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知识目标】
一、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二、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
三、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能力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
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
【情感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独裁守旧思想对人们思想自由的禁锢毒害,培养自主创新思维与独立人格精神
二、体会幽默讽刺语言对批判丑恶现象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一、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对小说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胆怯qiè 陶冶yé 辖制xiá 战战兢兢jīng 讥诮qiào 谗言chán
2.解释下列词语
辖制 怂恿 安然无恙
二、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剧作家。
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他为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他一生共著有中短篇小说470多篇,以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享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称。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等,均系脍炙人口的名篇。
剧作家代表性作品有《樱桃园》《三姊妹》《万尼亚舅舅》等。
2、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同时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本文主人公别里科夫作为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三、思考探究(速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自由发言)
1、文章开始是怎样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别里科夫的?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文章首先用一个“怪”字突出他的特殊性格,接着写他外表: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行为古怪,把雨伞、小刀、表老是装在套子里,“脸也好像带着套子”,“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坐车时总要“支起车篷”,处处为自己制作许多套子。
这些细节的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从行动到语言,从现实生活到政治认识,他都把自己缩进一个套子之中。
他古怪、胆怯、虚伪、孤僻,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躲避现实,害怕新生事物。
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别里科夫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害怕和敌视一切新生事物。
顽固、守旧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一个无形的“套子”之中。
在生活上:从生活习性到穿衣打扮他把自己“装”了起来;
在思想上;对政府的规定禁令无条件地拥护,竭力维护旧的制度和旧的秩序;
在行为上:自己缩进“套子”之中,还处处以“套子”禁锢他人,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
3、如何理解套子的象征意义?
作者给了别里科夫两种套子:
一是有形的套子,即雨鞋、雨伞、黑眼镜、大衣,车篷、房子、蚊帐等等,
二是无形的套子,即歌颂过去,害怕未来,教授古代语言,政府的告示及报纸中各种规矩等。
这两种套子构成别里科夫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表怪异诡谲,内心保守虚
弱。
套子的象征意义:一切旧制度、旧思想、旧习惯、旧习俗
四、拓展思维,迁移运用
1、怎样理解小说结尾的深刻含义?
小说的结尾启示读者,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绝非个别的性格孤僻者,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产生这种人的社会制度仍然存在,就还会产生和存在别里科夫们。不推翻这腐朽没落的旧社会制度,生活绝不会有大的改变。
2、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是怎样的?
别里科夫是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代名词。抵制、压制新事物的代名词
别里科夫是时代的典型,也是性格的典型。作者塑造这个文学形象就是要鞭挞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害怕变革、敌视一切新生事物的腐朽没落的人物与思想。
3、小说是怎样运用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第一,采用夸张漫画的笔调。漫画:别里科夫打雨伞,穿雨鞋,卷裤腿,臂弯挽着华连卡。将套中人的性格特征与行为鲜明对立起来,他对待“漫画”态度;“天下有这么歹毒的坏人!”正是他的自我写照。
第二,人物自我表演,淋漓尽致展示性格与行为的自相矛盾。别里科夫指责柯瓦连科的话,恰好是对别里科夫本人的嘲讽。
第三,运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达到讽刺效果。“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一边是“苍白的”“垂头丧气”的“小”,而一边是“我们”--可以说是“大”的了,然而“小”却“降服了“大”。这种鲜明而强烈的反差,显示了幽默与讽刺的力量。
它启迪我们深思:别里科夫这个貌似卑弱的小人物背后站着沙皇专制政体,是沙皇统治的必然产物。而在今天,一切旧思想都有深刻的历史积淀的影响,其危害性是不可低估的。
五、作业
1、联系现实中类似“套子”的现象,写一段文字,谈你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2、预习《边城》
【教学反思】
文本情节集中,人物个性鲜明,讽刺性体现在对人物言行个性的夸张性描写,欣赏本文学生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以及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对文本故事内容与思想内涵的把握。
可以让学生注重阅读是对人物代表性语言与细节的分析鉴赏,并且结合课程标准与高考要求,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作深入探讨与交流,提高独立欣赏与分析、概括、综合表述能力。
比较欣赏是本文有效的学习手段。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具体的典型意义,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社会深入的观察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的高度使命感与责任心,可以通过鉴赏本文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以及树立明确而崇高的理想。
惜缘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8-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7-0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2-19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27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3
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07-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汇编5篇07-25
实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三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