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二次创作(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8:44: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谈二次创作(网友来稿)

旃玲玲  

  想写篇这样的文章,可以说“蓄谋已久”了,在生活里,网络上时常能看到一些好的诗歌、好的文章,每当遇到自己能看明白并深深喜欢的好文章,常常是摘抄或拷回来,一读再读,诵之又诵,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好的东西,获益非浅。看到会心处、精妙处,虽没有手舞足蹈,但一份心灵的愉悦却是从物质世界无法获取的。  

   说到鉴赏,我就想到了“第二次创作”这句话,作者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体验熔铸成作品,是真正的创作,而读者顺着作者提供的意境而得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应该是第二次创作,同样是基于不同的个体而生发出审美联想与审美发现,从而达到了创作与鉴赏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全过程。  

  一首好诗,一篇妙文,如果遇不到真正的知音,犹如明珠在土,美玉在石,诚然可惜,然而可惜的不只是作者的苦心无人知晓,对失去一次获得心灵愉悦的读者来说,也是同样可惜。  

  打个比喻,一个好帖,就是一道特殊的试题,是对鉴赏者想像力的一次考验,优秀的作品,除了文字所表现的直接形像之外,还有蕴含在文字之内与外延于文字之外的丰富的间接形像,它要求鉴赏者除了要饱含审美感情之外,还必须有高水平的审美心理活动,那就是包括审美注意、审美联想、审美发现在内的鉴赏想像力。  

  鉴赏想像力,是审美感受的心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审美想像是以审美注意为起点的,一篇优秀的作品,总是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美学内涵和美学手段,让审美对象激起自己大脑皮层的兴奋波。  

  对于一篇好的作品,鉴赏通过最初的审美注意获得的艺术初感,往往还是处于一种艺术直觉的阶段,深入的鉴赏,也就是审美的联想与想像,是对艺术品的创造性的再现,是随着注意的转移而展开的。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像,鉴赏,同样离不开鉴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观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时,总是首先为艺术品之美所惊叹,审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作饱含感情的审美观照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初感之后,静观默察的审美理智就上升到重要的位置,审美想像在活跃的情感和明晰的理智引导和指挥下,在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基础之上,开始了“视通万里”的空间联想和“思接千载”的时间联想,再现和扩大艺术品的形像内涵,在融会贯通之中深化与拓展作品的理解,获取更多的审美发现的喜悦。  

  法郞士有一句名言:“文艺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文艺鉴赏也是文艺批评的一种方式,它说明艺术鉴赏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有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让审美联想去赋予作品的意象以可解的内涵,沟通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美学联系,从而去领略它的“幽胜”。  

  我想,对一个优秀的作品来说,鉴赏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感情与思辨交互作用下的审美发现。审美发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对一个蕴含深厚的作者和作品,在生时就有大致相当的评价,而在后世则不断的扩大和加深,这是艺术发现;有的在生时因种种原因就已获盛名,俨然文坛泰斗,但在身后,地位却一落千丈,原来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也是艺术发现;有的在生前身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被看重,而是经过历史的无情选择,才得到应有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被 确认,也同样是审美发现的结果。以上三种审美发现,可以说是广义上的审美发现。在三种发现之中,第一种不必赘述,第二种也屡见不鲜,中外文学史上都大有人在,第三种情况,中外文学史上也可以推出一些明证,如晚唐诗人唐温如,这位诗人的生平行状已无可查考,离唐代不远的南宋人洪迈所编的《唐人万首绝句》,就没有收录他的作品,直到清代曹寅主持的《全唐诗》才收录他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一绝句,与李白、王昌龄这两位七绝圣手相较,也绝无逊色,孤篇横绝,意境独造,全唐诗中能超过此等境界的能有几多?这也是审美发现的一个例证吧?  

  艺术发现是一种审美认识和审美判断,狭义的审美发现,是指鉴赏者在欣赏有强烈生命力的形像大于思维的好文时,能够不满足作者在字面上所提供的东西,而是和作者一同参与创造,能够不只是重复作者自己的发现,而是有鉴赏者自己独到的美感体验和审美创造,如同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心”,这才是鉴赏的最高境界。此外,对同一作品的鉴赏,常常因为鉴赏者阅历的加深而得到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和领会。小时候读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静夜思》,与长大后有了背井离乡,孤身在外的生活经验之后再读,那美感体验就绝不会相同。所以,审美鉴赏与发现,与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密切相关,它有助于鉴赏指向的正确,有助于鉴赏力即所谓的“悟性”的敏锐和深刻。这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好的作品都能与鉴赏者引起共鸣,因为不同的阅历会造成不同的隔膜,但真正的大手笔总需要大行家才能理解。  

  创作需要敏感、联想和发现,鉴赏同样需要敏感、联想与发现,前者以生活为审美对象,后者以作品为审美对象。鉴赏者高明的审美能力,能给一代文学以强烈的反作用力,促进一代文学作品素质的提升。在校园文坛这块园地,同样需要有更多的鉴赏家的出现,不怕理解和评价的不对,重要的是一种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这种挤压下相信能产生更多的好作品,让各位同学能取得更多的美的发现和享受,不亦乐乎?

 作者邮箱: zhanlingling1977@163.com

【也谈二次创作(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也谈理想(网友来稿)04-14

也谈容量(网友来稿)04-14

也谈呜字(网友来稿)04-14

也谈学生的主体地位(网友来稿)04-14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网友来稿)04-14

也谈对戏弄臣的理解(网友来稿)04-14

也谈李白诗中的川与床(网友来稿)04-14

也谈《雪》里的许多蜜蜂们(网友来稿)04-14

谈比兴(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