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案 (七年级上册)

时间:2024-08-15 16:53: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的童真童趣。

2.积累文言词汇。学会整理文言文字词。

3.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围绕“趣”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文言文字词的整理。

★教学难点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物外之趣”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本单元的“金色年华”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暇思,我们刚刚畅想了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的童年,今天我们再来品一品清代文学家沈复那快乐的童年,一起学习《幼时记趣》,去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解题、介绍作者。

1.解题、出处:

 “记趣”就是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幼年记趣”就是将幼年的乐趣、情趣记录下来。这篇文章选自《浮生六记》。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房凄艳,读之心醉”的评语。《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情趣,情调低沉,略略感伤。

2、作者: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清代散文家、作家、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三、读读议议,扫除文言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

①教师范读时的节奏,朗读的情感和语调。

明确:整篇文章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②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同学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教师提醒重要字词

①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蛤蟆 凹凸

②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③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拨山倒树而来,盖/一瘌虾蟆也。

四、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我时常能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相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眼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作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像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五、分组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1-2节,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设疑答疑。(节奏划分、注音)

字词释义:

余:我;稚:幼小;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明:眼力;察:看清;明察秋毫:这是一个成语,形容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秋毫,秋天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说明他目光敏锐】藐小:同义连用,小;必:一定;细:仔细;察:观察;其:代词,代“它的”;纹理:泛指花纹。【说明他对观察的特别爱好和观察的仔细】故:所以;时:时常;物外之趣: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物,物体、事物。之:结构助词“的”【交待了能有“物外之趣”的原因:眼力很强、爱好观察、观察仔细。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由此可见,本部分是全文的总述,全文都是围绕“物外之趣”来写的】

蚊:蚊群【飞鸣声比作雷声,运用比喻、夸张】私:私下,自己;拟:比;群鹤舞空:【省略句“群鹤舞(于)空”,在,比喻的修辞】所向:名词性“所”字结构,“想像的景象”。向,想像;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也:句末陈述语气助词“了”;【比作群鹤舞空,运用比喻】昂:仰,抬;首:头;观:观赏;之:代词,代“群鹤舞空”的景象;项:脖颈;为wèī:介词,因为;之: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强:通假字,同“僵”,僵硬。【群鹤舞空图,奇特想象之一】又:又一件事情。于:介词“在”;素帐:白色的蚊帐;徐 / 喷以烟:【省略句,(余)徐喷(之)以烟,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徐:慢慢地;即“以烟喷(之)”。以,介词“用”,宾语“之”省略,代词,代“蚊子”】其:代词,代“它们”,指蚊子。作……观:【固定句式:当…看。作青云白鹤观,即“(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也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果:果真;如:像;唳:高亢地鸣叫【省略句:鹤唳(于)云端】怡然:喜悦的样子,然,助词,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称快:喊痛快。称,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青云白鹤图,奇特想象之二】【第三世界国家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作者善于想像,并为此心神专注,兴味盎然】

六、小结本节课。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全文围绕什么来写的?(物外之趣)

2、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呢?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3、上节课我们跟作者一起,领略到了哪一种物外之趣?(观蚊如鹤)

4、文章第二段描述了这一种物外之趣的哪两幅图画?(群鹤舞空、青云白鹤)

二、分组学习新课。

分小组研读3-4段,圈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设疑,答疑。

字词释义:

于:介词,在;丛杂:多而杂乱;其:代词,代“自己的”。使与台齐:【省略句:(余)使(之)于台齐,省略宾语“之”,代词,代“身子”】齐:一样高;定目:定睛。细视:细看;【强调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注意力是心与目并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又能发现什么物外之趣呢?观察到什么景象呢?】【以…为…:固定结构,相当于“把…当做…”,以,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 的状语】土:泥土;砾:瓦砾;邱:通假字,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游:在想像中游历;其:代词,代“想像中的山林”;怡然:喜悦的样子;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怡然自得: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神游山林图,奇特想像之三】【由物“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进入了心旷神怡之境,获得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这种想像和乐趣是与作者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

