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网友来稿)

时间:2024-07-13 14:29: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网友来稿)

xeh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网友来稿)

   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求全观、守旧观。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出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棗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初级化训练,由此,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 

   首先,注重命题新颖性,逼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初一,《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父母》《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初二,《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初三,《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补充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乐趣,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再如,题目《2010年回故乡》,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其次,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 

   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定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命题的多样性。使命题努力做到:第一,新、奇、活、趣;第二,难易适度;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具有导向性。如,《假若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由此可见,文题拟得好,有新的突破,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首先,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做到“文道结合”,既培养了他们的作文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对中学生应努力使他们陶冶情操,树立科学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境地。然后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顾虑和包袱,相信学生,大力推进“放胆文”,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想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教师意在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秘密而做文章,如《一件好事》《可笑的事》《糊涂的事》《害羞的事》《愚蠢的事》等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选择,经常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发生在家里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一件事”,板书题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同学们,你们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选择一件说出来,如,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这些题目都可以写,像这样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千人一面,众人一词了。 

   第三,选择创新的独特角度。如写作《记一个熟悉的人》,不少学生就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他敬爱的一位老师,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爸爸等,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诚然,这种立意可写,但他们缺乏创新罢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吸引人。又如,若是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战胜自卑,开店铺,自己养活自己,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的事,也就比较有创新性了。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习作富有时代气息,从创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作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题材的新拓展。 

   中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走技术主义、形式主义的老路了,只有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精神和思维训练为中心,方能开创作文教学的崭新天地。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写作生活文和科研文,注重写作的实效性,是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要引入科研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怎样获得的写下来。如,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后,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感受很深。有个学生写出了如下的生动而具体的句段:“下课后,我端来从‘鸭子’塘里弄来的水后,便用塑料管沾了水,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连忙通过镜头,仔细地观察起来。”还写道:“我一边看,一边旋转着镜头。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在里面‘跑来跑去’,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题材无疑是真实、生动、深受学生欢迎的。 

四、布局的新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记写某个人物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信神,去养鸡,结果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 

   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

   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求全观、守旧观。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出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棗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初级化训练,由此,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 

   首先,注重命题新颖性,逼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初一,《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父母》《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初二,《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初三,《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补充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乐趣,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再如,题目《2010年回故乡》,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其次,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 

   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定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命题的多样性。使命题努力做到:第一,新、奇、活、趣;第二,难易适度;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具有导向性。如,《假若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由此可见,文题拟得好,有新的突破,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首先,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做到“文道结合”,既培养了他们的作文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对中学生应努力使他们陶冶情操,树立科学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境地。然后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顾虑和包袱,相信学生,大力推进“放胆文”,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想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教师意在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秘密而做文章,如《一件好事》《可笑的事》《糊涂的事》《害羞的事》《愚蠢的事》等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选择,经常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发生在家里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一件事”,板书题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同学们,你们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选择一件说出来,如,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这些题目都可以写,像这样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千人一面,众人一词了。 

   第三,选择创新的独特角度。如写作《记一个熟悉的人》,不少学生就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他敬爱的一位老师,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爸爸等,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诚然,这种立意可写,但他们缺乏创新罢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吸引人。又如,若是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战胜自卑,开店铺,自己养活自己,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的事,也就比较有创新性了。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习作富有时代气息,从创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作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题材的新拓展。 

   中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走技术主义、形式主义的老路了,只有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精神和思维训练为中心,方能开创作文教学的崭新天地。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写作生活文和科研文,注重写作的实效性,是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要引入科研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怎样获得的写下来。如,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后,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感受很深。有个学生写出了如下的生动而具体的句段:“下课后,我端来从‘鸭子’塘里弄来的水后,便用塑料管沾了水,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连忙通过镜头,仔细地观察起来。”还写道:“我一边看,一边旋转着镜头。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在里面‘跑来跑去’,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题材无疑是真实、生动、深受学生欢迎的。 

四、布局的新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记写某个人物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信神,去养鸡,结果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 

   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

   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求全观、守旧观。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出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棗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初级化训练,由此,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 

   首先,注重命题新颖性,逼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初一,《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父母》《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初二,《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初三,《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补充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乐趣,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再如,题目《2010年回故乡》,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其次,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 

   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定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命题的多样性。使命题努力做到:第一,新、奇、活、趣;第二,难易适度;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具有导向性。如,《假若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由此可见,文题拟得好,有新的突破,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首先,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做到“文道结合”,既培养了他们的作文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对中学生应努力使他们陶冶情操,树立科学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境地。然后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顾虑和包袱,相信学生,大力推进“放胆文”,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想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教师意在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秘密而做文章,如《一件好事》《可笑的事》《糊涂的事》《害羞的事》《愚蠢的事》等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选择,经常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发生在家里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一件事”,板书题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同学们,你们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选择一件说出来,如,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这些题目都可以写,像这样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千人一面,众人一词了。 

   第三,选择创新的独特角度。如写作《记一个熟悉的人》,不少学生就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他敬爱的一位老师,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爸爸等,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诚然,这种立意可写,但他们缺乏创新罢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吸引人。又如,若是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战胜自卑,开店铺,自己养活自己,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的事,也就比较有创新性了。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习作富有时代气息,从创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作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题材的新拓展。 

   中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走技术主义、形式主义的老路了,只有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精神和思维训练为中心,方能开创作文教学的崭新天地。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写作生活文和科研文,注重写作的实效性,是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要引入科研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怎样获得的写下来。如,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后,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感受很深。有个学生写出了如下的生动而具体的句段:“下课后,我端来从‘鸭子’塘里弄来的水后,便用塑料管沾了水,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连忙通过镜头,仔细地观察起来。”还写道:“我一边看,一边旋转着镜头。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在里面‘跑来跑去’,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题材无疑是真实、生动、深受学生欢迎的。 

四、布局的新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记写某个人物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信神,去养鸡,结果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 

   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作者邮箱: aabb741008@263.net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7-07

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教师中心稿)09-27

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谈写作素质的培养(网友来稿)08-14

语文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网友来稿)10-23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8-10

浅谈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网友来稿)05-31

注重学生发现意识 的培养(网友来稿)10-21

忧郁的青春--青春写作谈片(网友来稿)10-10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谈谈创新作文的兴趣培养(网友来稿)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