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教师随笔)

时间:2024-08-30 23:57: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镇西: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教师随笔)

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李镇西: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教师随笔)

当我们怀着浮躁的心去计较每一次得失,过于在乎自己是不是名师,到头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相反,什么都别去想,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

李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教师,我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且我带的学生,都很喜欢我。也是因为他们的喜欢,才给我带来莫大的鼓舞,让我得以有成为名师的梦想。当我送走第二批毕业生时,我便在心里定下了目标,并将目标划分为几个阶段,想一步一步走上名师的道路。您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又出了很多著作,对于怎样走上名师这条道路,您现在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我冒昧讨教一二,希望能在您这儿学到成为“名师”的方法。

你说你立志成为名师,还给自己定了目标,要争取多少年获得“市级名师”称号,多少年获得“省级名师”称号。

我对你的志向表示赞赏。现在有理想的人不多了,包括教师队伍中有理想的人也不多。而“混日子”的却大有人在。因此,你有追求有志向,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的赞赏很有限,因为我感到你对名师的认识还有些模糊。因此,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名师的理解。

在我看来,教师大体可以分为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特别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谓“大体可以分为”,并不是人为地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不是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分”不“分”,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的区别都明摆着。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师德--爱心呀敬业啊等等,而在于专业素养和技能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所以,那些师德低下的所谓“教师”,包括我前面所说的“混日子”的人,不在我今天的论述范围内。

普通老师指的是专业素养平平,教学能力平平,教学成绩也平平的老师,他们也想把工作搞好,工作也算尽心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更缺乏智慧,所以各方面都显得“很一般”。这些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只要善学习、肯钻研,假以时日,他们完全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

还有一类老师,无论教龄还是年龄,都不算短,但教育教学水平却一直不见长进,也许他们工作态度一贯端正,甚至肯吃苦,但思想却往往懒惰,不愿琢磨,不愿思考,不愿学习。久而久之,就更不想上进了。这样的老师是很可怜的,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甚至任劳任怨,但长期体验不到教育成就感,他们也很痛苦,不过也有一些人早已麻木。他们麻木了,无所谓痛苦不痛苦,但苦了孩子啊!

所谓“误人子弟”,不一定是因为老师的不负责,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认真负责的老师却没有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却兢兢业业。这话也许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一想,不是没有道理。

优秀老师的标准很多,但在我看来,至少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条件:

第一,课要上得特别棒,棒得让学生每天都盼着上他的课。会上课,这是优秀老师最直观的一个特点。也是最容易被学生追捧的原因。我曾经在一次培训时,对年轻老师说:“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要设法在第一堂课就吸引学生。如果学生通过第一堂课就佩服你,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叹息,下课后孩子们纷纷去看课表,看第二天你的课是什么时候,那你就成功了。”当然,仅仅是第一堂课上得好,学生对你的崇拜显然不能长久,我们要追求每一堂课都精彩。不同的老师,其精彩的侧重点也许不同,比如有的以幽默见长,有的以逻辑取胜,有的富于思辨,有的善于抒情……另外,视野开阔,信手拈来,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甚至与学生的生命共鸣,等等,这些都能够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二,所教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特别是中考或高考成绩。作为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不必也不应该讳言考试成绩。哪个学生到学校来不是希望考一个好成绩?哪个家长把孩子送给你,不是希望你给他的孩子一个好成绩?但偏偏现在有人讳言应试成绩,有时候不得不说,却说得羞羞答答,好像一说应试成绩就不好意思,就是“应试教育的帮凶”。有一个学校声称:“高考成绩只是副产品!”我对这话很不以为然。虽然我们经常说学生“做人第一”,学校“育人为主”,但“做人”也好,“育人”也好,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教为本,不抓教学质量,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理直气壮地把高考成绩作为自己的产品一点都不理亏!学校如此,教师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老师的课上得好,但考试却一塌糊涂,他却声称是在搞“素质教育”,谁信?一个优秀的老师,没有令人信服的中考或高考成绩,其“优秀”必然会大打折扣。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精彩的课堂与出色的分数,这二者对优秀老师来说,必须同时具备。有的老师课上得好,却考得很差,那不是真正的课上得好,也许不过是哗众取宠,以廉价甚至低俗的“幽默”博取学生的喝彩。有的老师考试成绩好,但课却不受学生欢迎,因为他的分数是靠“题海战术”靠“加班加点”得来的,这样的老师也难以说是真正的“优秀”。

第三,班主任也当得非常好,能够带出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优秀老师应该具备综合的优秀素质,显然就不仅仅是学科教学过硬,还应该擅长当班主任。班主任不但能够让一个老师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享受仅仅作为科任老师而不能享受的来自孩子的快乐,而且能够检验出或者说展示出一个老师全面的教育素养。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没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老师!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只是上课而不担任班主任,总觉得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深水区,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把握,都仅仅是隔靴搔痒。一个仅仅只是通过知识和孩子打交道的人,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也不可能真正获得孩子的爱戴,当然他也不可能获得教育的真谛,也永远不可能享受完整的教育幸福--而一个老师离开了这些,还能够说是真正的“优秀”吗?

