句)
板书:宗旨
明确:本书的宗旨:求实。因为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评价过高,把过多的东西说成是东亚发明的,例子是陶器制造史教学片中的失误;一是认为一切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发生,否定其他地区人们的历史贡献。例子是两本科学著作中的失误。
4、对于其他各民族的科学科技成就应该怎样看?(在文中找关键词,再连成句。)
明确:1.是否对现代科学作出贡献不能作为标准。2.从全球化的观点出发人们应该对于其他各民族的成就给予了解生赞赏。3从大同社会的人类理想来公平地看待一切民族的贡献。
板书:指导思想(大同世界)
5、现代科学为什么会在欧洲形成?在看待各民族的科学科技成就上应采取怎样态度?板书:正确的态度
明确:现代科学在欧洲形成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6、小结: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许多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在公元3世纪到15世纪之间,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人取得的成就并不为人们熟知了解,当然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五、自由质疑。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许多国家,住着许多不同肤色的人。
2、了解中国和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认识他们的国旗。
3、有“地球是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和热爱世界和平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世界地图一张,中、美、俄、日、埃、澳、法国国旗各一面。
2、黄、白、黑肤色幼儿图片各两张,自制世界地图一张。
3、图画纸、画笔等。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了解世界真大,地球上有许多国家和不同肤色的人。
(1)出示地球仪,幼儿观察。知道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2)出示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地图上有许多用线圈起来的一块一块的地方,就是国家。知道地球上有许多国家。
(3)出示不同肤色的幼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黑、白、黄种人的典型特征(头发、服装、皮肤)知道他们主要居住地。并把图片分别贴在地图相应位置。(中国、美国、赤道附近)
教师小结:地球上有许多国家,住着许多人,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2、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不同的国旗代表不同的国家。
(1)出示中国国旗和其他几个国家国旗。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国旗的不同特征(颜色、图案),帮助幼儿认识国旗代表的国家。
(2)幼儿在世界上地图上找到中国,并把中国国旗贴在地图上。帮助幼儿将六国国旗贴在地图中相应位置。
3、幼儿操作活动:主题画——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1)引导幼儿观察: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许多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全世界的儿童是一家,启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2)幼儿自选材料,绘画:全世界儿童手拉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画出不同肤色幼儿的特征。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绘画作品粘贴在自制地图上。
2、提供世界各国国旗,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5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和法国、得意志、意大利三个主要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英吉利王国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使学生掌握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异同点,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树立科学的社会观;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要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西欧早期的封建国家,西欧早期的封建国家处于欧洲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它前承繁荣发达的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后起至今仍然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建议教师参考教学课件“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讲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用于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形象的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的历史变迁。“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图”和“843年的查理曼帝国图”用于讲清楚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变迁。在出现“843年的查理曼帝国图”时,教师要介绍以下内容:查理的'即位和扩张;查理加冕称帝和查理曼帝国的形成;查理大帝对全国的控制;查理大帝重视教育的措施。然后据此让学生评价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教师提示学生要史论结合。最后整理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史实。
难点突破方案
“西欧封建社会”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教师首先要引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中国是何时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②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什么?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看本节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点,回答下列问题:①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多少个世纪?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是什么朝代?③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有什么不同?④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不同点?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是重点。西欧从5世纪末至9世纪历经四个世纪完成了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并且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欧在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西欧封建社会也是难点。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特点的认识有困难。
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是重点。查理曼帝国是当时西欧最为强大的帝国,查理大帝对于查理曼帝国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查理大帝在位期间,运用了各种手段使法兰克王国进入到极盛时期。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讲述“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一目时,首先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评价查理大帝的历史作用,然后带领学生整理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史实。
教师在讲述“西欧封建社会”一目时,引导学生首先回忆中国封建社会的情况,然后看书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是何时、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④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多少个世纪?
⑤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是什么朝代?
⑥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有什么不同?
