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15解

时间:2022-04-14 08:13: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4高考志愿填报15解

 

2004高考志愿填报15解

  访谈嘉宾

  ■一志愿核心考虑二志愿保持梯度

  专业和学校选择谁更优先?

  尹宗禹: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专业是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专业的选择要从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价值取向以及就业率等角度出发进行选报。而学校的选择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进行选择。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学生可以选择一般院校或专科院校。

  孙东东:首选学校,次选专业。好专业必须依托一个好学校才能真正办好。一个学校若缺乏相应的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很难办好一个专业;另外从发展的角度,好学校的就业前景要好。

  张贵良:在优先考虑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后,再根据自己估计的分数选择相匹配的学校。为什么专业重要呢?第一,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他所学的专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从我国发展趋势来看:现在,“一锤定终生”的计划时代已经过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已经很宽广。第三,从人的成才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是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

  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如果遇到学校和专业不可“兼得”的时候,该怎么选择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学校的状况差不太多,应优先考虑专业;如果学校差距很大(如名牌大学和普通院校),那么在你问鼎好学校时,同样不能忽略专业,应该选择相近专业;不可因为一味要上好大学,而选择背离自己发展太大的专业。

  一志愿填报超前些还是保守些?

  沈献章:第一志愿,至关重要。高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选好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相同成绩、报考相同学校,志愿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具有最大可能性录取的院校和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第一志愿的填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保守。正确的态度是:给自己准确定位,给高校准确定位,定准了某一学校和专业,就要坚决果断,敢于填报。

  孙东东:保守些。分数决不能超前,否则的话考生没法上线;专业类别选报是否填报靠前的热门专业,家长和学生很难判断,所以考生一志愿填报保守些好。

  尹宗禹:志愿的选择与填报首先要强调的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恰当的定位。每一个专业几乎都有三类学校的档次。专业方向确定后一定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再选择学校。而学校的选择要与自己的实力定位相匹配,高了达不到,低了要吃亏。

  二志愿意义有多大?如何把握报考梯度?

  高桥:考生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要争取第二、三志愿能被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得注意相邻志愿间一定要拉开档次,相应地排出一个合理的从高到低、由“热门”到“冷门”的梯度,这样就会使录取的机会增加。

  每年在填报志愿时无法预测哪些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哪些学校低,但根据前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用心揣摩,还是能大体推测出来。考生志愿表二批本科栏中可填报三个志愿学校,这三个学校志愿要遵循由高到低的原则,形成一定的梯度。

  “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在以往的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报的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其原因在于所填的几个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而专业不服从调剂造成的。

  尹宗禹: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关系处理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第一志愿十分重要,客观上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要大大高于第二志愿录取率;二、第二志愿录取率在不断提高,所以要认真选择第二志愿,万万不可马虎;三、第一、第二志愿要适当拉开档次,给第二志愿录取留下足够空间。

  ■专业选择“冷”“热”兼顾

  二批院校会比一批录取分高吗?

  高桥:二批院校录取是从一批未被录取的考生中,在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按照志愿、分数高低择优录取。总体来说,不会比一批院校录取分数高,但不排除录取的个别考生成绩高于一批分数线。

  “三分一线”(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平均分和提档线)如何看待?

  孙东东:所谓提档线实际上是一条“虚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的“实线”应当是该高校三年来在当地录取的最低分,它意味着考生能否进入该校;平均分,意味着考生能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最高分,意味着考生能否随心所欲选择专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平均分。即如果某考生的考分在该校录取平均分上下,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百分之百。

  专业怎样在“热”、“冷”中找到最佳点?

  孙东东:热门专业侧重操作性学科,多为短线专业,人才适用面有限。另外短线专业受政策的影响特别强,国家一旦调整经济某个领域,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就业就受到影响。

  家长和考生还需注意,不要在专业名称上望文生义。有的学校给专业起名追逐眼球效应,滥用“工程”、“管理”和“国际金融”等名称,家长对此要仔细甄别。

  “冷专业”多指一些不热的长线专业,如数学、物理和化学,但这类专业基础比较厚实。目前高校专业还存在“冷招热分”的现象,如北大的小语种、文、史、哲,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学生就业选择余地多。对于类似农、林、牧等“冷门专业”,北京考生选报的话,将来在学历上可获得更多益处。

  建议那些今后打算深造的优秀学生在大学本科念注重基础的专业,如数学等带“学”字的专业。

  沈献章:从专业来讲,不要将专业面限制得很窄,应“冷”、“热”兼顾。对“冷”、“热”要有一个辩证的、长远的观点,现在的“冷门”不等于将来是“冷门”,现在的“热门”也不等于今后也是“热门”。热门专业、冷门专业是相对的,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专业。现在专业模糊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院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或允许换专业。农、林、水、师前几年冷,现在不冷;财经类前几年热,现在就业也比较困难。从地区来讲,不宜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应尽可能兼顾其他地区。

  ■一般参考一模成绩报考外地“别有洞天”

  考前报志愿考生应参考哪次考试的成绩最合理?

  尹宗禹:就北京考生而言,高考前填报志愿有二次模拟考试,一般以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一些区县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正式填报志愿前也出来了,那么考生自己要认真、慎重地权衡一下,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更反映自己的实力,如果是第二次模拟考试更能反映自己的实力,那么就以第二次为主要参考依据。

  高校录取的大小年规律如何把握?

