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失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茂斌
张晓风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结合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逼真的景色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2. 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
课型及课时:
1. 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沮丧( jǔ sàng) 袍笏(hù) 爝焰(jué)
啮噬(niè shì) 阑珊(lán shān) 贴缀(zhuì)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沮丧:灰心失望。 轻疾:轻快。 啮噬:用牙啃或咬。啮、噬同义。
贴缀:点缀。 意兴阑珊:兴致将尽。 衬底:衬托。 凸显:突出地显现。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用幻灯片打出诗歌)《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思考:读完这首诗后,你的脑海中形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同学们想象得都很好!可是,作家张晓风却有另外的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家张晓风笔墨,来共同游览欣赏《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它的美丽的景色肯定会令我们目不暇接。 好,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张晓风的短篇小说《不朽的失眠》。
三、解题
1.见题设疑,让学生思考:谁失眠?为什么失眠?失眠何以会不朽? (要求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先不要急于进行阅读,要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一番思考,发挥发散思维的能力,或提出一些疑问,或设计一些问题。)
2.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尤以散文成就为文坛瞩目。江苏铜山人,1941年3月29日出生。1997年,她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学生复述情节(要求: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
2.再读课文,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是景物描写语句,思考:小说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明确: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人物触景生情,因情入景。
如:“江枫如火”应该是美丽无比的景物,可是在落第者张继看来,好比“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
寒山寺的“钟声”,更是“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儿上”“正中要害”。
3.想一想,文中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体现环境的凄清,从而烘托出人物落榜后失意、孤寂、凄切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最终诞生了《枫桥夜泊》这首“不朽”的诗篇。
4.写作训练:你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吗?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眼中的景物是啥样的?用一段景物描写来反映你的心情。50字左右。
5.我们再现当晚的场景吧!(幻灯片)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张继停船在枫桥边,月亮西沉,寒霜满天,星光点点,愁思满怀,难以入睡。夜半,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感物伤怀,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遭受挫折后失落而愁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他提笔写下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请结合课文第17小节,“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一词该怎样理解?
明确:“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修饰“失眠”用意是借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这就是艺术的永恒。
7.请结合课文第17小节,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一时的人生得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而艺术的永恒才是“不朽”的,值得人们为之追求。
五、说话练习
在上一次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班有的同学的考试成绩出现了下滑趋势,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已初步感悟到了张晓风小说的魅力和风采,我们大家如果是个旅游团,这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对这首《枫桥夜泊》诗以及《不朽的失眠》,我们在课下还要细细地用心去品味。
七、布置作业
在上一次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班有的同学的考试成绩出现了下滑趋势,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八、板书:
不朽的失眠
艺术的永恒 《枫桥夜泊》
作者邮箱: cocokid@sohu.com
【不朽的失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秋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理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黄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祝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