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羊肠坂、汉家寨 导学案设计(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4 08:33: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度羊肠坂、汉家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赏美文 两度羊肠坂

无疑,《苦寒行》的羊肠坂要险峻得多。我暗自决定,早晚要去看看它。

这一回,我们的出发地是安阳,距太行山只举步之遥。

太行腰部的崇山,沉默地立在右手。白陉,太行八陉之一,南北太行的身上拦腰裂开的一道缝隙--它穿越所谓表里山河的太行外壁,通过长冶壶关,把晋东南的富庶一隅,与外界连接起来。

仅仅转了三四个弯子,我们便被重山叠岭围困。回顾安阳平原已不可能。我不断回头,只见自己身置山腹,一面山如一面壁立屏风,遮断前方来路。四面悬崖如十面埋伏的铁桶阵,看着人心忐忑。

山峡转到狭窄处,左右就望不见巅顶,前后多是秀丽的独峰;而几转出来,到了山间开阔处,路左或右,就一字排列着巍峨的断层山壁,那时猛然懂得了什么叫“铜墙铁壁”、什么叫“巍然屹立”。那些汉字的概括,字透纸背,闻声见景,一字定音,使人感慨得无以言语!

蜿蜒行进在这裸露的地质中,人只顾联想壮观、沧桑、巍然、雄峻--唯这些词汇分寸准确,但又正是它们无力传达。

谁能苛责呢?揭示大自然的能力是困难的,解说造物主的意欲更是困难的!

我们从林县附近的白陉入山,渐渐在七里栈达到佳境。看见了路左的山石上,已经刻着羊肠坂的地名。都说是曹操争雄河北兵向壶关,走过了这条路。他在山之奥腹,感到了孤单和一己的微渺,写下的《苦寒行》里,暗示了一丝细腻的敬畏。这很罕见,无奈被其他秀作遮蔽,它没有那么脍炙人口。

终于看见了羊肠坂。

果然这一处与碗子城气势不同。不是路边刻着的曹操诗,更不是敷衍出来的十八盘--羊肠坂给人的振聋发聩,是它沿着涧水开凿断壁的石头栈道。

在不断的石崖矗立中,一侧石壁上,开凿着一条牛车道。它时窄时宽,或坍塌或整齐。石栈道上,青苔泉水,涂着阴凉的绿色。一条曲折的蓝天在天空引领着它,攀向避不开的、太行主脉上的山口。由于山体太厚,纵深迴绕,那个山口的位置--若是在西北诸山它被称为大坂--还在遥遥的前方。

车轮刷刷,驰走无声。心里不确定地掠过什么念头。像是悔意,又像觉悟。一首《苦寒行》就像它描述的山,因为朴实而未能流传。我们一路寻觅见识,又一路抛之身后,不肯在山野深处住下。

如今到处都是光滑油路。古代的旅途,在这种路上不能再现。次日从太行南缘出晋。车过两省边界时,远远地,又一次看见了那扣着一个小小石碗的羊肠坂。

公路与板道分开了。我注视着并行的羊肠。它也气派不凡,石城守着太行的南口。路上的同道都是山西的煤车,扬着煤灰,哼哼着重重碾过。我明白,一趟越冬的散步,又结束了。

【课内挖掘】

本课的两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

【课外应用】

请你以“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为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中停靠着的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记载着它们的伟大,传播着它们的精神。让记忆的洪流为那些伟大的心灵作证,让真正的伟大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依旧记着邰丽华那无双的舞姿,于胳膊间勾勒出生命的华美,那一刻她的倔强与坚定写满了脸颊,她的意志与不

屈,被写进了关于人坚强意志与不屈信心的记忆中去;依旧记得越战时美国士兵汤普森面对战友对无辜平民即将进行的屠杀所做出的感人壮举--他将自己的枪口指向战友,大声宣读他会让后人铭记的一句:“谁敢杀死他们,我就杀死谁!”记忆在那一刻被放进所有人的心灵深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真正的伟大。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秋风萧瑟,卷起枫林的片片生灵,每一片枫叶“都会有其最终之归宿”,正如乔伊斯所说。每拣起一片叶子,细细观察它的脉络,你都会发现它与其他叶子的不同之处,因为它们各有各记忆深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它的伟大,每一片叶子都有其撩人心弦的地方,也许这便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最本质所在呢。

时间像远方暴虐的风,吹倒树木,吹散尘沙,但却永远吹不断人心与记忆之间那根永恒的线。正如一个孩童身上的胎记,一旦印上,便将随你永生。

“人会老,心不老”,徜徉在人世久了,总会感到一丝空虚,这时,请翻开你的记忆,品尝往事艰辛,给心灵放个假,也是对即将前往的地方作一番展望,将自己的人生用记忆串联起来,会让人生更有目标,充满真诚的喜悦。

守住你的记忆,让人生在记忆的海洋中体味伟大,体味永恒的精神。

守住你的记忆,让生命在记忆的道路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攀上更高的山峰!