⑦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不同点?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6
【教育目的】
“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暑假将至,为了使学生能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环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外出旅游”“游泳安全”“饮食卫生”等夏季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放假前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凶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真正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教育重点】
学习防火防触电防溺水等安全常识,培养有关防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是充满生气的新一代。我们在祖国温暖的阳光下长大,在老师的悉心养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一代,所以要“时时处处注重自身的安全”,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可是,每逢假期,我们却总会听到一些小学生遭遇无端横祸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听故事――[踢球]。
2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凶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落个终身遗憾,真惋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重。
二放假了,我们应该怎样注重安全呢?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爱好,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假如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重用电安全,就会很凶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重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呈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假如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三)防溺水
回忆以前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为学生再次敲响警钟;结合我们落陵就近村落众多有水的地理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白马河边水库等地方去游泳或摸鱼等。
(四)交通安全
(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引导讨论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穿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重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应该注重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重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五)食品卫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饮食,可你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六)当我们独自在家的时候,安全知识也不能少,请看听――――[家庭AB剧]听了这故事后,你认为哪一次的同学做得对呢?对在哪里?假如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7
一、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学生能够通过综合阅读文字和图片等材料,从考古、传说、信史等多个角度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综合分析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2.学生能够掌握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以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的史料实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综合阅读文字和图片等材料,从考古、传说、信史等多个角度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综合分析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以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的史料实证的方法。
三、过程
导入:如何定义什么是中华?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吗?怎么判断?判定文明产生的标志你认为是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认识到中华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如何判断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查找典籍等方式。判定文明产生的标志可以有:城市、国家、文字的出现等。
1.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
①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任务一:阅读教材自主完成知识梳理表格(5分钟)
任务二:阅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思考: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预设:阅读教材,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认识到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相关代表遗存和生产生活的特点。结合人类遗址分布图,认识到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址具有沿河分布的特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范围广,形成了若干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址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②以考古成果来看社会的变化
任务三:请从以下文化遗址的考古成果中任选一个,说说从中读取到哪些文明曙光的信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所体现的文明的发展,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师预设:学生从图中可以分析思考得出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举例:稻米——农业发展;祭坛——神权崇拜、社会组织扩大;墓葬差异——贫富分化、阶级差异;城墙——大型城市的出现;玉器——权力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结合、艺术、工艺水平高超;神人兽面纹——精神信仰
概括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简图如下,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传说中的部落和国家
①三皇五帝和部落联盟时代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示意图,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和早期国家的形成
教师补充讲解: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结合图示认识到华夏族走向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②从部落到国家——早期国家的特征
任务二:认识家天下是怎么建立的。思考: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补充讲解: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给学生讲述从尧到舜到禹都是禅让制,禹之后传位皋陶、之后是伯益,中再到启的过程。
教师预设:学生从中认识到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实现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任务三:分析夏朝是否真的有据可查?
材料一:“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史记·夏本纪》
“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监狱)。”——《竹书纪年》
材料二:二里头文化遗址若干图片
请学生分析以上材料能用来说明什么?请解释并说明理由。是否能够确凿地说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文化遗存?
教师预设:学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夏朝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可能出现过夏朝,且传说中的夏朝与二里头文化遗址大致重合。以上材料可以说明二里头遗址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的遗址,但是否能够完全证实就是夏朝。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可能”这个词而不能说“确凿”?对比殷商我们可以能够确定的说殷墟就是商朝的遗址,其区别在于夏朝的文字记载并不是一手史料,但殷商有甲骨文这一文字和实物的考古发现。
教师补充: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骨文被发现,这可以与文字材料相对照,实证殷墟就是商朝的遗址。这正是历史研究之“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文献资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考古资料)……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
3.信史记载的商周文明
①商朝政权的的特点
材料一:帝辛(商纣王)时代黄组卜辞:
“癸亥卜,黄贞,征夷方在雇彝,在九月”——《甲骨文合集36487》
己卯卜,贞今日多雨。——《英国所藏甲骨集》2588
思考:甲骨卜辞体现了占卜所为何事?体现了早期政权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预设:甲骨卜辞体现了为征伐、农时进行占卜。体现了早期政权神权色彩浓厚,以神权垄断王权的特点。
②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任务一:阅读下图商朝内外服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对比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度?
