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 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屏障( ) 呓语( ) 齁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夫叱大儿声( ) 宾客意少舒 ( )
虽人有百手( ) 妇抚儿乳( ) 奋袖出臂( )
但闻屏障( ) 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合作探究】
一、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解难答疑】
1.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拓展反馈】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⑸第二自然段写品技表演的顺序是 、 、 、
⑹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 :
⑺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 :
⑻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自主预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会宾客大宴。 释: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释: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
【合作探究】
1.思考:
(1)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 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解难答疑】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画线字注音
犬 吠____ 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 奋 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拓展反馈】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画线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画线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六、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雷真民
【《口技》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相关文章:
《滁州西涧》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1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导学案结题报告11-14
导学案心得体会09-26
《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