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10 23:24: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句。如果一句一句倒可理解。“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见教学用书),但作整体理解却存在矛盾。

素琴,书页注释为:“这里指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在陋室中谈谈古琴,别无旁骛,作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氛围,不失为一种清净的世外生活。丝竹,乃“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笔者认为矛盾由此而生,缘何“可以调素琴”又“无丝竹”?

解决之,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着手。

一、作者生平及《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作家、诗人。永贞年,因与柳宗元共同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至安徽郎州,连州等地,后又贬到和州当通判。刘禹锡虽受贬谪却不悲观绝望,他似乎总是乐观面对,向上。《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是最好的印证。于己,他自信,所以《陋室铭》中我们丝毫看不到作者因处遇而外现的绝望,颓废心情,多得却是作者高尚节操的凸现;但对于得意小人,他又是轻视地。被贬至和州,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落魄便屡次刁难。不过我们也该谢了他的刁难,因这才逼迫刘禹锡写出了明志的《陋室铭》。

此时的刘禹锡内心充满愤愤,自信自己与轻视小人,自觉地将自己与世俗划清界线,自信己是仙,是龙。因此文中“丝竹”,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乐,粗俗的应景之作,世人皆爱之乐;而调素琴则是天籁之音,是人间雅乐,是高洁、傲岸的外露。

二、全诗托物所言之志

刘禹锡借《陋室铭》言己志。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借以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作者首句起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既而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却一片静谧,且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吾德之馨,一方面在于环境之馨。另一方面还在于交往人之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文中作者肯定的是“素琴”、“金经”、“鸿儒”,否定的是“丝竹”、“案牍”、“白丁”。由此我们可见的是一种幽游物外,逍遥自在,与尘世格格不入之人的乐哉生活。我们有理由去认为刘禹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非丝竹管弦,芦歌笙平。“世人皆爱”“丝竹”,而刘禹锡“独爱”“素琴”。

综上所述,本文中素琴≠丝竹。这样我们也就更好地理解《教学用书》中对这两句话的诠释:“一、三句相照应,二、四句相照应,一正一反,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羁绊之情。”

 作者邮箱: shi_shen@hotmail.com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析《陋室铭》之德馨(网友来稿)08-05

洞幽烛微析用典(网友来稿)06-22

汉字探趣(30)琴(网友来稿)07-09

《山市》课文简析(网友来稿)10-23

《行路难》简析 (网友来稿)08-01

《乙亥杂诗》简析(网友来稿)10-02

常见赘余例析(网友来稿)09-19

陋室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30

陋室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5

陋室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