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30 11:34:0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梵高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张国生

《梵高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采用“图+文”的形式介绍梵高

介绍你认识一个人--荷兰画家梵高(自画像):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全名温森特梵高。

梵高19岁照片:他在极其孤独和艰苦的环境中出事绘画,一生创作了约600幅油画和800幅其他画种的画

梵高另一自画像:1890年7月27日开枪自杀,时年(37岁)。

他的叔叔和弟弟都是有名的画商,但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图片),仅得几美元。

1987年3月30日(死后不到100年)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图片)以3950万美元卖出。这是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向日葵”拍卖现场(图片)。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图片)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1998年11月19日,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图片)以7150万美元卖出。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图片)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问题: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推崇倍至?他怎样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身前身后,为什么反差竟如此之大?答案请看《梵高传》。

《梵高传》封面(图片);英文版《梵高传》(图片)。誉为“传记圣经”

作者:欧文斯通美国传记文学作家,被誉为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关于《梵高传》:欧文斯通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相关的人,足迹遍及荷兰、法国、比利时,于1934年写出了《梵高传》,时年26岁。60余年来,此书被译成8O多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中文译本于1982年出版, 20年来屡印不衰。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围绕梵高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

请欣赏这幅油画吃土豆的人(图片)。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发生在纽恩南。

纽恩南是个什么地方?梵高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离去?--请参看课文注释,老师补充原文相关情节:

纽恩南是梵高的父亲供职做律师的小镇。

1883年,梵高经历了工作、生活、爱情和艺术的一次次失败后,在极其贫困的情况下来到父母身边,想在这里休养身心,描绘田园生活。

这个小镇上的人对他背着画架到处写生而不“工作”的生活方式不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甚至认为他道德败坏。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

老姑娘玛戈特爱上了他,二人打算结婚,却遭到双方家庭的激烈反对。玛戈特服毒自杀……

弄清以下几个人名地名:

布拉邦特,荷兰南部的一个省

温森特,梵高的名

安德莉阿娜,梵高在纽恩南的房东

波韦尔斯神父,纽恩南的天主教神父

德格鲁特,纽恩南的农民,梵高的朋友

斯蒂恩,格鲁特的女儿,她喜欢梵高

通过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表现了梵高什么精神?--表现梵高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

阅读1-6自然段

朗读:已经到了冬季的11月份,这是该离去的时候了。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梵高认为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立即离开了吗?为什么?--答案就在这句话后。没有立即离开,因为他还没有画出米勒的《晚钟》那样的作品。

在村子里那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的包围中,他觉得无法存身。“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是怎么回事?--先看课本注释,再看以下补充情节:

他的母亲摔断了腿,梵高放下自己的绘画,尽心照顾母亲,连医生也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于是一度赢得了村民的好感。玛戈特服毒后,村民的偏见又占了上风,且比原来的“浪潮”更高。

“敌对浪潮”在这课文中有几处具体表现,请你把它找出来。

1.安德莉阿娜敲开他的门,悲伤地说:“波韦尔斯神父说你必须立即离开这所房子到别处寄宿。 ”

2.斯蒂恩的母亲说:波韦尔斯神父今天来过了,他说要是我们不让你画,他就给我们钱。……

3.斯蒂恩插嘴说道:附近每家他都去过了……

波韦尔斯神父为什么这样做?补充原文相关情节:

《梵高传》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天主教神父决不高兴把看守人住屋中的房间,租给一个既是异教徒又是艺术家的人,然而,既然文森特很安静,很有礼貌,他也找不出理由把他捧走。”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外,他还栽赃温森特与斯蒂恩有奸情,并“特准”他们结婚。

朗读:

他在画室里走了一圈,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整整两年的艰苦劳动!成百件的习作!其中有织工和他们的妻子,有织机,有田间的农民,有牧师住宅花园尽头修整过的树木和那古老教堂的尖顶,有荒原和树木在炎炎烈日照射下的景象和在冬日冷寂的暮色中的又一番风光。

“他在画室里走了一圈,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端详”可以改为“看”吗?为什么?--不可。 “端详”是“仔细看”,在这里还有“审视”之义。“看”表现不出这些意思。

朗读:

他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布拉邦特乡村生活的每一方面在这些作品中都有所表现,然而它们是零零碎碎的,没有一幅一件作品是对农民生活的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和蒸土豆的那种精神,哪一幅是他为布拉邦特的农民画的《晚钟》呢?在没有画出这样的作品之前,他怎能就此离去呢?

梵高端详自己两年来的成百件作品,为什么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表现了布拉邦特乡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却没有一件作品是对农民生活的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煮土豆的那种精神,--没有一件《晚钟》那样的作品。

《晚钟》是怎样的作品?--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处教堂钟声时虔诚祈祷的情景。

欣赏米勒《晚钟》。

阅读其余部分

哪些文字表现了梵高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1.他收拾好画架、颜料、画布和画笔,然后扛着这些东西,迈着沉重的步子德格鲁特的小屋走去。

2.他回到画室里又继续画了一个通宵。白天他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由于不满意,竟在一怒之下把他的油画付之一炬,随后又动身前往德格鲁特家里去了。

3.第二天上午,他又把他的画毁掉了。一种一半是怒、一种半是愤怒半是无能为力的情绪揪着他的心。他只剩下10天工夫了,他必须离开纽恩南,这块地方愈来愈叫人忍受不了,但是他一定要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

4.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到了。温森特的情绪兴奋到了要发狂的程度……他失败的次数愈多,就愈兴奋。

5.在画室里,他把油画放在椅子上,点燃了烟斗,站在那里凝神注视着自己的作品。 整个搞错了,它缺少了什么,那种内在的精神不在上面。啊,他又失败了。在布拉邦特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6.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又放上了一幅新的画布。他把颜料调开,坐下来开始工作。