教师提示:从商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思考。
③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意义
任务二:阅读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周王分封时把什么授予臣下?
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下列图示,概括宗法制的特征,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其意义。
教师预设:学生可以从图中看出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周人、异地部族、土著居民)授予臣下。引导学生进行分封对象的分类,例如——王族:鲁、燕、卫、晋、吴;功臣:齐;帝王后裔:宋、杞、陈。从中分析认识分封制的作用在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宗法制的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将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和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家庭层面到国家从层面的家国一体,互为表里。
④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简单概述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起源于商,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们普遍的衣着材料。
⑤西周的治国理念
材料二:人无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思考:商朝相比,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师预设:从重神的观念向重人的观念转变,开民本思想之先河。④⑤这两部分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在本课中不做详细讲解,仅作为商周政治制度文明的补充认识,拓宽学生对商周时代认识的视野。
小结:本课核心要点——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1.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表明早期政权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8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答、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
[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出框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了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隋、唐、宋、元、明、清,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板书)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板书)
[教师]少数民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略
[教师]少数民族人民不仅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我国的独立和统一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1950年,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举推翻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西藏人民多次粉碎了*等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由此可见,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我们应重视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才能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民族分布的特点(板书)
[教师]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有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在汉族人居住的地方有少数民族人居住,在少数民族人聚居的地方有汉族人,也有其他少数民族人居住。
[教师]是啊!正因为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所以必须努力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教师]有谁能说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制度。
[学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也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那就可以不要国家的领导了是不对。因为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设立自治机关,这里的自治机关是指什么?
[学生]略
[教师]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材料:一个翻身农奴的今天(见图片集锦)今日苦聪人(见文本素材)
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讨论方向:什么是民族平等?如果民族不平等会有何后果?什么是民族团结?如果各民族各行其是会如何?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三个方面有何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互助与合作,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学生讨论:你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如果有,你是否嘲笑过他的一些民族习惯呢?你知道回民的饮食习惯吗?你了解回民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吗?你如何看待这些?你能说出几句少数民族的问候语吗?你如何看待它们与汉语的区别?你知道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了哪些努力吗?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所以,我们要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
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9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识记巴西主要城市。
2、掌握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巴西主要经济作物及矿产能力要求:
1、通过读图认识巴西地形和气候,初步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要求: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巴西地形和气候;亚马孙河及热带雨林保护;巴西主要农产品及矿产;巴西主要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投影:巴西国旗及巴西足球比赛图片
2、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3、导语:巴西的国旗球王贝利等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巴西,看看充满魅力的巴西。
板书:巴西▲二、讲授新课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探究)
2、提问: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
板书:巴西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
3、板图并引导学生认识巴西地形:巴西轮廓及赤道、南回归线、西部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板图(在图上标出安第斯山脉、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提问:A地是什么景观?板书: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提问:B地是什么景观?板书:热带草原(或热带稀树草原)
4、过渡:为什么这两个地方发育着不同的景观呢?
【启发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请同学们根据图分组讨论为什么在亚马孙平原上会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赤道低压带多对流雨)
5、投影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为毁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球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角色扮演探究:学生阅读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发言,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小结、板书:热带雨林-------“地球之肺”-------调节气候
6、学习巴西农业
●提问:巴西大部分地区在哪个热量带上?巴西有哪些自然条件适于发展农业?(答:湿热沃土,热带)
●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非洲、东南亚的知识,你觉得巴西能够种植哪些作物?(答:咖啡、甘蔗、可可等)
●巴西农产品或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哪些,阅读课本回答(板书:咖啡、香蕉、剑麻、蔗糖)
7、学习巴西工矿业:
阅读《巴西工农业和矿产》图,看巴西分布最多的是什么矿产?建立了什么为主的工业体系?(板书:铁矿---钢铁)
8、巴西水力资源
●巴西水力资源丰富,阅读课本中关于亚马孙河的介绍,认识世界第一大河。●在地图中找出巴拉那河,并找出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建造的大型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结合资料认识。
9、巴西人口和城市
结合课本回答:巴西的人口集中在哪里?
