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墨池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陈坚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例如: 《核 舟 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 池 记》----说理散文---- 勤学苦练出才能
二、作者简介: 名: 曾巩,字:子固; 时:北宋时人 ;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 评:“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人称之为 南丰先生 ,卒谥 “文定”。 作:《元丰类稿》 。《宋史》说他的文章是“ 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学生自读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洼(wā) 邪(yé) 徜徉(chángyáng):随意漫游。 肆(sì〕恣(zì):放纵、任情。
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 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四、质疑解难-- 四 行 对 译 法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
五、背诵全文
根据本文叙议相间的特点,逐层背诵。 (解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读注释质疑、释疑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 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
①“岂信然邪”; 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 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② 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 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 ⑤ 、 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七、中心思想: 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
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八、写作特点:
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2、以小见大。
九、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文章7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其余的见讲义)
①、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②、“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这是王羲之学习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难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怀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都是推测的口吻,语意上下贯通,结构前后呼应,布局是很严密的。
(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
设问句的大量运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十一、课后作业训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作文多在“三上”① 欧阳修
钱思公②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④。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⑤。
①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②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③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④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⑤属思:思考,构思。
(1)文章记叙了三件事,直接记述了 ;转述谢希深 介绍;作者自道 。 (2)这些事例以及本文给你什么启迪?
参考答案 (1)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 宋公垂勤学的事例
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 (2)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
(解说:这一环节旨在指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文言词汇,把文言文读通、读懂,做到“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一得: 如 何 扩 大 课 堂 容 量 ?
----善于以旧促新(温故而知新)
讲一篇《墨池记》,可以引出11篇学过的课文:
如:“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中的“教授”时,可以联系到第二册中的《送东阳马生序》有“有 司业 、 博士 为之师 。
小中见大:《一件小事》、《七根火柴》、《记一辆纺车》、《一面》 (4篇)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论雷峰塔的倒掉》、《从三到万》 (2篇)
关于“记”:《核舟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4篇)
墨 池 记 讲 义 练习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陈 坚 备课手记
中考试题综合能力训练测试:
第 一 节
一、音、形、义类:
1、隐然而高: 2、以临于溪: 、 在文中含有 的意思。 3、洼 ( )然: ,与它构成反义的词有 。 4、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 5、《临川记》云也: 写两个含“云”、意也相同的成语: 、 。 6、尝慕张芝: 。 7、临池学书: 、 ,“临池”这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语,意思指 。8、此为其故迹: 、 。 9、信然: 。 1、这位书法家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笔,
二、理解类: 竟把一池水都染黑了,真如文中所说的那样:“ , ”(8个字) 。2、描写墨池外形特征的句子是: 。 3、交代了墨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 。5、文中对于临川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靠,作者仅仅是转述《临川记》的说法,之后用了“ ” (4个字)这样一个问句,未加深论,点到为止,具有分寸感,用笔简练,要言不繁。 6、“ ” 说明了王羲之平时学书的刻苦专一,费尽“精力”,也为下文的即事立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这8个字) 7、被称为“草圣”的人是 ;“书圣”的是 ;“史圣”的是 ;“诗圣”的是 ;“画圣” ;“医圣”的是 ;“学圣” 。 8、佳句赏析:例“岂信然邪?”这一句短小精悍,未加深论,点到为止,具有分寸感,用笔简练,要言不繁。
第 二 节
一、基础类:1、方┅┅强( )以仕:
写出两个同音同意的“强”字成语: 、 ,请再写出另一个读音并组词:强( ): 。 2、尝极东方: 、 。 3、“沧海”在文中指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指的是 ;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沧海”指的是 。4、娱( )其意: 。 5、徜 ( )徉 ( )肆恣 ( ): 。6、自休于此: 。 7、晚乃善: 。 8、则其所能: 、
9、盖亦以┅┅自致: 。10、然后世┅┅能及者: 。11、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12、汝心之固: 1、据说,王羲之曾在父母墓前自誓不再出仕,不为名利所牵,二、理解类: 不与庸吏同流,对此原委,文中只用“ ”一语概括。 2、辞官后, 他(王羲之)曾“ ”(4个字)于名山大川之间,遍游东方诸郡,并泛舟出海。 [这第一句话深刻揭示了王羲之傲俗超群性格气质形成的根源,这也是他清心寡欲,学成书法的深厚的思想基础 。] 类似于王羲之的人,历史上还有其人,如 ,他就是“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而成为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又被称为 , 时人,曾学过他的课文有 。 3、从结构上说,“ ”一语,为上文考证墨池遗址增加傍证,又为下文发表议论提供了依据,实起着 的作用 。 4、据载王羲之书法当初不如当时的书法家们,到了晚年才写得特别精妙。文中说明这一历史事实的句子是: 。 5、作者紧紧抓住“ ”这三字,作为本文立论的重要根据, 这就抓到了问题的根本, 自 然 地 作 出正确的论断:“ ”,语气委婉而又十分肯定,其实上文的“ ”(8个字)的感人事迹,也可作为此处 的证据。 6、在第三句中,作者仅用“ ”这一字引出下文,从 面指出后人书法不及王羲之的原因。 7、本节中作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出“ ”的全文主旨,表明“ ”(4个字)的写作意图,在极强的逻辑推理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
8、作者认为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 。(用原句回答) 9、作者作这篇“记”的缘由是 。(用原句回答)
