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

时间:2024-07-09 03:49: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娲造人》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女娲造人》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本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文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神话魅力的基础上,注意神话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对神话的了解。

重点

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难点

1.理解神话的特点,并谈谈神话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2.学习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要认识到女娲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产物。

比较阅读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1.女娲的画像。

2.其他有关人类产生的神话。

1课时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2.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1.分析表现对人类的诞生感到喜悦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由于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才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3.为什么女娲的身上具有这么多人的特点呢?

因为女娲是远古人们在人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塑造而成的,所以她的身上处处有着人类的痕迹。

由此可见,不是女娲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女娲。

4.思考探究:神话是怎么产生的呢?

古时当人们无法解释世界的形成、各种自然现象时,他们便认为有一种超越人力的神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如《盘古开天辟地》就是人们无法解释天地的形成及万物的起源而创作的一个神话。

如为什么刮风?因为有(风婆婆)。为什么会打雷?(雷公)为什么会发洪水?因为有(水怪)。

到了后来,人们又开始借用神话表达一种惩恶扬善的思想,或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嫦娥奔月:为了惩罚嫦娥偷吃仙药让她永远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开,在广寒宫中受苦;

鹊桥相会: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夕:铲除恶魔,过上平安、幸福生活的愿望。

小结:每一个成功的神话故事都凝聚了人们的聪明与智慧,是人们大胆奇特想象的结晶。它陪伴着我们走过了七彩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女娲造人的想法。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叙述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叙写女娲解决了造人后的麻烦。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想象神奇。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毕竟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准确的解释,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2.女娲形象塑造的特点。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她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乎人情事理。

3.真实感人。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了。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女娲造人起因行走原野 感到孤独 该添点什么灵机一动 创造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过程揉团黄土造第一个人 藤条一挥解决人类延续问题 分男女 创造后代

本课教学,我以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形式来把握文章内容,并试着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李杰

《《女娲造人》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女娲造人》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02-24

初一上册《女娲造人》说课稿09-28

《女娲造人》教案07-26

《女娲造人》说课稿08-08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08-03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06-12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08-06

《女娲造人》说课稿(10篇)05-30

女娲造人的教学反思优秀10-08

女娲造人课后教学反思06-1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女娲造人》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女娲造人》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本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文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神话魅力的基础上,注意神话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对神话的了解。

重点

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难点

1.理解神话的特点,并谈谈神话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2.学习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要认识到女娲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产物。

比较阅读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1.女娲的画像。

2.其他有关人类产生的神话。

1课时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2.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1.分析表现对人类的诞生感到喜悦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由于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才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3.为什么女娲的身上具有这么多人的特点呢?

因为女娲是远古人们在人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塑造而成的,所以她的身上处处有着人类的痕迹。

由此可见,不是女娲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女娲。

4.思考探究:神话是怎么产生的呢?

古时当人们无法解释世界的形成、各种自然现象时,他们便认为有一种超越人力的神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如《盘古开天辟地》就是人们无法解释天地的形成及万物的起源而创作的一个神话。

如为什么刮风?因为有(风婆婆)。为什么会打雷?(雷公)为什么会发洪水?因为有(水怪)。

到了后来,人们又开始借用神话表达一种惩恶扬善的思想,或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嫦娥奔月:为了惩罚嫦娥偷吃仙药让她永远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开,在广寒宫中受苦;

鹊桥相会: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夕:铲除恶魔,过上平安、幸福生活的愿望。

小结:每一个成功的神话故事都凝聚了人们的聪明与智慧,是人们大胆奇特想象的结晶。它陪伴着我们走过了七彩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女娲造人的想法。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叙述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叙写女娲解决了造人后的麻烦。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想象神奇。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毕竟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准确的解释,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2.女娲形象塑造的特点。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她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乎人情事理。

3.真实感人。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了。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女娲造人起因行走原野 感到孤独 该添点什么灵机一动 创造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过程揉团黄土造第一个人 藤条一挥解决人类延续问题 分男女 创造后代

本课教学,我以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形式来把握文章内容,并试着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