在我看来,做到了上面三点,就可以叫“优秀老师”了--不管他是否获得了来自官方的荣誉称号,他的优秀都已经写在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心里。这样的优秀老师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他们应该是你学习的榜样。你想让自己优秀,请先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

再说“名师”。名师肯定是优秀老师,优秀老师具备的所有品质,包括我说的三点,名师都应该具备,这应该没有疑问。但优秀老师却不一定是名师。在我看来,名师与优秀老师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会上课,是否有令人信服的教学质量和是否擅长当班主任,而在于是否有更大的影响力。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更大”的影响力。我的意思是,优秀老师也有影响力的,但往往只是局限于一个学校或一个小小的片区。而名师的影响力,则往往辐射到一个省乃至全国。如何才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呢?这就要靠“能说会写”。因此似乎可以说,能说会写让优秀教师更上一层楼而成了名师。

所以,名师的条件还得加上--第四,“能说”;第五,“会写”。

这里的“能说”,指的是演讲能力或报告能力强,能够通过演讲或报告传播自己的教育智慧;再说具体些,要有思路清晰的概括能力,要言不烦的提炼能力,逻辑严密的分析能力,绘声绘色的叙事能力,等等。会上课的老师一般也会演讲,但也不一定。因为听课的对象是学生,而听讲座的往往是教育同行;上课更多的是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讲座则是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展示给老师们。我见过这样的老师,课上得好,分数也考得好,带班也很不错,但就是不会作报告,面对下面黑压压的老师心里便发怵。于是,这样的优秀老师便只能在校内或学校附近有限的范围内有影响。但是,通过报告,优秀老师则能够直接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育智慧、教育思想向全国的老师们宣讲,影响力自然扩大。

这里的“会写”,指的是写作能力强,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感悟教育反思等写下来,通过发表文章出版著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仅仅通过做报告开讲座,面对面影响的老师也是有限的,而通过文字传播,其影响则可以超越时空。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又怎么可能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所以我曾经说过,苏霍姆林斯基是自己“创造”了自己。通过什么“创造”?当然首先是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他的几十部教育著作。如果说他生前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他的文字的话,那么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则主要是源于他那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著作。同样的道理,一个名师,往往是通过报纸、杂志或出版社,让自己产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这,正是名师区别于一般优秀老师的地方。

名师的特点当然不只是上面这些,比如还有教育爱心、高远理想、开阔视野、独到思想、科研能力等等。但我觉得,这些都可以通过上面所说的五点体现出来。

最后我还想对你说的是,名师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什么机构评选出来的。我所知道的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等名师,从来都没获得过“名师”称呼。“特级教师”可以评,“学科带头人”可以评,“劳动模范”可以评,就是“名师”不能评。因为名师之“名”指的是其影响力,而“影响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且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通过“评选”产生。现在评选各级所谓“市级名师”、“省级名师”之类的做法是很荒唐的,同样的道理,评选“名校”和“名校长”的做法也是很荒唐的。

能否获得种种荣誉称号,往往取决于别人--领导呀同事呀等等,有时候由不得自己;但是否能够成为名师,则全靠自己。不信,你看看上面五条,不都是自己就可以掌控吗?说得“极端”一些,哪怕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全国劳模”,自己也完全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名师。其实我这个说法并不“极端”,因为是有例子的--这个例子就是我。20世纪80年代我的课就很受学生欢迎了,教学质量也不错,我的“未来班”还上了《中国青年报》;90年代我所写的《爱心与教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3年,我才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其实,名师也好,优师也好,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成果,并不是对功利“孜孜以求”的结果。你将这些目标列入“时间表”,不妥。所以我在本文开头说对你的赞赏“是有限的”。当我们怀着浮躁的心去计较每一次得失,过于在乎自己是不是名师,到头来可能什么都不是--这叫“多情总被无情恼”。相反,什么都别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你应该有这个耐性和信心。

【李镇西: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李镇西:如何理解并缔造完美教室? (教师随笔)07-10

仰望新的高度--在名师工作室中成长 教师随笔05-05

我以我文鉴我心--谈怎样才能写好我这类作文(教师中心稿)07-26

成为优秀教师心得07-19

幼儿教育随笔-不能让午睡成为孩子负担06-14

何处是我的故乡教师随笔(通用40篇)09-06

长大后我就成为你叙事作文11-27

名师工作室教师个人总结11-17

威信是名师的必备素质(教师中心稿)08-03

习惯 教师随笔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