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缘物生情--梁实秋《鸟》教学实录片断
李铮 铮 温州中学
很喜欢梁实秋的《鸟》,就把这篇初一新文章引进到高一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杜鹃”引发了高中生极大的阅读思考兴趣。
师:梁实秋为什么要打破“有人”对于杜鹃的“幻想”?
生:因为梁实秋自己对鸟不存在任何幻想。
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来梁实秋是个喜欢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别人的人哇。
生笑。
生:我感觉是因为梁实秋不太喜欢“杜鹃”,因为他会侵占其他鸟类的巢,显得蛮横无理。所以有人觉得听到杜鹃的叫声感到很有诗意,梁实秋就要告诉他真相。
师:成语“鸠占鹊巢”中的“鸠”指的就是杜鹃的一种,布谷鸟。看起来杜鹃确实是一种野蛮的鸟类,那么梁实秋是否真的不喜欢杜鹃呢?大家好好想想,找出文字依据。
生默读课文。
生:不是,我感觉梁实秋是喜欢杜鹃的。文中第二段最后一句说,“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这个“又”字,感觉梁实秋期待杜鹃的声音很久了。
生:我也觉得是喜欢的,“一直“等到,你看,那么执着地等待,肯定是喜欢的。
生:我不同意,在夜晚听到的鸟叫声会让人悲伤的,文中说“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明明让人“酸楚”,梁实秋怎么会喜欢杜鹃?
生就作者是否喜欢杜鹃进行讨论。
师:请大家再次阅读这两处关于“杜鹃”的描写,看看人们在听到杜鹃声音之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第二段里,“客”听到杜鹃的声音是“酸楚”的,文中写道“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我读了这段文字仿佛都听到在我耳边的凄凉的鸟叫声了。在第五段里,作者写有人听到杜鹃的声音是兴奋的,因为它想到了“杜宇”、“望帝”,觉得非常有诗意,所以很兴奋。
师:看得非常细致,我们跟随某同学的思路一起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晚听到杜鹃声音的这个“客”的状态。
生:这肯定是客居他乡,独自一个人的状态。
师:没错,这样一个“客”,听到的杜鹃声,梁实秋描写是“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的,可不可以换成“远远近近都有杜鹃的叫声,而且声音急切”呢?
生:不好,和“远远近近”比起来,“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更有那种时间的差别。“一声急似一声”比“急切”听起来感觉更着急。
师:非常精彩。梁实秋的文字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自己揣摩,却发现意味深长。简单的“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其实饱含了时间的绵长感,其实还包涵空间的纵深感。从远方而来的声音,这个远方是哪里呢?声音近了,又慢慢疏远,这对于一个离别家乡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一声急似一声”,是鸟声急切,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导致听者觉得它急切呢?所有的这些细微的感受,都要通过大家反复咀嚼文字,才可以获得哦。
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师:那么回到刚刚最初的问题,有人听到杜鹃的声音,感觉很兴奋,梁实秋为什么偏偏要打破他的美好的幻想?
生:刚刚所说的,本身杜鹃的声音是会带给人悲凉的感觉的,这个人却感觉兴奋,觉得怪怪的。
师: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刚刚有同学说过了,让他兴奋的是?
生:知道了,杜鹃的声音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这个人真正的兴奋点在于是他觉得“自己回忆起这么多典故,很有诗意”。
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两处关于杜鹃的描写,梁实秋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这个“客”,是真正被杜鹃的声音感染了,才会生发出“酸楚”的感受;后者的这个人,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其实根本没有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愁”,反而有种附庸风雅的感觉。梁实秋这两处看似无心的笔法,却暗含了他自己的价值观,人真正被物所牵动的感情是真实的感情;而想象的感情常常是架空的虚假的幻想。
不同栖处有喜悲
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钱艺林
师:在梁实秋的笔下,鸟这个美丽可爱的精灵翩跹起舞,归去来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栖息时空的变化?
生:是的,作者写鸟有时间的不同也有地点的不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小精灵的翅膀划过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作者的感情也随之起伏。我们先从时间看有什么变化?
生:在第3、4自然段写了黎明、夜晚、白昼的鸟。
师:对,时间确实不同,作者的感情呢?
