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6 10:03: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篇1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

  (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想法。

  2.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

  学生交流查找资料。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三、 美听

  听范读。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四、 美读

  品读节奏美:

  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

  (2)强调式读法--情感:

  重读--厚重而饱满

  舒缓--平和而安详

  加速--激越而奔放

  轻柔--甜美而舒畅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

  3.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

  4.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诗歌的节奏美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读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灵魂。要读出诗的灵魂,必须要读懂诗并投入你所有的感情。

  五、美析

  (用讨论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味,自由发言。老师提示可以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优、意蕴淳这几方面去赏析)

  1.语言美

  美读后,确实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去品味上面的四节诗:

  破旗因 夕阳 而 辉煌。

  参考: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因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而倍显自然亲切。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2.意象美

  A.诗中意象有哪些意象?可怎样概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

  分类思考: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

  (幻灯显示)

  我 爱人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B.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象?)

  (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上。

  (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3.境界美、感情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生命之源的给予

  让爱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护

  让爱人生命长春--一生之靠的归宿

  让爱人明亮辉煌--想法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

  纯洁高尚,坚贞不渝--情感之源

  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延展的广度

  无私无悔,崇高悲壮--延展的深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

  参考:我愿意。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参考:“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 “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列宁

  “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

  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4.形式美

  比喻丰富多彩,重章叠句,结构结构回环连接。

  六、美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提示。

  1.关于意象的认识。

  2.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

  3.说一句对“爱”的理解。

  4.说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爱情诗。

  七、创写

  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

  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幻灯显示)

  结语: 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附板书:

  我愿意------,只要我的爱人------

  八、小结:

  《我愿意是激流》是诗人献给他的未婚妻尤丽娅的。那他们的爱情怎样了呢?我们来看结局(媒体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啊!裴多菲走了,但他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尤丽娅也走了,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集体配乐诵读)

  王晓丽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篇2

  重点:象征手法、破立手法

  难点:诗词赏析

  一、温故知新

  集体背诵《沁园春长沙》,领会上片写景,景中融情;下片抒情,情中叙事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新世界的豪迈情怀。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二、新课导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顾城

  朦胧诗:一改以往写实内容,用象征的手法,内容表达多义性。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等。

  朦胧派掌门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双桅船》《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

  三、活动形式

  与《我愿意是急流》对比阅读,男女生分别配乐朗诵。

  四、活动引领

  齐读诗作,领会作品。

  摒弃错误的爱情观。

  找出意象,领会意象表达的含义。

  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没有自己的生活。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意象群解析,世俗不正确的爱情观念——攀附钱权、依赖别人、一味奉献。

  破立结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先否定种种世俗爱情观,接着在强调平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爱情观。树的形象: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根叶: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同甘共苦。共同成长是爱情的基础。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站在女性的立场,建立女性爱情观,是女性的爱情宣言。

  《我愿意是急流》是站在男性立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裴多菲,匈牙利诗人。他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家庭,他曾自述道:父亲让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我们最熟悉他的,是哪首关于“自由”的诗歌。1849年,当奥地利和沙俄入侵匈牙利时,他驰骋疆场,在作战中牺牲,年仅26岁。

  这是一首爱情诗,找出意象,领会意象表达的含义。

  代表诗人的意象比较阔大、粗犷,给人以壮美之感。代表女性的爱人意象比较可人、柔美,给人秀美之感。

  表达了诗人的奉献精神爱情观。

  主要手法是对比。对比中表达出的真挚,是最为可贵的。这首诗写完之后的三个月,裴多菲就娶回家了他心爱的女人尤利娅(贵族)。

  五、活动开展

  构建画面,入境。诵读诗歌,要用情。用情的要点是进入诗人描绘的画面,成为诗人自己,涵咏到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构建曲调,入情。诗歌诗歌,是诗,也是歌。要像唱歌一样,音调有高有底,把浅吟低唱和豪情满怀都细致表达出来。

  将诗歌按意象切分,用序号标出几个意象。《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各有6个意象,找出来标明。

