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学习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悲 乐 愤 狂 愁
(板书)
(二)内容赏析:
1、教师朗诵前两句,
2、 思考:诗歌本来是表现诗人“愁”的情感,为什么写黄河?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宛如自天倾泻的黄河水,激浪奔腾,势不可当,在形象上与诗人汹涌喷发的感情是相似的,诗人寄情于雄伟奔放的黄河,也借黄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现出来。
3、教师朗诵三、四句,讲解: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是慨叹光阴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落怨于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对于生老病死的规律李白是坦然面对的,可见,李白“悲”的不仅是“白发”,还有什么呢?(提示:结合背景思考)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叹息人生短暂,而年华虚度,未能建立功业。
4、教师概括: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 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悲伤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明确:这里的得意是适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好朋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处于自由解放的状态。遇到这样快意的场合,便可以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
诗人用“须”从正面肯定、强调;紧接着又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进一步加重语气,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的极其强烈,诗人的情绪也由悲伤变成了 ,这里的欢乐是脱下精神负担的自我拼搏。(学生朗诵,注意体会诗人的情绪)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脱下精神负担后,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仍然执著的想到用世,并且达到了自信的程度。
讲解: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社会的不公平,使他功业无成,但是他生性豪爽,虽悲也有推开悲伤的得意之时,他天生高材,虽悲也不失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具有反抗社会的能量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尽情饮酒,尽情欢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有这样快意的抒发。
总结:诗歌进行到这里,诗人的情绪有悲伤到欢乐进而尽情地饮酒。以上可作为诗歌的第一部分。(学生诵读,体会诗人的情绪的变化)
7、诗人与朋友尽情饮酒,但并不是单纯的饮酒,在酒酣气足中评说社会、人生。 评说社会的是那句,起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岑夫子,丹丘生。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写席间劝酒,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富贵。他鄙视那些排挤贤能的贵族,诗人自己就是被贵族排挤出长安的。借鄙视权贵来抒发自己被排挤的 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古代的圣贤在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也是备受冷淡的,当今之世难道还应再效法吗?那些饮者倒往往能惊世骇俗、千古留名。
思考:诗人把圣贤和饮者对举,是否定圣贤吗?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不是,是对圣贤的惋惜和不平,是对荒唐社会的嘲讽。
诗人的情绪又由欢乐变为愤激。
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为了给饮者壮声色,诗人拉上了曹植,曹植曾经在平乐观与宾客狂饮,美酒一斗,价值十千,恣意欢谑。李白以曹植作为效法对象,劝主人莫愁钱少,把宝马、轻裘典当出去,作为酒资,去买酒狂饮。这样狂饮的目的是为了“销万古愁”。
思考:结合全诗,谈谈如何理解“万古愁”?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以怀才不遇为中心,把整个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负的愤郁都囊括在内,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的“悲”。诗人要通过饮酒把“万古愁”销尽,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情绪。
(学生朗诵第二部分)
10、教师总结:就整首诗歌来看,诗歌第一部分诗人的情绪由悲伤到欢乐进而自信地饮酒;第二部分,诗人借饮酒评说社会人生。整首诗都让人感到诗人的感情始终处于激烈的拼搏之中,全篇就是一曲借助酒力,努力排遣愁闷,渴望伸展才智,在悲感中交织着自信的乐章。
(学生朗诵全诗)
11、作业布置:背诵全诗,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悲伤
愁 欢乐 酒
愤激
狂放
孙宇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
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06-21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王何必曰利》(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0-14
人教版高二选修《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