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文本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指导教师:孙燕萍
学生姓名:张协培
学生学号:Z0120802086
2004年2月14日
写作提纲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养成良好习惯
1. 应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2. 应养成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3. 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观察的习惯
4. 应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5. 应强化作文速度的训练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
三、根据教学实际,勤于教法改革
1.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并重,提高教学水平
内容提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认为应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培养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发挥学生主动性、养成学生自觉阅读坚持写日记勤于观察思考等良好习惯;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即兴片段法、知识讲解法、作文题目激发学生情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教学应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应和研究活动并重,勤于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认为应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培养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素质教育的教育角度中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作文教学模式应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变一篇文章的写作教学为中学生写作基础素质的作文训练式教学,革除过去为作文而作文、为教师而作文、为升学考试而作文的弊端,立足于培养一个人在后半生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中从事写作活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作文素养。如何完成这一过程呢?笔者总结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模式,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 发挥学生主动性,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 主动性 习惯 思维定势 创造性思维
1、应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大脑必须有大量丰富信息量,才能从中提取到足够的写作素材。大脑信息量的丰富与否往往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勿庸置疑,现在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途径广了,但通过阅读书籍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有计划地养成学生自觉阅读课内外书籍的习惯。,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积累写作素材。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2、应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众所周知,写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一旦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他就能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长此以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作文本无定法,日记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文简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和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席勒化倾向”。
我教的一位学生,刚进中学时作文 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胡编乱造。指导他写日记后,慢慢地他能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体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再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素材,此外,写日记还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提高作文水平不可少的。
3、应养成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观察事物,人们才能认识事物。一个人不善于观察,就不能做生活有心人,就会缺乏对事物应有的认识,也就不能积累下足够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会缺少依据。
在观察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指导学生作文时,首先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以便掌握方法。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如杨振宁博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上的发问“1+1=?”,在座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竟无人敢答。打破思维定势,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A.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选写如下文题:我主张的中美关系、俄罗斯衰落了吗?、21 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漫想、与火星人的对话……
B.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观点提炼: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提炼如下观点:愚公不愚、守旧的愚公、“根”的魅力、愚公,后继有人、愚公与战争。除此之外,平时学生在阅读别人的作文时,也应注意思考。“学而不思则贻”。一个人阅读 别人的作文时不思考收获是很少的,学生看别人作文,应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理清文章的结构方式等等。 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如《我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学生的“新朋友”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小草、鲜花、风、云、雾、闪电、大海、拿破仑、命运之神……写想象作文,以便获取创新灵感。
C.教会学生利用物象或文字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的训练。夏丐尊就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
D.散文化的构思,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文体的匠心独运,科技成果的形象描述,时代发展的超前预测,社会生活的夸张介绍,广告艺术的嫁接,文学意识的引进,文学话语的运用,特殊句式的点化等,均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作文中有令人鼓舞的表现,如1999年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构思就特别,采用了“广告”的形式;学生作文还可学用如下文学话语;拖住青春的尾巴、抖落一地人眼珠来、她脸上噼哩啪啦盛开出一片粉嫩的桃花来、高蝉正用一枝鸣、说不出哪一处伤口在轻轻轻轻的痛、“只见山、在左、在右、在前、在后、在脚下,在额顶。”……
4、应养成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平时可有意识的增加面批次数, 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学会批改的依据,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互批互改。
5、应强化作文训练速度。布置学生作文,尤其是课堂作文,学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迟交现象甚重。我认为,这是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强化速度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能按时完成作文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一遇作文他们不是开动自己的脑筋,而是一味地想走捷径--期望找到一篇类似范文来“依葫芦画瓢”。甚至照搬。只有强化作文训练,这样才能避免恶性循环,确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创新”成为作文的最新和最高要求。高考作文开始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重标准评分,这对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发挥创造性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创新,笔者从语文教育的角度主张把“中学作文教学”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像样”(叶圣陶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重粗,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但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以积累写作素材。
