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室地点:湖北黄石八中初一(8)班
教师姓名:miao
屏幕显示:《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
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
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生(齐):《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
(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
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
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
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
展示: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
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
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
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
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来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显示:
山、水---陋室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陋 清幽的环境
室 具体描述 博学的友人 身在陋室,乐在其中
铭 高雅的生活
诸葛庐 何
总结全文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子云亭 之
有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屏幕的内容背诵《陋室铭》?
生:背(完后学生鼓掌)
师:很不错。不过记住在背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屏幕显示题目)
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2004/04/14 11:21am IP: 61.184.104.83
miao 头衔: 白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92 瑞文币
存款: 2106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北
在线: 22 时 09 分 58 秒
总发贴数: 64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本来想讨论最后一个问题的(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可惜没有时间了,而且在课堂上也没布置这个作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11:23am IP: 61.184.104.83
miao 头衔: 白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92 瑞文币
存款: 2106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北
在线: 22 时 09 分 58 秒
总发贴数: 64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课虽然上完了,但一定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希望大家再继续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11:25am IP: 61.184.104.83
miao 头衔: 白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92 瑞文币
存款: 2106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北
在线: 22 时 09 分 58 秒
总发贴数: 64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其中有些学生回答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修改,毕竟学生的语言没有那么流畅,不过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11:28am IP: 61.184.104.83
毓君 头衔: 麦田守望者
门派: 星宿派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经验:
现金: 4775 瑞文币
存款: 275130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四川成都新都
在线: 1194 时 59 分 47 秒
总发贴数: 4378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初一的学生,本堂课堂中对于文言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以及文言句式,可淡化。只要其掌握意思即可。
另外的,细看了再评~~~~~~~~
因为轻取了许多东西,
所以我站在世界尽头描绘羊群们的梦境,和寂寞的今夜一起守望麦田。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11:48am IP: 221.237.54.195
aimin 头衔: 总版主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经验:
现金: 6738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上海浦东
在线: 84 时 02 分 05 秒
总发贴数: 340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0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主页 复制 引用 回复
--------------------------------------------------------------------------------
[这个贴子最后由aimin在 2004/04/14 01:25pm 第 2 次编辑]
我的看法--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教室地点:湖北黄石八中初一(8)班。教师姓名:miao,评论者aimin)
===================================
屏幕显示:《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
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
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生(齐):《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
=================================
〔〔以上为导入部分,我感觉把握的比较准确,既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又很自然的引出了课文。现在想起来,其实如果作为引入的模仿文,找一篇思想意义更积极一些的或许更好--当然这是高要求了。〕〕
=================================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
(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
==============================
〔〔这一部分看来是解题了。只是问题似乎低级了一点,应该预计到学生肯定会注意注释的。其实读书关注注释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遗憾的是:没有通过表扬等手段强化一下。这对于初一的孩子十分重要〕〕
==============================
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
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
================================
〔〔此段甚佳,体现出了老师既注重鼓励,又实事求是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准确性的关注,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
================================
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
==================================
〔〔学生两问,体现了他们的思考。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有点深度的,我感到老师的处理似乎有点草率。特别是第二个问题,老师没有因势利导诱导学生从这种看似矛盾的地方探究文章的主旨,反而按照预设的思路介绍典故,介绍时又有点就事论事,冲淡了学生学习质疑的气氛。可惜!遗憾!〕〕
==================================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
展示: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败笔!整堂课的败笔!!问题在于:1、初一的学生,连名词动词等常规词性尚且不甚了了,谈“活用”有必要吗?能懂吗?而且我相信书上本来应该有注释,何必画蛇添足?!其实这里根本就不需要出现“活用”“倒装”这些术语,如果你要学生注意这些用法,不妨改为在前面读课文时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即可,唉!……。2、前面学生在思考课文内容,气氛多好,直接引入后面对课文“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或者“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的问题,顺畅而又有效,唉,……。遗憾!遗憾!〕〕
=================================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
〔〔这一环节要求继续朗读,很好,只是基于上面提到的原因,放在这里有点不顺〕〕
==============================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
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这段分析,特别是“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的讨论,是整节课精彩的地方,尽管由于前面“横插一杠”多少使这个环节逊色不少,但是总体上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来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显示:
山、水---陋室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陋 清幽的环境
室 具体描述 博学的友人 身在陋室,乐在其中
铭 高雅的生活
诸葛庐 何
总结全文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子云亭 之
有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屏幕的内容背诵《陋室铭》?