10、佳句赏析: 例如:①“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②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表层进的设问句表达。问中有答,以问代叙代议,用疑问句式,表示了完全肯定的语气。钻研技艺需要刻苦自励,深造道德,则尤需要加倍地刻苦自励了。这里在极强的逻辑推理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说明力量。
第 三 节
一、基础类: 1、惟王君之心: 。 2、今为州学舍: 。古代学校的名称还有: 庠 序 国学 乡学 等。 3、教授王君盛: ,古代的学官名还有: 司业 博士 祭酒 等,“教授”今意义为: 。4、恐其不章也: ,有关这个通假字的成语有 欲盖弥彰 ,彰善惮恶 。 5、于楹间以揭( )之: 6、虽一能不以废: 。 7、及乎其迹: 。 8、其 亦欲 推 其 事,以 勉 其 学者: ,“学者”今意义指 9、尚之如此: 。 10、仁人 庄士: 。11、遗 风 余 思:
。12、被 于 来世: ,被坚执锐:
13、何如哉: 。 1、文中补写墨池现状的句子是
二、理解类: 。2、说明王盛对王羲之表彰之意的句子是: 。 3、交代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 4、在第4、5句中,作者写他对王君这样做的用心的思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就王君仰慕王羲之而言:“ ”;一层是结合王君特殊身份,勉励求学者而发的 。两层意思全属 之词,因而都用了 口气。 5、表明王盛仰慕王羲之的句子的 6、勉励求学者的句子是 。 7、一方面点出了王盛此举的苦心,同时也是作者作“记”的深意所在的四字短语是“ ” 这四字就结构而言,又可看作是上文“ ” 这一全文主旨的具体阐发。 8、文章用“ 何如哉”三个字作结,作用是:作者不把原意直接说破,而由读者自己去体味,这就产生了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9、文章以“ ” 的“ ” (8个字)必将长期流传,产生深远影响作结,作用是:这对于当时的学子文人,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收到了深化主题的艺术功效。
10、佳句赏析: ⑴ “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⑵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作者在阐明王君用意时,也用了设问句,用推测性语气,显得委婉深沉,语重心长,而又切合于实情;因为作者只是从对方题匾、求记来加以体会的,如果用直截、肯定的语气,难免失之粗率。
全 文 综 合 扩 展 训 练:
一:文章题材: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 《核 舟 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 池 记》----说理散文---- 勤学苦练出才能
二、作者简介: 名: 曾巩,字:子固; 时:北宋时人 ;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 评:“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人称之为 南丰先生 ,卒谥 “文定”。 作:《元丰类稿》 。《宋史》说他的文章是“ 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三、思考题: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⑶本文以 为线索,联系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阐明了 的道理。
四、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文章7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沿点。
①、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②、“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这是王羲之学习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难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怀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都是推测的口吻,语意上下贯通,结构前后呼应,布局是很严密的。
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表层进的设问句表达。问中有答,以问代叙代议,用疑问句式,表示了完全肯定的语气。钻研技艺需要刻苦自励,深造道德,则尤需要加倍地刻苦自励了。这里在极强的逻辑推理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说明力量。
⑤“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⑥ 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作者在阐明王君用意时,也用了设问句,用推测性语气,显得委婉深沉,语重心长,而又切合于实情;因为作者只是从对方题匾、求记来加以体会的,如果用直截、肯定的语气,难免失之粗率。
7、“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与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这里的设问句用“何如哉”三字作结非常妙,妙就妙在作者不把原意直接说破,而由读者自己去体味,这就产生了意在言外、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五、请写出几句含有“勤学苦练方能成材”的道理的成语或名言警句以及举几个典型例子(古今中外均可):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勤能补拙是良驯,一份辛苦一分才。 6、天道酬勤 7、微编三绝 事例: ⑴司马迁:受腐刑后,仍顽强地活下去,更加勤奋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辉煌的历史、文学巨著《史记》。 ⑵ 范仲淹:年少时就死了父亲,家里贫穷供不起他读书,竟靠着吃粥来充饥,刻苦攻读十年,而成为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⑶吴敬梓: 家庭贫穷,饥寒交迫,靠别人周济维持生活,但他仍奋笔疾书,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33万字的巨著。
⑷、曹雪芹:破产后,凄苦的生活没有压倒他,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长篇巨著《红楼梦》。
六、文中人物:王羲之: 时 家,字 逸少 。世称: 王右军 ,前人评论他的笔势说“ ”,世人因此称他为“ ”。有关他的成语是: :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
七、唐宋八大家: 韩柳三苏,欧王曾巩。
人物
字、号
作品
课文
八、书法方面: 1、初唐三大书法家: 欧阳询 、 虞世南 、 楮隧良
2、“颠张醉素”: 张旭 、怀素 。 3、“颜筋柳骨”: 颜真卿 、 柳公权
4、宋四家: 苏轼 、黄庭坚 、 米芾 、蔡襄
5、吴门三家: 祝允明、 文征明、王宠 (明朝时,苏州一带的三位书法家)
九、画坛方面: 1、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2、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3、盛唐: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 4、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5、元朝:赵孟芾(神品)--《秋效饮马图》 6、明朝中期:“吴派”(江南、苏州一带)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7、清朝中期: “扬州八怪”
郑板桥 、 金农 、 罗聘 、 李觯 、黄慎、李方膺 、 高翔 、 汪士慎
十、古代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例如:二世元年七月。--《陈涉世家》
2、干支纪年法 3、年号干支兼用法 4、帝王年号纪年法:例如:
①、太元(376--396年)东晋孝武帝: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②、元和(809年)唐宪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庆历(1041--1048年)宋仁宗: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墨池记》
④、元丰(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记承天寺夜游》
十一、古代地名: 1、而尝极东方,出沧海--沧海:东海 ; 2、以观沧海--沧海:渤海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长江一带 ; 2、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江湘水一带。
1、 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泛指北方边疆;
2、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地名,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作者邮箱:
【墨池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竹溪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7
虎丘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7
石钟山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0
囚绿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6
幼时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5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7
登泰山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4
囚绿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06
变形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