  为它们“谱曲”。用一条曲线表达声音的高低。把它画出来,每一个诗句一个线段。

  六、活动深入

  象征:通过某一形象,表达与它相似的某种精神。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体现作品的深刻性。黄巢:《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文木棉象征美丽、柔韧的女性,橡树象征伟岸、阳刚的男性。鸳鸯、牡丹、梅花、莲花。

  象征是物我融于一体。物的背后是人的精神。

  对比,鲜明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急流——小鱼,荒林——小鸟……

  两件事并排站在一起,一方与另一方比较起来分明,让人明了。

  再度全词,涵咏品味。

  七、活动拓展

  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下节课课前听演唱。体会意象的选用,意境的生成是怎样服务与情感的表达的。

  八、活动总结

  抒情方式总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九、活动巩固

  诗歌朗诵技巧:

  语速的快慢,快乐、热烈快些,庄重、追忆的慢些,叙述说明中速。

  语调的高低,语句的末字升调或降调。

  语音的轻重,重音即强调,轻音重在营造意境。

  语句的停顿,依据情感需要,断句,断续。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

  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

  1、放电影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

  3、写心声

  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

  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

  1、引导

  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 聆听

  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师生在播放完后一起朗读这首诗:(1)教师领读每节前四句,其余学生齐读。(2)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3、赏析

  (1)学生鉴赏点评这首诗的妙处,要求:从怎么写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色三方面去评析。每方面均先由学生评说,后由教师点拨。

  (每方面学生评说部分略。)教师点拨:

  a怎么写的: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我愿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裴多菲也用这种格式写过一些爱情诗。除这首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我愿意是树》等。

  (电脑演示裴多菲《我愿意是树》一诗,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种格式,不妨称之为“假设语气的发愿体”。

  b写了什么:诗人把自己说成……,把爱人比作……,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想法内容。(要求学生: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解读各节的内容)

  学生分析后明确:第一节,写为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第二节,写为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第三节,写为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第四节,写为使爱人享受爱情之火,而甘受风雨打击;第五节,写为使爱人鲜艳辉煌,而甘作陪衬。

  教师小结:全诗共五节,诗人依次以急流和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与夕阳五组形象分别自喻和喻人(爱人),表达了诗人为了爱人去受坎坷,去战斗,去毁灭,去经受打击,去作陪衬的心志。

  c有什么特色: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在他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里,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向世人宣告——

  电脑演示裴多菲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2)对比分析为何可以有多样的解读

  提问:刚才说过,裴多菲是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的,那么,裴多菲的这首爱情诗是否可以当作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来读?

  为什么?

  学生对比《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分析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后明确:在1945年所写的《我愿意是树》中,诗人赞美的爱情轻松欢快,选择的意象也较为明丽清新;到了1847年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中,虽然他吟诵的仍然是伟大的.爱情,但在爱情的纯真美丽之中又注入了许多的深沉、凝重、庄严,诗人所选择的意象也不在是树、花、星星,而是深富寓意的急流、荒林、废墟、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

  学生连读《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进一步体会。

  三、诱入创作佳境

  教师:“发愿体”这种格式源自于民歌,我国的民歌中也有不少使用这种发愿体的。例如大家熟悉的那首电影歌曲《草原情歌》(又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运用了这种格式。

  (播放《草原情歌》后两段的演唱录音)

  这种格式的优点就是:直抒胸臆,简便易行。几乎人人都能写,但写的艺术性上就显出高低来了,裴多菲这几首诗的写法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正如刚才分析的那样,他的这两首《我愿意是……》,在意境上同样也有高下之分。

  现在就请你还回到开头教堂中的情境中来,用发愿体的格式,用形象化的手法,选择几个合适的意象,写一首抒情短诗。(教师幽默一句)注意,这可关系到你能否通过神父的考核哟。

  (学生即兴创作)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站起来,大声朗读你的诗。别人读完你就可以接着读,尽量不要中断!只要是用形象化手法来写的,我们都给他鼓鼓掌!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创作的“发愿体”诗,同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名曲。)

  结束语:刚才几个同学写的诗很好(具体分析),表现了我们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想,现在,神父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切回电影画面)神甫:我以圣父圣母圣灵的名义,宣布这一对年青人成为夫妻。从现在起直到永远,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你们分开!

