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23 21:50: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网友来稿)

杨艳  

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网友来稿)

  《背影》是一支经典的心灵之歌,它不仅是从朱自清的心底唱出,而且也拨动着千万读者的心弦,引起深深共鸣。它又是一坛酒,随着读者年岁的增长,其味也愈见醇香。十几岁时,读到的是父母唠叨的爱;当鸟儿飞出旧巢独自翱翔长空时,读到的却是一种家园的依恋、温情的慰藉;当自己也为人父母时,读到的应该是一种高山流水惺惺相惜的深刻理解吧!

多想将这种感动与学生分享,为此我也颇费周章地设计起来。参考了书上网上的大量资料:有关于作者的,有关于作品的;甚至有关于朱自清父亲的。临上讲台前,我真是铆足了劲,非将自己的感受变为学生的感受不可。

“知道自己生日的同学请举手。”全班无一人不举手。此举在我的意料中,不急,接着问:“知道自己阴历和阳历两个生日的同学请举手。”有几个学生垂下了手,此问是为下一问伏笔。“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举手。”本以为他们会傻眼的,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到我头上了,居然大家都知道。我的表情肯定很象赵本山(泻立停广告)。他们得意地笑了。到嘴边的那句话“为什么大家能清晰地记得自己两个生日,却记不住父亲或母亲的任一个生日呢?”,被我硬生生地咽了下去。我此时只能骑驴看唱本,走一步是一步了,瞄准那几个不知道的同学开火“你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呢?”出师不利溶进了语气中,大有责怪之意。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其实我的心正在遭受羞愧的啮咬。

我表扬:“大家都能记住父母的生日,令杨老师很惭愧,买到手机后第一条存储信息就是我父母的生日,因为太多次将父母的生日搞错过。”接着我虚心地请教他们记忆的诀窍,有的是将父母的生日和节假日巧妙联系;有的是以自己的生日为基准推算记忆;有的找出了父母二人生日的规律-----这一条条的”诀窍“就是一颗颗拳拳的儿女心呀。虽然想借此导入已成泡影,但我内心还是收获了一分意外之喜。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刻画一个人物,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当你们生病时,父母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掉转了枪头,重新瞄准。“妈妈说等我病好了,我要什么给我买什么。”“我高烧退了睁开眼睛就看到妈妈眼中有密密麻麻的血丝。”“家长会后,爸爸的脸是成绩的风向标。”------“大家从父母的眼睛、神态等等体会到了父爱和母爱,大家有没有想过从背影也能读出父母的爱子之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迫不及待地朗读了全文(课前我可是千锤百炼了。),没想到这一败笔竟是课堂气氛的凝固剂。本来我的设想是给学生示范有感情朗读,再让他们挑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来朗读体会。但是肯举手朗读的廖若寒星,或许是我读前没有交代他们帮我找出处理不好之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师读得最好了。

接下来任凭我讲解得怎么动情,他们始终都只是课堂的旁观者。下课了,我找来几个同学一问,被所有任课老师誉为“听课模范”,同学称作“课堂木头”的孙露雅,竟然难得地说了一句心里话:“我都快睡着了!”心底的挫败感刹时泛滥开来淹没了我。为什么我千呼万唤都唤不回“背影”的回眸一视呢?

 作者邮箱: yangyan19770831@163.com

【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后记(网友来稿)10-2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网友来稿)07-31

转益多师是汝师--《再别康桥》教后记(网友来稿)08-02

简化头绪、细化过程--《窃读记》教后记(网友来稿)07-21

欲学李镇西而不可得--《荷塘月色》教后记(网友来稿)10-23

《背影》教学札记(网友来稿)08-26

《背影》中的橘(网友来稿)09-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5

美教诗歌(网友来稿)08-13

《陈奂生上城》教学后记(网友来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