  高桥:高校录取大小年是指高校在某省市招生时,一年录取分数比较高,下一年录取时分数下降的交替重复现象。主要原因是考生在分析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时,因不敢报高分院校而涌向低分院校,使得上一年高分院校分数线下降,而低分院校因填报人数多而分数线上升。因此考生一定不要只看上一年情况,而应参考所报院校几年的招生情况。

  尹宗禹:高校录取大小年之说没有一定规律,每一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知道有多少考生报了这个院校、这个专业。填报志愿要从自己的喜好、特长出发,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不要把宝押在所谓大年、小年上。

  沈献章:参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北京教育考试院编),了解该校近三年在京招生计划、专业、各专业人数、分数段,看这三年的录取分数是基本稳定,还是有较大的起伏变化。从中掌握该校大、小年的变化规律。

  高考录取时学校安排专业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只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

  孙东东:遵循下列原则: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分数是前提、志愿是依据。

  北京考生应如何报考外地院校?

  尹宗禹:北京考生要认真、充分考虑外地院校,有些考生说外地院校招生人数少,不敢报。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还有一个相关系数,招生少、报名也少、录取率不一定低。北京考生报考外地院校要想清楚,万万不能一旦被外地院校录取又是不适应、又是想家、又是后悔。

  孙东东:北京考生往外迈出一步,就会有很多的选择。建议北京学生,尤其是理科成绩中等、文科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考虑外地院校,因为北京高校格局中缺少类似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种档次的学校。具体地讲,对于一般本科线上、重点本科线下的考生,可选报外地的好学校,对于专科线上、本科线下的考生,也能选到不错的外地高校。

  沈献章:今年外地在京招生高校441所,招收17314人,比去年增加了2047人,占招生计划的21.5%。外地在京招生高校多数为部委院校,师资力量也很强。当在北京竞争名牌大学实力不足时,宁可上外地的名牌大学,不上北京的一般大学。有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在京招生困难,不但分数低,每年还有降分录取的可能。

  我算了一笔账,北京市今年高考录取率为74.97%,其中文科录取率为56.31%,理科录取率为86%。如果只在北京上大学:录取率为58.84%,其中文科录取率为44.52%;理科录取率为67.31%。如果只在北京上本科,那么录取率为31.68%,其中文科录取率为18.93%;理科:录取率为39.21%。

  ■志愿选择考生做主就业率高低不可盲从

  政策加分(如竞赛优胜者、三好生等)在高校录取和专业录取中能起多大的作用?

  沈献章:对政策加分问题,各高校处理办法不同。有些重点大学,一般只是在提档时承认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不考虑加分。因此,报这些重点大学时要充分考虑此事。例如:加20分刚好够提档线,即使档案调入了,减去20分,又是最低分,可能在专业录取上会吃亏。

  孙东东:市招办投档的分数是加上各类加分的;多数高校在录取时都刨去加分,按考生实考分安排专业,因为高校在录取短时期内很难甄别各地中学的加分情况。

  复读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特别的考虑吗?

  孙东东:没有。必须注意一些高校在招生章程对复读生录取的明确规定,部分长学制专业,如八年制的临床专业一般不收复读生。

  沈献章: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国际关系学院、民用航空学院运输飞机驾驶专业不招收复读生,其他院校都招收复读生,且一视同仁,不必考虑。

  尹宗禹:复读生填报志愿时要特别考虑的是复读原因,有的复读生对学校档次有要求,非清华、北大不去;有的复读生是因为专业不满意、不理想;有的复读生要上本科;有的复读生是从外地院校想转回北京院校等等。但不管什么原因切记二条:一是教训要汲取;二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沈献章: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起一个参谋、助手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智能来选择若干适宜的发展方向。原则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他进行选择,让孩子自己有“成人”意识,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最近,家长要围绕他准备报考的学校、专业,去学校咨询、上网查询,做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有意向的高校及其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将这些信息给学生,以节省学生的时间。选择基本定向在一、两所大学的时候,可以带考生去志愿高校详细咨询。

  张贵良:在孩子填报志愿时,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一切包办代替,要从了解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教导孩子树立长远的成才观念,相信孩子无论目前学习成绩如何,都有巨大的潜能。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孩子了解选择和自己的考分基本相当的院校,包括院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优先考虑比较适合于潜能发展的专业,争取比较有把握地录取成功。

  高桥:在填报志愿时,家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正确客观的指导,帮助孩子分析主观及客观各方面因素,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协助孩子实事求是地完成志愿的填报。

  就业率是否是志愿选报的第一标尺?

  高桥:志愿的选择有许多考虑的因素,其中就业率是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成绩水平、专业发展趋向、招生人数多少、专业学习内容等都是考生填报志愿应该考虑的因素。

  孙东东:家长不要盲目对待和片面理解就业率。在现有条件下,办学层次较低的学校就业率反而更高。现在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日益多元化,有的学校本科毕业生上研和出国占据相当的比例,另外分析就业率时还要关注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和就业的质量,因此单纯的统计数据说明不了问题。

  沈献章:不是。就业是四年或六七年以后的事,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现在某些专业就业率高,几年以后就业率可能很低。因此,不要把就业当作自己选报志愿的第一标尺,而应以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标准。

  每年提供的人才需求热门行业对专业选报的价值有多大?

  尹宗禹:每年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的人才需求热门行业信息十分重要。专业的选择当然要考虑考生的特长、喜好、性格等等,但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在志愿、专业选报上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

  高桥:高考志愿的填报往往影响着考生今后的择业情况,于是有些考生一门心思要报考所谓的“热门”的职业,造成了大家都往“热门”挤的现象。所谓“热门”专业是相对的,考生不能将其视为决定因素,必须理智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特长、兴趣爱好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北京晨报 罗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