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5 08:44: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为学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为学 教案教学设计

1、掌握“之”“为”“鄙” “去”“顾”等文言词汇和基本文言句型,了解用故事类比阐明文章主旨的方法。

2 、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用意,认识“学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用意,认识“ 学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背景以及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彭端淑,清朝人。节 选自《百鹤堂集》,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正音

1、学生散读,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纠正,学生注意字音与停顿。

字音:鄙bǐ 恃shì 钵bō 为wéi 语yù

停 顿:天下事│有│难易乎?

吾│一瓶一钵│足矣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名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二)疏通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理解段落大意。

1、第一部分: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重点词汇:(1)为:做 (2)之:它,指代前文中的“事”/无意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段落大意: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

2、第二部分: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重点字词:(3)之:的。(4)鄙:边远的地方。(5)其:其中。

参考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

3)贫者 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重点字词:(6)语:告诉,对......说。(7)于:向。(8)之:往,到。(9)何如:怎么样。

参考译文: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

4)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重点字词:(10)子:你。(11)何:什么。(12)恃:凭借,依仗。

参考译文: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5)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重点字词:(13)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14)足:足够。

参考译文:穷和尚说:“我靠着一 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6)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重点字词:(15)买舟:雇船。(16)犹:还。

参考译文: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重点字词:(17)越明 年 :到了第二年。(18)以:把,将,拿。

参考译文: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段落大意:四川两僧去南海的故事。

3、第三部分:

原文: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 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重点词汇:(19)去:距离。(20)顾 :还,反而。

参考译文: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段落大意:引出结论:为学贵在立志,坚持实践,奋发努力,就会变难为易,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五、作业布置:抄翻课文

第二课时

课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2_课时)

备课日期:2014_年_ 11_月_14_日星期_五 授课时间:第___周 星期____

教学目标:

1、掌握“之”“为”“鄙”“去”“顾”等文言词汇和基本文言句型,了解用故事类比阐明文章主旨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用意,认识“学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 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 内涵和用意,认识“学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背诵课文1到3段

2、翻译下列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子何恃而往!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总结下列字 词:

(一)一词多义:

1、之:

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2、学: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问 2)学之 学习

3、顾:

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2)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古 今异义:

1、蜀之鄙有二僧 (鄙:边境;低下)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雇;购买)

3、西蜀之去南海(去:距离;前往)

4、子何恃而往(恃:凭借,依 仗;支持)

二、再读课文,分析课文

(一)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

  明确:开头从“天下事”写起,它包含着“人之为学”; “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中的一个方面。这样就由泛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入到求学难易的问题上。同时用两个设问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显然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论证均从正反两方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了“易”、“难”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使 阐发的道理更为深刻。

(二)分析二僧:

1、二僧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请联系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2、交流:

相同:(1)目标相同:都想去南海。

(2)实现目标(客观条件)都很困难:南海离四川很远,路途险阻

(语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不同:(1)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实现目标更困难)

(语句: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2)一个坦诚谦恭,努力实践,有勇气有自信;一个傲慢无礼,只说不做,目中无人 。

(语句1:“吾一瓶一钵足矣。”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大胆实践)

(语句2: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面对困难缺乏勇气只说不做,傲慢无礼)

(3)结果不同:一个达到,一个没到。

(语句: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三)主旨分析:

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引用二僧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2、课文为什么花了大量笔墨详写二僧的对话,却没有一句写贫僧怎样克服旅途中的困难的?

明确:从文章的写作目的来看,作者写这个故事在于突出“立志而为”的重要。生动地反映出他们的决心是不同的。“一瓶一钵足矣”,可见贫僧尽管条件极差,但决心很大。而富僧的“子何恃而往?”反复出现,出现时的语气不同,既写出了他对贫僧的怀疑和讥讽,也说明他缺乏立志的勇气。同时还造成一种悬念在:贫僧究竟能否成功?接着就写出他“自南海还”,写出了成功 的结果,自然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 种种艰辛。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总结:

1、主旨: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 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缘墓适吕床明一个道理?br>

四、作业:

1、完成点击上相关练习。

2、背诵全文。

【为学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为学 教案教学设计08-21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08-24

文言文教案设计:为学06-24

《为学》教案05-23

《为学》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07-05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20

学与问教学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