  播出由排箫演奏的世界名片《铁达尼号》主题曲《MYHEARTWILLGOON》(我心永恒)或播放这段乐曲的VCD碟片

  布置作业: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祖国……

  附:裴多菲诗选

  我愿意是树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之中。

  我的爱情是什么?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条急流,

  飘荡着一叶轻舟,

  我的灵魂是船夫,

  他在巨浪中博斗。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林中豺狼,

  发出惊心的嗥声。

  它象林中的蝙蝠,

  发出吱喳的鸣声。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鲁莽的孩子,

  追逐一只花蝴蝶,

  跑得喘不过气来,

  不料向沟中倾跌。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我希望的寿衣,

  用无光的黑线织成,

  红色囚车载我去了,

  向着断头台前行。

  我现在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玫瑰树上的鸟巢

  我在里边愉快地啼叫,

  暴风雨把它卷去了,

  我飞了,另筑新巢。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我以一百个形象把你幻想,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你若是岛,我愿是帆船,

  我热情地在你的四周航行。

  亲爱的姑娘啊!我这样想:

  假如你是一座神圣的教堂,

  我的爱情就是一根长春藤,

  沿着教堂的墙壁你攀缠。

  假如你是有钱的徒步旅人,

  我愿做一个劫路的大山盗;

  我向你跑过去;抢劫你吗?

  不,我向你献上我的心。

  你若是喀尔巴阡山,我愿是流云,

  我要引来霹雳击碎你的心。

  你若是玫瑰花丛,我愿是夜莺,

  我就在你四周扬起歌声。

  爱情!我的爱情千变万化,

  它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不软弱,有时温柔甜美……

  有时象静静的河流,又象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①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②抓意象,品情感;

  ③抓语言,欣赏技巧;

  德育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和比较法。

  教具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突然问你了:“这位女士或先生,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

  明确: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对爱,我们要说,我愿意…

  其实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了与大家所说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后不久,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得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二、作者简介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三、题解

  在古代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见的格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爱情诗歌也是用发愿体的形式来写的。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爱情在我们的眼中,都是美丽的、年轻而浪漫的。欣赏一首美的诗,我们的过程也要美美地来。那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步骤分为四个: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一)、美美地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今天我们这堂课要来听三遍。

  明确: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课件显示)。“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

  第三遍: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二)、美美地读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来读三遍:

  明确: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课件显示),读准语音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课件显示)。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特别注意“个性化”三个字,就是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首诗在电影《人到中年》里面被引用过,当时的朗读是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的声调很小,很轻。但是有的朗诵家在朗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张扬的个性,是用激情来朗诵这首诗的。

  (三)美美地品

  美美地品,品什么呢?咱们也给它一个术语,叫做“妙点揣摩”。这首诗好在那里?有什么样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地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整个结构比较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划一划。思路如下: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

  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总结: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课件显示)。什么是意象丰美呢?大家首先把什么是意象记下来。意象,简言之,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咱们中国人往往用红豆表示相思,用杜鹃表示悔恨,用杨柳表示送别,这就是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第二,意境优美,什么是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蕴涵着作者想法感情的艺术境界。我们初中读《天净沙秋思》,它的意境是凄婉的,我们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它的意境是悲壮的,这一首诗的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再看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中国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来看看它的意象、它的意境、它的意蕴是什么。进入美诗欣赏。(课件显示)听,舒婷开始说了。(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致橡树》)

  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

  (一)朗读《致橡树》

  (二)分析《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四)美美地说

  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预习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

  明确:爱,就是将“我爱你”这句话化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想法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五、课堂总结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想法、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爱人“我”

  一条小鱼急流让爱人悠闲快乐

  一只小鸟荒林让爱人安逸幸福意象丰美

  常春藤废墟让爱人生命长表意境优美爱

  可爱的火焰草屋让爱人平安愉快意蕴淳美

  珊瑚似的的夕阳云朵让爱人明亮辉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篇5

  主:下面请第四组的组长上讲台来。(学生走上来)

  你不用抽签了,因为第一轮必答题只剩下一道,就是第四题,请看投影屏幕:“请说出本诗的主题。”

