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目标择定】
1.了解法西斯分子犯下的滔天罪行,体会作者情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谴责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情感目标就择定为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愤恨之情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明确本文的写作手法,思考不同写作手法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缘由:本文的体裁是新闻,但本文采用了不同于常规新闻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领会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奥斯维辛真的没有什么新闻吗?
1.在作者的报道中,你看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这些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2.本篇新闻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而作者为什么却偏偏说这里没有什么新闻呢?它究竟有什么新闻价值呢?
3. 与其它新闻作品的写作特点比较,作者是怎样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奥斯维辛的“可怕”的?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
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奥斯维辛三号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4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
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战俘、知识分子、抵抗组织成员、“反社会分子”、耶和华见证人和同性恋者。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是被毒气室的毒气杀害,其他死亡原因是苦役、疾病、个别处决以及所谓的“医学实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
相关数据:
这里每天要焚烧掉4000具尸体
这里最多时关押了20000人
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2、相关电影:《辛德勒名单》、《灰色地带》、《奥斯维辛集中营:被遗忘的证据》、《集中营血泪》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对应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毛骨悚然(sǒng) 和煦(xī) 噩梦 嬉笑
B. 不寒而栗(lì) 废墟(xū) 雏菊 绿树成茵
C. 踉跄(liàng qiàng) 祈祷(dǎo) 绞刑 绿草茵茵
D. 呆滞(zhì) 婆娑(suō) 惊惧 制息
2.文章中两次提到了这里“阳光明媚”,请问有何作用?
3.这是一篇新闻报道,但为什么文章却以“没有什么新闻”为题?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 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2)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5.请参照下面“素食者雅”的美食文字,仿写一段“肉食者鄙”的美食文字。
素食者雅:菜蔬都美得感动人心,拔起一棵萝卜,随便用溪水漱洗,即咬进嘴里,伴随清脆声的鲜甜像水梨,如今却难以复得。白居易《烹葵》有几句:“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陆游《食荠》:“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麦忽忘归。传夸真欲嫌荠苦,自笑何时得瓠(hù)肥”。
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对应检测参考答案
1. C(A. 和煦(xù)B.绿树成阴/荫 D. 窒息)
2. ①反衬。以美好的阳光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②首位呼应,使文章开头与结尾形成照应。
新近发生的 及时 客观 真实
3. ①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
②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4.答:(1)诗中写了井边梧桐、深秋黄叶、夜深重霜等暗含“秋意”的意象。渲染出冷清凄凉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失意与寂寞。
(2)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妇女形象。“无颜色”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暗示了主人公无宠的处境和黯淡的心情。“卧听清漏”则写女子夜深无眠,卧听漏声,倍感凄清,心理刻画真实细腻。
5.仿写示例:
肉食者鄙:整只鸡像巨大的岩石般浮现在沸腾的乳白色汤汁中,用筷子轻轻一碰,皮就剥落下来,鸡肉离开了鸡骨,和已经变成带着黏性的一大块白色糯米一起混入鸡汤,就像冰山在春天到来时崩塌一样。
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