生:黎明时分的鸟叫声优美,白昼的鸟形体俊俏,作者都在欣赏;而夜晚的鸟叫声凄绝作者不喜欢。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夜晚的鸟叫作者不喜欢。因为根本没有明确写不喜欢。
师:嗯,有意思,在这里有一个焦点:作者对夜晚的鸟鸣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请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小组认为不喜欢。理由是作者用了“凄绝”“哀乐”“酸楚”这些词语。
生:我们认为喜欢,不能说这些哀愁的词语就代表讨厌吧,有很多流行歌曲不是也很哀愁吗?
师:好,辩论很激烈,而且都有道理。同学们再读第三小节,仔细找出证据。
(生轻声快读,迅速查找)
生:老师我发现了!第3小结第一句话是“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说明作者是“欣赏”的态度!
师:嗯,你真是火眼金睛,这确实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那么作者欣赏黎明的鸣叫优美,白昼的形体俊美,夜晚的鸟鸣也美吗,如果美是一种什么美?
生:凄美!
师:望帝春心托杜鹃,凄美,很恰当!好,我们由时间再穿越到空间的维度看看写鸟的地点有何变化?
生:第2自然段写了笼中鸟,2、3自然段写了野外鸟。
师:对,情感有何不同?
生:对笼中鸟深表同情,对野外鸟是欣赏。
生:不完全是,第6自然段是对野外鸟的悲悯。
师:嗯,同学们分析得很全面,我们继续穿越,还有地点变化吗?
生:还有作者写了故乡四川的鸟和离开四川以后的鸟。
师:对,鸟栖息的故乡也栖息在异乡。那么作者是什么感情?
生:作者对故乡的鸟是赞美,对异乡的鸟是遗憾的,而且还带着淡淡的乡愁。
师:好,“遗憾”“乡愁”,这是多准确的表达呀,同学们从哪写词语看出遗憾?请默读第7自然段圈点词语。
(生默读圈点)
生:我从“不再容易看见”“也不再容易”“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也很少看见”看出遗憾。
生:还有“只是”“有时”“偶尔”。
师:对,还有“鼓噪”“怪叫”“令人触目”“不忍看”这些非褒义词也说明了作者的遗憾。
师:作者的思绪随着鸟儿的栖息时空的变换或喜或悲,或欣赏或同情,或赞美或遗憾。这都是显性的。老师有一个发现,第5小节很奇怪,因为它不属于时间也不属于空间,超越了时空耶!它到底写的什么,有人说干脆去掉,同学们觉得呢?同座讨论讨论看。
生:我觉得作者是在写他爱鸟是“很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
师:这里的“幻想”是什么?吃天鹅肉吗?(生笑)
生:“幻想”就是对鸟的看法。
生:从第5自然段后面的内容看是在鸟身上寄寓的感情色彩。
师:同学们越说越明了,这是作者从主观维度评价爱鸟,他是爱鸟的本身,超越了个人的好恶,是一种超然的爱,那是一种“单纯”的爱。那么这一段能否去掉呢?
生:不能,因为其他地方写了客观世界的鸟,这一段是从主观的角度写。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里作者笔下的鸟从客观维度飞到了主观维度,表达了他对鸟爱的纯粹,主客结合浑然一体,而且这段的加入拓宽了知识和精神层面又不偏离主题,更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请大家带着思考朗读本段第一句“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和最后“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幻想。与鸟何干?”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立和创造的思想。
(生带着思考朗读)
师:时空转换间的发现式阅读,让我们穿越梁实秋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了作者笔下的鸟栖息在黎明在晨昏;在笼中在野外;在故乡在他乡;在客观在主观,随着时空、维度的变换,我们还发现作者的情感也在起伏,抒发着与鸟儿的情趣、情志和情怀。我们在作者的“移步换情”中审美、感悟、成长,同时这种写法也很值得我们平时写作中学习。
【缘物生情--梁实秋《鸟》教学实录片断】相关文章:
单纯的爱: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梁实秋《鸟》教学实录片断04-14
四个不字,道尽心中慈悲--梁实秋《鸟》教学实录片断04-14
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梁实秋《鸟》教学实录片断04-14
坐井观天(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5
《在仙台》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5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5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