经常翻翻你的记忆,为自己的生命护航。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徘徊(pái huái)   斗笠(lì)

摒弃(bǐnɡ)   甲壳虫(ké)

B.深邃(suì)   梭镖(biāo)

友谊(yǒu yí)   撂挑子(liào)

C.肖像(xiāo)   剥削(xuē)

慰藉(jí)   踏莎行(shā)

D.橱窗(chú)   押解(jiè)

余晖(huī)   留言簿(bù)

解析:A项,摒bìnɡ,壳qiào;B项,谊yì;C项,肖xiào,藉jiè,莎suō。

答案:D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了一座灰色的小楼,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

B.在星光下,狮子轻嗅身穿彩衣的流浪者,充满了好奇与关怀,可见宇宙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了为生存的厮杀之外,也可能并且可以发展到这样一种春风化雨的境界。

C.当受到领导批评,朋友之间意见不合,好心帮忙却被别人误解时,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郁郁寡欢,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面对生活。

D.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解析:A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B项,“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C项,“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D项,“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名垂千古、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

B.我看着这些发黄的卷了边的著作,和各种文字的密密麻麻的手稿,看着墙上大段的书稿,还有规格大小不一,出版时间、地点不同的各种版本,一种神圣的感觉爬上心头。

C.德国人很喜欢运动,快速散步、踢足球、登山、马拉松,等等,通过消耗身体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D.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以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阅读,并且来自自身的直接经验。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第二个“大多”后加上“是”;C项,语序不当,将“快速散步、踢足球、登山、马拉松,等等”移至“通过”后面;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并且”改为“更”。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了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④⑤③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②①

解析: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答案:B

5.下面对《汉家寨》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无边的旷野中的旅行经历,以及途经汉家寨时的所见所感。大西北自然景物干枯单调,一人独自旅行又极其艰辛,但旅行者有着丰富的心灵活动,文章在死寂中碰撞出喧响,从干枯处发掘精神的泉流。

B.文章写了大西北特有的景致。远景有“雄伟天山”“三百里空山绝谷”“吐鲁番盆地最底处的艾丁湖”“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等;近景有“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无植被的枯山像铁碴堆一样”“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等。

C.文章还写了戈壁滩上的幻景,“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血一样的碎石”,“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向我倾泻般延伸着,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顷铁石”。这样景物尽显荒凉、沉寂,没有生气,人迹罕至,为下文的抒情起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D.“我独自一人”“走近了汉家寨”“最后遗憾地离开了”,孤独地来,孤独地去,走近神秘而荒芜的汉家寨,又悄然离开。汉家寨是“驿站”,“我”是匆匆过客,仿佛预言着人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生遭遇的短暂性和记忆的深远性。

解析:不是过渡作用,而是铺垫作用。

答案:C

6.下面对《特利尔的幽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作者造访马克思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回顾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与众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新奇的观点。

B.本文不是一篇纯正的游记散文,写景、叙事不多,大量的都是论事说理,也就是说写实少而写虚多。

C.因为作者长于论道说理、表情达意,所以文章表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D.本文一方面思想性很强,另一方面情感性也不弱,作者在论事说理中还表达了多种情感。但是这些感情不像那些描写小景小物的小品散文一样抒发细微的微妙的情感,而是抒发一种豪迈的情感,表现了一种阔大的心境。

解析:“与众不同的认识”“新奇的观点”不当。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从“从留言簿上看,来这里参观最多的是中国人”到“如果我们还是那样封闭下去,将要重蹈大清帝国的覆辙”,回答7~9题。

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无穷磨难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人习惯于崇拜神威,按照权威的意旨行事而不会思考。有些人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简单套用革命理论而不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必然带来悲剧。

8.“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邓小平的“名言”脍炙人口,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生动地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理论,只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才有意义。邓小平以革命家的魄力破解了萦绕中国人民心头多年的问题,深入浅出,将一个神圣而抽象的问题一语点破。

9.“从留言簿上看,来这里参观最多的是中国人。”看到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中国人而言,来德国访问马克思故居,就像是一次朝圣之行,一次圆梦之旅。这个寻找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有利于对上一辈“马克思拥护者”的理解和继承。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0~12题。

从“①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到“⑥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原文见课本)。

10.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写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苍凉雄大,突出其地理环境的恶劣。

11.文章第一部分突出表现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什么特点?这些内容与写汉家寨有何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部分极写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辽阔、苍凉、沉寂,为下文写那一老一少做铺垫,同时也反衬汉家寨人坚忍顽强的精神。

1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汉家寨的一老一少两个人物,文章正面描写很少,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并非着意刻画两个人物形象,而是要通过这年龄悬殊的两个人来表现汉民族的一种默默坚守精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无言地继续前人的事业,以一种执着与环境抗衡,固守着先人的土地而决不放弃,并且代代相传。这种精神是作者着意讴歌的。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走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

答案:CD

14.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信息概括题。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免费来听;老范直接问老汪;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让老汪媳妇偷麦子。一个率直、朴实、开明、尊师重道的老范跃然纸上。

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15.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先理解题目中所给句子的含意,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高兴,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这正反映了主人的孤独寂寞与可怜的处境。这是他对自身际遇的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的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当他得知老范宽容地对待银瓶,深深地体会到老范对他的理解和尊重,真正感受到了“不亦乐乎”。

16.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

答案: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的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的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

四、创新语用

17.请在画线处填入梁衡最后总结的话。(不超过30字)

梁衡指出,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这块喊得够高、够响。然而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文化被更多地赋予了市场性,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价值这个精神内涵。文化对社会有教育教化作用,但是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似乎过分强调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掩盖了文化的教化作用

18.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方法总结如下:①整体理解,就是明确画面的构成要素。②抓住细节,突出特征。③读懂要求,找准陈述对象“地下老旧管线管理”。

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