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之三) 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duó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谭义专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之三 教案】相关文章:
古代寓言教案09-27
《刻舟求剑》教案08-25
刻舟求剑教案(精选12篇)09-04
《烟台的海》教案之三07-23
刻舟求剑教案汇编8篇08-15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代寓言04-09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09-17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08-04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07-29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