探究:为什么在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人口稀少?
讲解:巴西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尤其是在东南部沿海。这里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一千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
【板图】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讲解:针对人口过于集中于东南部的状况,巴西决定开发中西部地区。
【板书】开发中西部首都:巴西利亚(中部)
▲三、课堂练习(略)▲四、课堂小结: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10
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农牧业很发达的情况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外号的由来。
2.了解澳大利亚对羊的各种分类产品,发展幼儿创新意识为澳大利亚再设计一些有关羊的产品。
准备:
羊的模型国家介绍T操作材料及工具绵羊油等产品
流程:
1.教师骑羊进场,引起幼儿好奇。导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2.思考:外号的由来?幼儿先自己猜想。
3.观看国家介绍T,认识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农牧业很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农牧业用地4.555亿公顷等等。
4.聪明的澳大利亚人还利用羊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产品。如:绵羊油.羊毛被.羊毛毯等等。
5.提出要求:我们的澳大利亚朋友给我们来信了,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设计更多的羊的分类产品。好吗?
6.讨论.分享.分组操作。
7.开办小小的羊产品展示会,小小设计师来发表自己的产品设想。
延伸活动:
邀请爸爸妈妈来参观。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1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南京大屠杀”,知道为什么称这一天为国家公祭日。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勿忘国耻。
3、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做好身边小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思想。
【活动过程】
老师:现在老师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居住在哪个城市啊?哇,有这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那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南京呢?
老师点名回答
老师:对,南京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里面有漂亮的房子,还有很多很多叔叔阿姨小朋友。
师:老师再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那有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啊?举手告诉老师哦。
幼儿自主回答
师:对今天是12月13日,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被称为国家公祭日,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1937年12月13日南京发生了什么,好不好?
播放相关短片(并讲解一下)
师:从前,有一群强盗想要到我们的国家“挖财宝”,到了我们国家后,他们就非常喜欢我们的国家,所以就想占领他,于是这群强盗就发动了战争。在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就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当时这些日本军人,伤害了好多叔叔阿姨还有许多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残忍的杀害了30万的中国人,而且还把南京用炸弹炸的面目全非,小朋友们觉得日本军人这样做对不对呢?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他们这样做是十分可恶的。所以为了让我们大家记住这些日本军人以前是怎么欺负祖国妈妈的,还为了让我们大家记住牺牲的叔叔阿姨们,所以12月13日被定为了国家公祭日(可带幼儿读一下这个五个字,加深记忆)
你们看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今天国旗只升了一半
解放军叔叔手里拿的是什么?
防空警报响的`时候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你们看这个小姐姐也献上一枝花,那等我们长大了也一起和南京看一看,为被伤害的人们献上一束花好吗?
老师:小朋友们,以前我们的祖国很贫穷,所以坏人就经常来欺负我们,现在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没有战争了,而且小朋友们,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们在一起,是不是很幸福呢?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那为了保护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们的祖国妈妈,我们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点名回答:
老师:对,我们的不仅要好好吃饭,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很强壮,还要学习很多本领,长大了才能让祖国更强壮,这样就不会有坏人来欺负我们了对不对?
今天小朋友们回家把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好不好?我们一起看看爸爸妈妈记不记得国家公祭日,如果不记得,小朋友们一定要提醒一下哦。
【活动结束】
可以带着幼儿再复习一下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等。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相关文章: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案11-03
综合性学习计划09-26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教案教学设计12-17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说课稿02-18
国家培训学习计划05-27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反思02-19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