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肖培东:最美的语文课是这样炼成的(教师随笔)
肖培东
学生们低着头做语文试卷,阅读文章是张晓风的散文《那时候有多美》。
笔尖划过的沙沙声里,我也静静地读起她的文章。说实在的,这样的标题对我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也就是个清新素雅的小故事,笼上满满的纯净少女的情怀。午后阳光和茶的时候,读读这样标题的浅明的文章是比较小资的,可以孩童的天真去翻阅,那时候有多美,那时候有多可爱,一番嗟叹感伤,再把阳光挽进芳香的咖啡里,一饮就是一个自得的下午。虽说尺幅寸心,是否就真有我苦苦琢磨的那种境界?我是没多想的。
“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开笔还是张晓风的风格,说故事,风平浪静,可是因为是写语文老师的,我还是多读了一遍这个开头。那个穿蓑戴笠的语文老师格外熟悉,是谁,我又想不起,在我记忆的遥远处隐约地站着,微笑得像春天的雨,飘逸,朦胧,亲切。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张晓风的语文老师说的话,炸响了她的五月,也炸开了我的腊月。去田野上课,去看外面的风景!说得何等坚决,何等果敢!我望望乖乖匍匐了大半身子在做题的学生们,颤了一颤。天冷,太阳不醒,我搓搓手,很有点惊慌地阅读。“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目光一次次地贴上这几行字,想着那个五月的缠绵细雨,想着牧草芳香的阅读,想着雀跃飘飞的蒲公英,想着那些跳跃在文字间的灵动、新鲜和纯美,我不禁汗颜。
多好的语文课!多美的那时候!
语文最美就是这样的。有教室,但绝不仅仅是门与墙的集成,草坪上,溪水边,羊群中,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放我们的课堂和我们的青春。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教室里识字读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风在走廊掠过。我们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读天读地读自己,小鸟飞进了我们的书本,小虫子爬成了我们的标点,那随风送来的芳香、绚烂与牧歌,最后都是我们的篇章。草尖有饱满的汁液,花瓣有彩色的图案,白云和溪水一起流淌,我们读过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折成了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飘向远方。我们读着,折着,走着,咦,怎么远方都是森林,都是大海,都是更广阔的天空,那些树啊,那些帆啊,那些云啊,原来都是我们写的文章,都沾着麦草的清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下雨了,我们就静静地坐在学校的教室里,读着忧伤的文字,想着美丽的灵魂世界。阳光了,我们可以四处漫步,寻找更辽阔的教室,唱行云流水,读云卷云舒,透过语文看到世界,融入世界提升语文,而最后,我们和我们的语文,都找到了家。
我很快想到了曹勇军老师,想到了他的语文理想国。“刚过五点半,学校食堂便挤满学生,大家欢天喜地,就如同过节一样。晚饭后,几位老师出了校门,沿着台城,信步来到玄武湖解放门一侧的湖边草地上,这里已经竖起一个很大的拱形气门,上面写着‘青春明月梦想--南京十三中高一中秋诗会’,吸引过往行人驻足,湖边几弯秋柳恰好成为露天舞台的背景道具。暮色渐起,天空幽蓝,眼前湖水粼粼,湖风习习,背后一带城墙黝黑朦胧……”每年中秋月圆时分,天为庐,地为席,在这天地自然之间,曹老师就会带着他的学生们一起吟唱十六岁年轻人青春和梦想。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是在飞机上,我读呆了,也读痛了。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想起那些发闷的课堂上茫然机械的表情,还有校园里根本不能被栀子花香遮蔽的焦虑和无奈,再想到南京城上的明月诗篇,我感动,又无限悲痛。
我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诗意和唯美吗?语文课,我带着学生逛书店,为他们抽出一本本羞涩的文学名著。(校领导后来很严肃地打来电话询问)晚自习,我给学生放电影,和他们争论主人公的理想是非。我给孩子们读诗歌,教他们唱歌,告诉他们罗大佑的歌词比很多课文精彩深刻得多。他们跟着我唱《光阴的故事》,跟着我对白《雷雨》台词,跟着我走进楠溪山水间。汩汩清泉,青山飞瀑,楠溪江古老的乡村,远去的炊烟,都曾经是我们的语文课……目送归鸿笑复歌,柳暗花明池上山,多少语文的行走,我们的鞋上也粘着一片片水灵灵的草叶子。我们的语文,也都摇曳过麦草清香,荡漾着皎洁月光!
蓑衣斗笠麦草香,张晓风的老师是最懂语文的老师,最美丽的语文老师!
也最短暂!
“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很快,张晓风和她的同伴们在期中考试中遭遇了滑铁卢!“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很快,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说这个有麦草清香的老师极不“称职”。就这样,语文课上再也没有湖水的荡漾,没有白云歌唱了……
清香没有了,那一年,他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理想总是输给现实,可是文章中分明是有这样一句话的:“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有麦草清香的老师,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弹唱着吉他,说着那时候多美,那么懂语文,懂课堂,懂学生,会想出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我是一点都不怀疑!只要一点点时间,他就可以证明自己!可是,所有的人,都不能等下去!
弦歌已断。明月犹存。
我越发羞愧!我们啊我们!可我说服不了,包括我自己。
“课堂是理想和现实的交织,如一朵莲花,生长在泥土中,花瓣和花苞却伸向天空。”我们只看到飘在空中轻盈曼妙的蒲公英,却忘记了蓑笠翁的双脚也正是站在黑黑的泥土中,他们,原本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有一把钥匙,只要再磨砺几回,它打开的就绝不仅仅是语文的大门,可是我们惧怕等待,惧怕改变,又重新习惯在黑暗中。
“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读到最后,仿佛真有这样的民谣随吉他声中远远唱响,湖水,青草,云朵,花环,还有轻轻的叹息,深深的忧虑……
没有比这更好的谈语文谈教育的文章了,我肃然起敬,愧疚难当!
沙沙沙,学生们还在紧张地做题,我放下文章,望向辽远。
山那边,一盏一盏的灯亮起,隐约,坚决。
我们的叹息都那么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