“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具体说明梵高想借作品表现什么。--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画是表现这些体力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的。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梵高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意图何在?--表现梵高对创作精益求精(或追求艺术完美)的态度;表现梵高的艺术主张--作品要含有一种“内在的精神”。

参考资料:梵高的艺术主张

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

  作者只用很少的笔墨表现梵高绘画技艺的纯熟,请你把这样的文字找出来。

1.他平日作画时养成的那种不顾一切、全神贯注的作风给他带来了好处,使他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力工作着。对于他在画的东西,他无须思索即可挥洒自如。

2.他匆匆地信手涂抹着,所要描绘的东西不用费心思索便出现在画布上。

梵高的绘画技艺为什么如此纯熟?请从文中找出根据。--这是平日作画时养成的(他平日作画时养成的那种不顾一切、全神贯注的作风给他带来了好处)。因为他已经画了上百幅关于农民、农舍和吃着土豆的家庭的画。老师评:所以,创作《吃土豆的人》决不是只用了12天!

《吃土豆的人》最后的画面是怎样的?含有什么“内在的精神”?--他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的颜色。画面上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朗读:

太阳升起来了,一道阳光照进贮藏室的窗子,文森特从椅子上站起身,他感到一种彻底的安宁,12天来的兴奋和激动消失了。他注视着自己的作品。他笑了。这是他自己的《晚钟》啊!他终于把它画出来了。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吃土豆的人》完成之后,梵高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他感到一种彻底的安宁,12天来的兴奋和激动消失了。他注视着自己的作品。他笑了。这是他自己的《晚钟》啊!

这段有一句景物描写,是哪句?它起什么作用?--太阳升起来了,一道阳光照进贮藏室的窗子。烘托梵高完成创作之后的喜悦心情。

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这“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是什么?--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即前文“内在的精神”。老师评价:追求“永恒”,又一成功之道。指出倒数第二段的一句议论。--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为什么说“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这幅作品后来成为世界名画而不朽,画中人物当然也随着梵高艺术生命的不朽而不朽。

归纳练习

给加绿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翌日( yì )第二天。

臆想( yì )主观地想象。

檩梁( lǐn)屋顶上托着椽子的横木。

用一句话概括,梵高怎样创作《吃土豆的人》--梵高用了12天的时间,天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几易其稿和将作品付之以炬,终于凭记忆完成了《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哪里?--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或: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这一创作过程说明梵高具有怎样的精神?--具有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还可以有:为艺术勇敢地面对一切;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不顾一切;–对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永恒…老师提示:本文并非只为介绍《吃土豆的人》的创作经过,而是为了从中表现出梵高那种对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追求、对农民友善而又同情的态度,还有超常的付出……

参考资料:梵高评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课外活动:欣赏梵高作品

1.自画像

2.纽恩南的牧师住宅

3.纽恩南的小教堂

4.奥维尔的乡村小路

5.村舍前正在挖地的农妇

6.凡高的卧室

7.海边渔船

8.麦田和婴粟

9.麦田上的乌鸦

10.牧羊人和羊群

11.收获景象

12.四朵向日葵

13.雪中的拾柴者

14.织布工和纺织车

15.种土豆

网上浏览导航

《吃土豆的人》只是梵高的早期作品,本文所写只是他创作初期的情况。他后来怎样了?请课外阅读《梵高传》(打开网页介绍)。

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凡高艺术馆”浏览,你的思想感情一定会为这本书所震撼。可以打开这个网页,介绍和欣赏其中一部分内容,听其中的英文MTV《温森特》,看电影《渴望生活》的剧照……

自由论坛

  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对梵高的评价,亦可提出问题,例如:

1.梵高的画果真值那么多钱吗?

2.许多人看不出梵高的画多么好,为什么?

3.梵高身前身后反差为什么那么大?

4.梵高最可贵的是什么?

5.你对梵高自杀有什么见解?

张国生2003年元月

附录:梵高写给其胞弟提奥的信:

这个礼拜,我开始画一幅农民晚上围在一起吃一盘土豆的画。我早起晚睡,已不停地画了三天。

我想把我在农舍里画的那幅吃土豆的人的速写作些修改,使它成为一幅真正的画。《吃土豆的人》至少是我试探过的一个题材。我可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和某些完全错误的地方,但它相当真实,比有些完全没有缺陷的画也许更真实。

……我又在画《吃土豆的人》。我新画了些头部的习作,尤其手部作了很大的改动。尽管现在这幅画只花了比较短的时间,但画头和手的习作却用了整整一个冬天。至于画这画的那几天,十足是一场战斗,不过是一场使我感到极为兴奋的战斗。我试图清楚地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们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里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画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地谋生。

……画面上是一间屋子昏暗的内部,屋里,点着一盏小油灯,肮脏的亚麻桌布、被烟熏黑的墙壁,女人们头上在地里干活时戴的普通的无沿帽,所有这些在油灯下通过眼睛毛看来都变成了很深的灰色。

……全部头像都画完了,而且还画得非常仔细,但我还是毫不可惜地立即重画。在现在完成的这幅画里,他们的肤色像还带着泥土的、没有削过的新鲜土豆。我根据我对那一场面本身的记忆而画出了这幅画。可我已经把头像画了多少遍了!于是,我又每天晚上跑去现场认真捉摸某些细节。我认为画已经完成了--这总是比较而言,因为实际上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完美无缺。

【《梵高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梵高传(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06-04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09-10

苏武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9-13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09-02

五柳先生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7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7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0

教学设计教案05-19

《秋天》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12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