生:背(完后学生鼓掌)
师:很不错。不过记住在背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
=================================
〔〔这个环节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一种背诵的方法!〕〕
=================================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屏幕显示题目)
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
〔〔既然是有准备的,所以也说不上怎样〕〕
=============================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
〔〔“托物言志”的分析,给我的感觉是:因为前面忘记讲了,这里匆匆补一下。其实这也是一个败笔!我以为:课上到这个份上,这个问题不提反而更好。如果要提,那么应该有机地组合进上面的分析,特别是“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的讨论中,作为手法之一渗入才好。〕〕
================================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
〔〔结尾不错〕〕
================================
总体感觉:只注意了老师“教”的思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读”的思路。课堂气氛还是没能做到“一气呵成”
欢迎到此处交流--
http://www.being.org.cn/aimin/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01:18pm IP: 218.78.210.50
优昙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2710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38 时 52 分 54 秒
总发贴数: 148 篇
注册日期: 2004/03/04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托物言志”的分析,给我的感觉是:因为前面忘记讲了,这里匆匆补一下。其实这也是一个败笔!我以为:课上到这个份上,这个问题不提反而更好。如果要提,那么应该有机地组合进上面的分析,特别是“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的讨论中,作为手法之一渗入才好。〕〕
-----正有此想法。放在这里确实突兀了些。
另:感觉过渡不够自然圆润。
教学环节不够清晰。我觉得一堂课很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这节课我做为老师当然是明白的,但学生可能就有些糊涂了。
优点当然是多多了。前aimin老师已评得很详细,准备打印下来好好学习,先谢谢了。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03:09pm IP: 61.136.220.14
miao 头衔: 白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92 瑞文币
存款: 2106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北
在线: 22 时 09 分 58 秒
总发贴数: 64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其实我原先也没设计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的问题,但是我的指导老师非要我讲,而且还要我讲骈句的问题,不过我最终还是没讲骈句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只要学生读的琅琅上口就可以了,而且作为初中生也没必要掌握这个。他们在参考书上也是可以自己了解了解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05:44pm IP: 61.184.104.83
aimin 头衔: 总版主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经验:
现金: 6738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上海浦东
在线: 84 时 02 分 05 秒
总发贴数: 340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0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主页 复制 引用 回复
--------------------------------------------------------------------------------
其实,对于活用、倒装、骈句之类,也并不是一定不能讲,而是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两个原则:
其一是“可接受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可能接受的方式讲。比如,对高中学生,可以出现术语,甚至于给出一段时间专门梳理一下。对于初一学生则不能这样,应该在“解释词语”或者“尝试翻译”时,强调“对译”时的特殊表达方式,不必多讲术语。
其二是“水到渠成原则”。比如骈句,如果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已经熟悉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两个句子的相似性,“猜着背”,当学生有所领悟时,点一下,不也是很有价值的吗?!
欢迎到此处交流--
http://www.being.org.cn/aimin/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06:00pm IP: 218.79.184.138
miao 头衔: 白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92 瑞文币
存款: 2106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北
在线: 22 时 09 分 58 秒
总发贴数: 64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确实!不过40分钟的课堂,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正确引导他们把知识点弄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编辑 删除 2004/04/14 08:49pm IP: 219.138.67.34
szw6998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369 瑞文币
存款: 2010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45 时 20 分 55 秒
总发贴数: 107 篇
注册日期: 2004/04/09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只说不好的地方;
1引入不好,似从中心的角度导入较好
2读应贯穿始终,对学生读的指导,生硬不自然。对文体特点的学习也不是水到渠成。
3当学生回答完其他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老师的处理是最失败的。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这里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或从那一句话知道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句话,。师可在追问;德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4字词的可在3步骤中学习。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其他细看再说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9-28
《渔夫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9
《秋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1
《窗》作文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8-10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教学实录06-08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5
《劝学》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01
梅花岭记点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7-20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案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