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肯綮到底应做何解(网友来稿)

时间:2024-07-06 07:47: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技经肯綮到底应做何解(网友来稿)

张茂武  

    今人在解读《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一句时,对“技经肯綮”的理解,往往多依俞樾的说法,认为上古时“技”、“枝”通用,而解其为“枝脉”;“经”解为“经络”,认为“经络相连之处,亦必有碍于游刃”①。由于六十年代以来在古汉语教学领域影响较大的由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从此说,这影响到现在所有的大、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此文时无一例外的也采用了这种说法,故使这种解释根深蒂固,影响极为广泛。

    查有关资料可知,俞樾是在否定东晋郭象的说法(后世的郭庆藩也采用相同的说法)的基础上提出他的观点的。而依郭象之说,他认为“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一句应理解为“技之妙也,常游刃于空,未尝经概于微碍也”②。唐代的成玄英在注疏时,对此说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夫技术之妙,游刃于空,微碍处当未曾经,大骨理当不犯”③。按他们的说法,“技”当为“技术”讲,“经”当为“经过”讲,“肯綮”指小的障碍处。由于此说语焉不详,且多有迁强之处,故后人多不采用。

    但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俞樾的说法,还是郭象的说法,其实都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就是郭说对“技经肯綮之未尝”一句的理解,从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但具体到“技经”二字,则完全不可取。而俞说将“技”解为“枝”是正确的,但却将“技经”理解为“经络”则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们知道,经络是“中医指人体中运行营养气血,沟通藏府表面,统一机体内外的一个系统。④”换句话说,就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路。⑤”但对这个通道,只是见诸于中医的理论与诊治的实践,不仅不能通过实证的方法观察到,即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家也只能借助于一些尖端的仪器和一些对殊手段间接证明它的存在。经络实际上现代人体科学方面的待解之谜,它有待于人类的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这也就是说,单就解剖学方面而言,它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俞樾之“经络相连之处,亦必有碍于游刃”的说法,又能从何谈起呢?所以仲兆环等注译的《南华经》在解读此句时,就反对俞樾的说法,认为“‘经络’究竟如何有碍于行刀,亦无解剖学之依据”⑥,但此书也并未对“技经”二字做出确切的解释,而只是笼统地将“技经肯綮之未尝”一句解读为“我的刀从不去碰筋骨盘结的地方”,根本上说来,还是郭氏的就法。

    那么,“技经肯綮”到底如何解释才合理呢?我们认为,“技经”和“肯綮”实际上应该是互文。“技”采俞氏之说,当通为“枝”字,但应解读为除大骨之外的其它骨头,“经”字,依《史记田单列传》中“遂经其颈于树枝”一句,可知“经”字在上古可当“系”讲,故由此引申可训为“结合”之意,故其与“綮”字当为同意。“技经肯綮”的意思就是“小的骨头的结合处及其与肉的结合处”,“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我在运刀时)即使是牛身上那些小的骨头的结合处及其骨头与肉的结合都不曾碰到,何况是牛身上大骨头(的那些地方)呢?”所以“技经肯綮”指的应当就是下文“彼节者有间”一句中“节”,“技经肯綮之未尝”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彼节者有间,而其刃者无厚”。

    这里顺带说一句,出自此句的“肯綮”一词,后多用于比喻事理的要害或关键,但就原文而言,这个比喻义并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对庖丁而言,他解牛时真正的要害与关键的地方应当是“每至于族”中的“族”,在庖丁看来,这才应当是筋骨盘根错节的地方。

注:①见俞樾《诸子平议》;

②见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经注疏》(宗教出版社);

③同上;

④见《辞源》(1979年版);

⑤见《辞海》(1979年版);

⑥见仲兆环等注译《南华经》(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邮箱: zmw1965@hotmail.com

【技经肯綮到底应做何解(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做老师,难吗?(网友来稿)07-13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趣话笔名(网友来稿)06-02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