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22 16:30: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

上海市彭浦中学  龚达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因为心理现象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结构性或整体性,而整体又是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从整体上理解知觉的对象,就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有效把握。整体学习教学法(全习法)也强调:“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习的迁移。全习法的一个优点正是对待学习的材料产生意义及情境的一体化。也就是鼓励学习者去寻求他所面临的问题和学习情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共同因素。”这种方法还指出:“它对材料先求得一个轮廓的、概括的了解,有利于对局部的理解。这是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实际认知体验证明,对一个学习对象的学习,也不是从先去查证每一个生词开始的,有时只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就一带而过,除非要对该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深入分析,才去研究一些必不可少的问题。这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也即是自然的整体阅读,注重文章的整体。一是讲究熟读成诵,二是讲究口诵心维,心领神会。特别是文学作品,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进而在文章的情调、神韵、气势、警句以至语言风格等好多微妙方面也能够有所领会,这就是所谓语感能力。可惜,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了传统的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谨认真,基础扎实,但缺少创新意识。实际上有时连演绎推理都没有做到,相反以牺牲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为前提,推行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尤其是在古文学习上,多年的教学模式就是串讲法,虽然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但并没有注意他们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有鉴于此,我在教学时,运用整体阅读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的一些尝试。具体说来,就是紧扣整体阅读要素,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整体阅读的要素,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一种观点比较典型,即整体阅读七个步骤法。整体阅读法的七个步骤是:1、书名(或文章标题);2、作者;3、资料及数据(年份);4、基本内容、题材;5、事实  ;6、所述材料的特点、争议和批评意见;7、所述材料的新思想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的可能性。这种做法基本把握了整体阅读的关键,但是还嫌空泛些,不太利于学生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可以更细致深入些。

我觉得,整体阅读的要素可以这样概括:1、性质2、对象;3、脉络;4、特征; 5、基调。这“五要素”基本体现了整体阅读的要求,但对于不同的文章,其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了。

经常旅行的人都知道,到不同地方,就应该有相应的准备:到寒带多带衣服防寒;到热带,多带驱毒降温用品。所谓性质,我们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来判定。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最主要的是记叙、说明和议论。不同性质的文章,其阅读的基本内容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记叙文主要是掌握“七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主要应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快速通读全文,基本确定文章性质后,就能使阅读有了基本的框架和方向,不至于茫然无措,甚至南辕北辙。

如果说把握性质只是确定了阅读框架的话,那么,明确对象才能引领阅读的方向。然而,一篇文章的对象也许不止一个,我们就应该仔细辨别,确认主要对象,使我们对任何问题的思考都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比如,巴金的散文《日》有好多对象,飞蛾、后羿以及“我”,然而主要对象只是“我”,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飞蛾和后羿在文中的作用,是侧面烘托主人公的“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的精神”,而不是赞扬飞蛾和后羿,这样,对文章的主旨理解就比较准确而深刻。

明确性质和主要对象在整体阅读中很重要,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把握对象的特征,使认识更加深入具体。可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不是找不出对象的特征,而是找不全。那么,问题在那里呢?我想,主要是不能准确地理清文章整体脉络。就拿《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粗略一读,很多同学就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外到内,分别介绍了荔枝的壳、膜、假种皮和核。可是,这样的概括并不全面,本文还介绍了荔枝的生长习性,这一部分作者介绍得较为简略,但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很多同学就忽略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从主到次,从里到外。

找准对象、理清思路后,我们才能渐渐逼近阅读的核心,力求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征,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就拿小说《药》为例,我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就应该有所区分。同样是受到鲁迅批评的对象,华老栓、花白胡子和康大叔就有不同的个性。如果说华老栓是愚昧麻木、花白胡子无聊冷漠的话,那么,康大叔之流就是无情冷酷。鲁迅对他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比较中区分异同,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对局部要素的分析,只能解决对局部要素的认识,不能解决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必须在对局部要素分析研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评读,理解文章基本观点、态度和情感,以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前四个要素的阅读中获得的局部认识,加以综合,使之形成整体认识,并作出评价。也许有人认为记叙文、议论文有基调,但说明文怎么会有呢?的确,一般的说明书没有这种要求,但作为科普作品的文艺性说明文,则一定会有基调。《留得秋橘春天采》的结尾就引用了苏轼的诗,盛赞了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勤劳,表明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总之,我们必须注重整体阅读教学的构思,深入具体地理解运用整体阅读的要素,坚持“综合--分析--再综合”的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邮箱: gongda@citiz.net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成功班主任的要素(网友来稿)12-17

阅读的切入新探(网友来稿)12-16

小说阅读鉴赏指要(网友来稿)12-16

重新认识课堂及其诸要素(网友来稿)12-16

鞠躬(网友来稿)12-16

红薯(网友来稿)12-16

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网友来稿)12-16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网友来稿)07-10

启发阅读内动力,增强阅读深刻性(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