2、教会学生欣赏卡通和立体图画:如“神奇山谷”、“宝莲灯”、“罗宾汉”等;教会学生欣赏风光片和科教片:如黄山风光、九寨沟风光、沙漠风光;动物世界、科教之窗、科技大观园等。
3、 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艺术之美。
4、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艺术欣赏的教育可与音乐、美术教师联手,还应专门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中外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末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
5、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入第三课堂(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本学期结合“当非典袭来的时候”的征文比赛而开展的以“抗非典”为中心的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课堂教学中,我则常用以下方法以营造创新氛围:
1、即兴片段法。所谓即兴片段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上学生即兴的进行作文的片段写作训练。这不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只要求写一段话或列出作文提纲,讲出作文思路等等即可,字数从几十字到一二 百字不限。这旨在清除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上《老山界》一课时,我就采用了此法。学习该课时,
2、知识讲解分散法。我们教师爱安排专门的作文训练课,并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作文技巧,写作方法等。。但学生却往往难于接受或接受得甚少。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将作文知识的讲解分散到课文阅读教学中去,不要人为地割断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的联系。教读《松鼠》一课,列出写作提纲后,我就开始启发学生类似地列出《猪》、《老鼠》、《狗》、等的写作提纲,这不啻又是一次小型的作文训练课。在课文教学中,注重给作文教学寻找范列,学生也比较熟悉。也就易于理解。接受。
3、作文题目激发学生情感法。学作活动往往来源于情感,巧妙地设计作文题目也可刺激学生的情感,触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一次作文课,要求写人。我先出了一个题目《我的XX》,问学生:“你们有不少亲人吧!你们还有邻居、朋友、同学、老师……他们当中,你们对谁最熟悉,对谁最有感情?如果选择一个写,又是谁?”于是,学生开始思考了……然后,我又将这个题目作了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写作动机:《我的XX是(职业)》、《XX呀,我想对你说》、《你是我最---的人》、《我的XX,我又梦见了你》、《XX呀,你的白头发又添了》,这些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大都能较好地表达与邻里、同学、朋友的情谊,表达对师长的敬意和感激。可见,题目的设计,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自命题时,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可借鉴古诗词、流行歌曲、谚语、格言等。如学生据班级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患白血病并匆匆去世这一悲痛欲绝的事件命题:《爱与我同在》、《漫天雪花都是情》、《但愿好人一生平安》、《“取义成仁”之我见》、《遗憾的人生》等。又如据白毛女的故事进行续编命题:《一帘幽梦》、《悲欢岁月》、《幸福中的辛酸》、《又是一个除夕夜》、《苦涩的往事》等。
半命题注重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要求学生要出其不意。如“__我想对你说”,有的就补充了“苍天、‘?’”等。又如“我最喜欢__”,有的就补充了“竞争、拼搏、孤独、断臂维娜斯”、又如“我想__”,有的就补充了“飞、大哭一场、痛痛快快看一回电视、化作一只雄鹰、作一棵小草”等。创新的培养途径是:时空转换:小说《减去十岁》;角色错位;散文《我儿子一家》;借助神力:现代神话故事,作文《我是玉皇大帝》;梦幻设计:作文《2050年的中国》。
4、学生互批互改法。学生一旦完成一篇作文后,往往迫不及待的相知道作文的好坏,有时还想知道教师的判断依据,以免再犯类似错误、毛病。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地 让学生互批互改,将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了解学习教师的批改依据后,对自己的类似错误、毛病将引起警戒,同时,也将更快地反馈学生的作文成绩,减少作文的积压,也有利于增加作文训练次数。
三、 根据教学实际,勤于教法改革
关键词 教法改革 以人为本 教学活动 研究活动
1、 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班级、学校环境、学生学习状况等特点,适时制宜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954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发表的《实行民主教育的提纲》中指出:“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要多种多样,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他提出“对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都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建立儿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
“教无定法”,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也许往往不是自己教学的最佳方法。素质教育实践,要勇于打破旧框框,根据本校本班的情况,学生的素质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例如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就必须做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弥补教学工作。农村初中学生,有不少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他们的文章错别字不少,有毛病的语句也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要求他们掌握写作方法、作文技巧。首先应该好他们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弥补工作。“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个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尚不过关,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只能是事半功倍的。
2、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并重,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9条的规定:“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种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说,教师表现方式的不同,主要反映在教育理念或观念上的差异。我认为:语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先进的、科学的,当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要注重学习语文教学的理论性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就能了解到当代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通过学习,我们就能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能和学生在一起,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渐染中,帮助学生找到打开汉语言文学大门钥匙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决不是教材的简单传声筒。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理性地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围绕教材,有的放矢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研读教材和研究教学的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就能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念,用极大的耐心和理智的“爱心”,去引导、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语文。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体现在作文教学上,“教是为了不教”,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的教学上要注重教法的改进。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注重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学指导与参考第一册(一年级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 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教苑授渔》(卓巧文 主编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务院颁布)
《实行民主教育的提纲》(1954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中学语文教学法》(徐越化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中学作文教学的生命》(出处:www.ruiwen.com)
《 浅谈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出处:www.ruiwen.com )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在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04-14
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04-14
做人--作文的素质教育追求(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