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满井游记》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自主预习
一 目标导入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
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
4.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二 走近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瓶花斋集》等。
三 写作背景
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 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课堂探究
步骤一:对照译文
原文:
燕①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②时作,作③则飞沙走砾。 局促④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⑤返。
廿二日⑥,天稍和⑦,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⑨冰皮始解,波色⑩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21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2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2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24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25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①燕:指北京地区。②冻风:冷风。③作:起。④局促:拘束。
⑤辄:就。
⑥廿二日:二十二日。⑦稍和:略微暖和。⑧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⑨于时:在这时。⑩波色:水波的颜色。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
梢:柳梢。披:开、分散。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劲:猛,强有力。○21浃:湿透。
○22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3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24适:正好。
○25恶能:怎能。
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 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 好像镜子刚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 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 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小官啊。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步骤二:课文感知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这篇游记写 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 ”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步骤三:深层探究
3.本文妙用修辞,语言灵动,形象鲜明。请辨析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本文要写“满 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5.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
文言积累
1.字音
廿( )偕( )鹄( )鬣( )罍( )蹇( )曝( )呷( )堕事( )
靧面( )浃背( )燕地( )时作( )恶能( )花朝节( )
髻鬟( )
2.古今异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 /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
②土膏微润 (古义: /今义:糊状的东西)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古义: /今义:夺取)
④柔梢披风(古义: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⑤恶能无纪(古义: /今义:厌恶)
3.一词多义
娟然如拭( )
①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波色乍明( )
②乍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欲出不得( )
③得
悠然自得( )
鳞浪层层( )
④鳞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 喜气( )
脱笼之鹄( )
⑤之 如倩女之靧面( )
郊田之外( )
4.词类活用
①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 )
文言联想: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②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④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
⑤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虽乘奔御风(《三峡》)
⑥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 ;走,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联想: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冷光 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 为“未知之也”。 )
(2)省略句: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
(3)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4)被动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语态。)
参考答案:1.niàn/xié/hú/liè/léi/jiǎn/pù/xiā/huī/huì/jiā/yān/zuò/wū/zhāo/jì huán2.①拘束 ②肥沃 ③梳掠 ④在风中散开 ⑤安,哪3.①……的样子/表转折,然而,却 ②初,始/突然 ③能够/得意 ④像鱼鳞/代鱼/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 ⑤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舒缓语气,不译/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4.①像鱼鳞 ②用泉水 ③煮茶 ④端着酒杯 ⑤穿着艳妆 ⑥使…飞/使…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课堂探究
1.本文是从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麦田浅鬣寸许”
3.(1)比喻;以鱼鳞喻浪,生动形象写出了浪纹层层推动的动态美;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鱼怡然自得的欢快情形,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4.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5.抒发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厌弃都市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侯晓旭
【《满井游记》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满井游记》备课教案设计09-10
《满井游记》的教案09-24
《满井游记》教案08-04
《满井游记》说课稿01-12
满井游记教案07-16
《满井游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4
《满井游记》的教案范例06-20
满井游记教案范文07-11
关于满井游记教案09-02
《满井游记》教案优秀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