  生:我想应该是表现对爱情的热烈和忠贞吧。

  主:请老师点评。

  师:完全正确。

  主:下面我们进行第二轮必答题,这次倒过来先由第四组的组长抽签。(学生抽签,主持人验号)他抽到的是第三题,请看投影屏幕:“请比较本诗与前面所学的《致橡树》在想法感情方面的异同。”

  生:这次我要请组内的同学回答。(第四组有两三位同学举手,组长抽了一个)

  生:相同的地方是两首都是爱情诗,不同的地方是本诗侧重表现对爱情的热烈和忠贞,而《致橡树》侧重表现女性对独立平等的追求。

  主:请老师点评。

  师:好极了。

  主: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抽签。(学生抽签,主持人验号)他抽到的是第一题,请看投影屏幕:“请说出本诗的十个意象,并将其分为两类。”

  生:诗人用十个意象来比喻诗中的男女主人公,男方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女方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主:请老师点评。

  师:很好。

  主:下面请第二组的组长抽签。(学生抽签,主持人验号)他抽到的是第二题,请看投影屏幕:“请背诵本诗的第三节。“

  生:我还没背熟。请问我们组哪个同学能背诵?

  (第二组没有一人举手)

  那我只好自己试试了。(他背得很吃力,断断续续)

  主:请老师点评。

  师:他背错了几个词语,还漏掉了一个诗句,不能得分。

  主:下面请第一组的组长上来。(学生走上来)

  现在第二轮必答题只剩一道了,请看投影屏幕:“请比较本诗与《致橡树》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

  生:两首诗都用到了比喻,这是相同之处。本诗还用了排比、对比、拟人,而《致橡树》用的是象征和对偶。

  主:请老师点评。

  师:非常好!

  主:必答题到此结束,下面进行抢答题,任何同学都可以抢答。请看投影屏幕,第一题是“请背诵一首爱情诗并说出喜欢它的理由”

  (全班有五六位同学举手,主持人抽了最先举手的同学)

  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特别喜欢这首唐诗,因为它虽然很短,只有二十个字,但是把一个女孩对一个男子的爱慕之请表达的很委婉,很含蓄。

  主:请老师点评。

  师:很好,很好!

  主:下面进行第二道抢答题,请看投影屏幕:“我们刚学了外国诗歌,它们都是翻译作品。请将这首英语诗《树》的节选翻译为中文:

  I think that Is hall never see

  A poem lovely as a tree

  ……………………

  poem sare made by fools like me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ee

  (有两三位同学举手,主持人抽了一人)

  生:“我认为我将不会看见

  一首诗像一棵树那样可爱

  诗被像我一样的傻瓜写作

  但是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棵树”

  主:请老师点评。

  师:除了没有押韵,其它地方都翻译得很不错。

  主:抢答题到此结束。我总结一下各组得分……(略)

  下面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一个问题,请看投影屏幕:“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爱情诗歌之后,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

  (学生发言很踊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生甲:本单元的爱情诗都写得很美,我想这是因为爱情本身就很美好,我们中学生对美好的东西不应该回避。

  生乙: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老师和家长都反对早恋,其实早恋也有好处,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提高。

  生丙: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爱情固然美好,但是中学生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暂时不要陷进情感的旋涡。

  生丁: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早恋,但是并不等于男女同学不可以正常交往,老师和家长往往错把我们的正常交往当成早恋。

  (其他人的发言略)

  主:讨论到此结束。最后,请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我认为今天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首先,是由于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仅是老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可能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其次,是由于主持人的精彩表现,普通话标准,音质响亮,态度落落大方,表情亲切又不失庄重,课堂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第三,是由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积极主动,知识竞赛就是要有这种勇敢拼搏的精神。最后,我要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的问题。刚才有同学在发言中讲到爱情是美好的,但是中学生应该以学为主,暂时不要陷进情感的旋涡。我认为这就是中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的爱情观。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早恋有好处。

  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不能同意他们的观点。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早恋造成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个别的例外,就主张早恋。希望这部分同学认真地想一想,更希望他们刚才的观点只是说说而已。好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07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1-01

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5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31

多情未必不丈夫--裴多菲及其《我愿意是急流》解读09-29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07-08

《我愿意是激流》 教案教学设计06-21

我愿意是激流(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18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9-13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