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岳阳市十一中学 彭俊海
【教学目标】
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 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爱慕虚荣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苦不堪言
三、 讨论
a、 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
--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 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c、 再设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
--她回家后自杀了
--她老毛病发作,兴致勃勃地用还给她的钱买了高贵的首饰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这个问题不重要,原作的结尾给人深深回味的余地,妙不可言,硬要说出某一具体的结局,是没有必要的。不具体说出来,使人想得更多。
因为一方面说明原作精湛的艺术,我们的设想往往有续貂之嫌;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想,也有原作异曲同工之处,不必妄自菲薄。
四、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完全服从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读懂小说,就要读懂人物;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及意义
二、分析玛蒂尔德形象
提问:A.“失项链”形成了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和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你喜欢什么时期的?
有关玛蒂尔德的评价,文坛一直颇有争议,要求学生对照“练习二”进行讨论。
提示1.形象是发展的,也是丰富的,十年前与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天壤之别,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割裂。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文描写。《项链》在塑造玛蒂尔德形象上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B.师生结合课文共同讨论,问题设计: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义?
这个“也”字告诉我们,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是“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那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只能在梦中享受。
2.她为什么“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明确:因为她“美丽动人”,按照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她具有优越的“出身”和“资本”。
3.当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她到底感慨什么?
明确:①“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是佣金最廉价的;
②小女仆只能做“琐碎家事”,她感慨自己家境的平民化。
4.小说中写了她七个“梦想”,怎么辩证看待?“虚荣心”的“虚”是怎么体现的?(要求学生朗读“夜会的日子到了……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明确:①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无可非议,但她不切实际,仅仅只能是“梦想”;
②用服饰和项链来掩饰自己;
③她“陶醉”的是一种虚假的,稍纵即逝的假相;
④一个“逃”字更形象地说明说明她的虚荣心。
5.“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选择“赔”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她可以选择骗、偷、逃等方式;
②之所以选择“赔”说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诚实。
6.“赔项链”使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个飞跃,那么在“借项链”中小说是否有些铺垫?
明确:①她的“梦想”与追求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她并没有利用姿色去沉沦,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迟疑”说明她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她的善良;
④舞会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视她,说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7.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带着天真的得益的神情笑了”?
明确:因为她已经抛弃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她为之自豪。
★归纳
玛蒂尔德漂亮 --美丽的外表小职员、小书记、寒伧 --低微的出身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妄于现状 --扭曲的性格诚实、善良、勇于面对困难 --可敬的人格
★分析:“丢项链”对玛蒂尔德的影响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的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
提问并讨论:
这件事对玛蒂尔德到底是“败坏”还是“成全”?十年后她常常“回想”有何感慨?
明确:是“败坏”也是“成全”,她丢失了美丽和平静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严。联系到小说结尾抖出那串项链是假的,可以认为: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都是假的;而她用了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象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三、分析玛蒂尔德悲剧的成因
学生讨论明确:《项链》包含着许多哲学命题: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等。(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以及路瓦栽及佛莱思节夫人的虚荣心。)小说中的情节确实看似偶然,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
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②她性格的弱点。
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四、评析玛蒂尔德形象的意义:
(一)提示:
1.“文学就是人学”,是艺术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因此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也正如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2.莫泊桑虽然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受自由主义“纯客观”主张的影响,有时对所描写的事务缺乏明朗的态度,限制了思想的深度,消弱了批判的光芒。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要角度去评判。
(二)提问:除了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讽刺,十年艰辛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外,你还怎么看待玛蒂尔德这个形象?请用一句话概括。(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的提示,不拘泥于传统的定论)
(三)师生讨论:可预见的要点
对玛蒂尔德的评价1、错位到复位的女性2、金钱与人格的较量3、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4、对诚实守信的赞扬5、对英雄气慨的赞扬
五、课后练习:补充心理描写
小说最后当佛莱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
作者邮箱: pjhai123@126 com.
【《项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9
《项链》简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9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26
《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