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二)

时间:2022-04-13 19:53: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读准读顺

  1自主读诗。

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

忧愁、孤寂、苦闷 思念(题眼)

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

三、析读,逐句赏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

涉江采芙蓉

(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

     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

    所思在远道。

   (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

    设问,问答两体。 “所思在远道” 是不是对 “采之欲遗谁?” 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自问自答, 自言自语, 可见境况孤冷; 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故乡,思念的亲人了吗?

   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

 悲伤惆怅

 真情坚守

 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

(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

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

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

2明确

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

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

4定义介绍

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

6表达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五、小结--深衷浅貌 言浅意深

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 “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

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