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内蒙访古〉指瑕》一文再补
河北省承德县一中 张永俊 邮编 067400
河南的贾和平和北京的何思明两位老师分别在《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第八期和第十期发表了为《内蒙访古》指瑕的文章,本人认为二文中肯、确切。在此,本人也发表一下对该文的个人意见,与同仁商榷。
⑴ 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崎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释义:“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山路~/~坎坷的一生。”《新编学生汉语词典》(金盾出版社)释为:“形容山路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总之,“崎岖”一词意在强调山路不平坦,有起伏。如果说火车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走,显然有些不恰。本句可以修改为:“火车出了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山区以后,一片广阔的原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的塞外。”这样修改可有如下好处:去掉“走”是为了照应后面的“敞”开,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去掉“崎岖”并把“山路”改为“山区”,语言重心发生了转变,旨在强调“一段”,也照应了第二自然段的“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中的“广阔的高原”。语序的调整,把“一片广阔的原野”提前作主语,也医治了原句无主语的语病。
⑵ 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道路。
前句用“原野”,后句用“平原”,前后不呼应,属偷换概念,系语病。可把“原野”改为“平原”。
⑶ 现在有一段古长城遗址,断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靠南边的山顶上,东西长达二百六十余里。
⑷ 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
⑸ 根据考古报告,在阴山南北麓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至少有二十几处。
以上各句数词运用有误,或可分别去掉“达”、“达”、“至少”,或可去掉“余”、“左右”、“几”,这样就规范些。
⑹ 看起来,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阴山北麓的峪口和更远的地方,第二道……,第三道……。
此句中的第三个逗号(,)如换成分号(:)更好些。
⑺ 我不想详细介绍这两个古城的发现,只想指出一个事实,即阴山南北和黄河渡口一带的汉代古城,不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军事的的原因建筑起来的。
“由于……的原因”本身就存在成分赘余的现象。
⑻ 古城遗址最大多数分布在阴山南麓通向山北的峪口,也有分布在……
⑼ 从古城分布的地位看来,几乎通向阴山以北的每一个峪口,都筑有城堡。
把“最大多数”改成“绝大多数”,把“看来”改成“来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⑽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
“民怨沸腾”是一个主谓短语,不可作“引起了”的宾语,可省略“引起了”,也可省略“沸腾”。
⑾ 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
“只要……就……” 强调了“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条件的唯一性,和后面的“汉族如果要排除……”相矛盾,可改为“只有……才……”。
我的邮箱是zhangyongjun2003@eyou.com
【为《〈内蒙访古〉指瑕》一文再补】相关文章:
《内蒙访古》说课稿11-02
《内蒙访古》说课设计10-23
高一《内蒙访古》说课稿04-07
《秋水》译文指瑕(网友来稿)10-02
《巴尔扎克葬词》指瑕(网友来稿)08-16
《鸿门宴》指瑕(网友来稿)09-17
《内蒙访古》高一语文说课稿09-11
教材《我为何而生》指瑕(网友来稿)09-11
人教版新教材标点指瑕(网友来稿)10-17
内蒙访古方法主线导析 教案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