二虫:两只虫子,古语中物量词省略;斗草间:【省略句:(二虫)斗(于)草间,于,介词“在”】之:代词,代“二虫斗草间”的景象。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庞然:很大的样子。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把山移开,形容力气大。拔,原意是用力抽出,这里是移的意思,对应前面的“土砾凸者为邱”;倒dǎo:使动用法,使树倒。对应前面的“丛草为林”;而:修饰连词,“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一(只)癞蛤蟆:物量词省略。也:句末陈述语气助词;而:承接连词,相当于“便、就”;尽:范围副词“全、都”;为所:【固定句式:被…(尽为所吞):省略句:(二虫)尽为(之)所吞。之,代词,代“蛤蟆”】方:正;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些发呆,神,精神;神定:心神安定;鞭:鞭打【名词(鞭子)活用为动词(鞭打)】【省略句:(余)鞭(之)数十,之,代词,代“蛤蟆”】数十:几十;驱:驱赶;之:代词,代“蛤蟆”【省略句:(余)驱之(于)别院,介词“于”省略,相当于“到”】【鞭打蛤蟆图,乐趣之三。这里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三、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强:同“僵”。邱:同“丘”

固定句式:

作……观:当……看。(作青云白鹤观)

以……为……:把……当做……(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心中所想像的景象”

为所:被……(尽为所吞)

词类活用:

鞭:名词(鞭子)活用为动词(鞭打)

省略句:

舞空:(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余)徐喷(之)以烟

使与台齐:(余)使(之)与台齐

斗草间:(二虫)斗(于)草间

尽为所吞:(二虫)尽为(之)所吞

驱之别院:(余)驱之(于)别院

鞭数十:(余)鞭(之)数十

重点语句分析:

徐喷以烟:状语后置

文言虚词:

其:代词,“它的”细察其纹理

代词,“它们”使其冲烟飞鸣

代词,“自己的”常蹲其身

之:代词,代“群鹤舞空的景象”昂首观之

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项为之强

代词,代“二虫斗草间的情景”观之正浓

代词,代“癞蛤蟆”驱之别院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心之所向”

结构助词“的”时有物外之趣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属于顺接连词)“拔山倒树而来”

连词,表承接关系(属于顺接连词)“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则:连词“那么”“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盖一癞蛤蟆也”

于:介词,“在”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以:介词,“用”徐喷以烟

为:介词,“当作”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等

介词,“被”表被动关系“二虫尽为所吞”

四、小结:

1、课文的主旨是什么?即围绕什么来写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物外之趣”)

2、用文中的原话或者自己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这三件趣事给我们展现了几幅图画?

三件“物外之趣”: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观蚊如鹤);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山林);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鞭打蛤蟆)。

四幅图画:群鹤舞空;青云白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全文是按什么结构顺序来回忆的?(总分)

4、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五、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任为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来自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产生如此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呢?

--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日细心的观察、纯真的童心

2.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

学生交流。譬如,骑在竹竿上想象成挥鞭策马驰骋沙场的场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产生的连篇的浮想等。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小结:我们说“物外之趣”的产生反映了作者的“真”。这种“真”表现在内容上,表现在趣味上、表现在兴致上、也表现在情感上。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主题中所倡导的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3、由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同情弱小,惩罚强暴。要善于细致观察,并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才能创新,才能发现美,认识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小结:所以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4、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六、话童年,延趣意

1.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幼时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2.教师小结。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最后,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 ,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3.补充材料。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童年是一只放飞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七、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P20-21

2.推荐阅读赵丽宏的《童年笨事》,感受童趣。

附:板书

幼时记趣

沈  复

眼力很强               观蚊如鹤  热爱生活

爱好观察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明察秋毫

观察仔细               鞭打蛤蟆  纯真童心

★教学反思

 

马樱子

【《幼时记趣》教案 (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幼时记趣教案05-05

幼时记趣教案05-26

《幼时记趣》教案10-10

《幼时记趣》教案优秀01-29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08-07

幼时记趣教案精华(2篇)05-08

幼时记趣教案一等奖12-11

幼时记趣(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6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2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