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4-10-12 12:17: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新丰初中  傅依梅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准确背诵、翻译全文。

2.学习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仁人”的济世情怀和宽厚仁爱之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设计1:

清康熙年间选编的《古文观止》,收录的是从东周到明末的220篇文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在其中。为什么在浩瀚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占有一席之地呢?也许是文章非凡的魅力吸引了编者,也许是作者虽处处被贬仍不改忧国爱民的初衷,不改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吸引了编者,也许二者兼而有之。

导语设计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也是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由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古典文学中的美文名篇,感受千年前的古人纵情于秀山秀水中的意趣和情怀。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文言知识归纳

(1)生字注音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辄(zhé)      霏(fēi)   瞑(míng)        晦(huì)

伛偻(yǔ lǚ)  肴(yáo)   提携(xié)       蔌(sù)

酒洌(liè)    觥筹(gōng)弈(yì)          翳(yì)

颓然(tuí)

(2)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花朵              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

                      时: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3)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动宾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⑨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⑩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⑾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 

⑿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7、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③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④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2作者名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3背景追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宫到滁州来的。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糅合地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交流点拨】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记叙的。

(1)(第1自然段)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第2、3自然段)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第4自然段)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二)深层理解

醉翁亭

1划分第1自然段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交流点拨】第1自然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2自号醉翁的原因?

【交流点拨】“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交流点拨】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朝暮四时之景

1朝暮景色的特点?

【交流点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

2春夏秋冬景色?

【交流点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清高洁,水落而石出。”

3“乐亦无穷”的原因?

【交流点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官民同游

1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交流点拨】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2文中怎样写了滁州百姓之乐?

【交流点拨】“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交流点拨】享受“山水之乐”的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日暮醉归

1本段写了哪些乐?

【交流点拨】三种乐:禽鸟 太守 游人

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交流点拨】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交流点拨】“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4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交流点拨】醉能同其乐。

(三)走进语言

1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时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霏”“岩穴瞑”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这一句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以下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得和众宾尽欢的情态,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走进写法

金线串珠。 《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出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乱,其实不然。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路途,是表现游人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乐”而展开,犹如穿千颗珠玉缀于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

(五)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四、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醉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五、拓展延伸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你认为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高官能否真正做到“与民同乐”?

【交流点拨】欧阳修在文中确实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可是,普通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太守那样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闲情逸致,可以每天到山中欣赏山水风光。即使欧阳修是一名体恤民情的清官,他也不可能具有与劳动人民同样的情感,要想真正做到“与民同乐”是不可能的。

 

老作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09-01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9-08

《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09-04

《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10-31

《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9-01

《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19

《公输》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07-27

《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0-18

《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