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过大孤山小孤山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时间:2024-09-12 08:38: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过大孤山小孤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过过大孤山小孤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张中国画,找出两者的区别。

前一幅写意,以形写神,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工笔,线条工整,细腻严谨,具体真实。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塑造形象上的区别大致就可以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偏重写意,一个侧重具体写实。

2、播放小孤山、大孤山的记录视频,提问学生,你们能否用语言将它们的美记录下来?

3、我们来看陆游是如何将小孤山、大孤山的美记录下来的。

(二)、知人论世

1、陆游简介:学生自由抢答介绍作者,教师以图文贯穿其中补充介绍。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等,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复习之前学过的陆游的诗作如《示儿》、《书愤》、《游山西村》等。

2、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3、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 

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 

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 

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 

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三)、初步感知文章

1、自由朗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

2、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字音,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字音字义。(分小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由一小组提问某一字词向其他小组的任意成员,若被提问者能回答正确,则被提问小组得分,若被提问回答不正确,则由提问者回答)

3、在游戏的基础上,PPT归纳易读错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特殊文言句式。

4、PPT出示重点语句,小组学生竞赛回答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5、带着任务,听配乐示范朗诵

标出船行途中的遍地景点、作者行舟的线索

6、请同学回答

明确:过烽火矶-过鼓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7、想象整个路线图,并将路线图画出来

(四)、整体感知文章

1、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写烽火矶所见。

第二段: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鼓浪矶。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湓浦口沿途所见的大孤山的景象。

2、分组分段进行探讨分析

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解析各段文章脉络

接力翻译各段文意

3、各段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站在自己分析段落的角度争辩自己本段是文章最美之处

(五)、课堂小结

以游踪(移步换景)为线索,文中多次写到江流与船行,为分散的景点贯以线索--完整优美的长江山水图 

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更具有思想深度,充满历史的积淀。 

诗文传说增添了神话的氛围,更显空灵雅致 

与所描绘的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六)、作业布置

本文与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均是咏小孤山大孤山的名作,试比较二者“创造形象”是怎样“诗文有别”的?

(七)、板书设计

过烽火矶-过鼓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赵意

【过过大孤山小孤山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汉字的起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项羽之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2-16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12-16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12-16

夜归鹿门山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