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茶馆》(节选)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要点:
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课时: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熟悉课文,了解剧情结构
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
全剧介绍:
《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组讨论,概括本幕剧情
讨论题:以王利法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提要:
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预习:试体会本剧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这与中外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二、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分组讨论)
明确: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雄伟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三、结合剧情,通过分角色朗读,鉴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王利法:
1、从《茶》全剧宏观显示王利法的一生:
一幕: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左右逢源,只求温饱,天下太平。
二幕:随着时代大改其良,任它开放,我去开张,不问天下,莫谈国事,非常顽固保守。(前面开茶馆,后面开旅馆)
三幕:请女招待,使茶馆焕发青春,最后倒闭,自杀。
为作顺民,心机用尽,
顺民不行,悬梁自尽。
2、学生分角色朗读:“难民在门外央肯……你倒是抓早点买菜去呀”后评析王利法对不同态度:
<1>对难民:难捺的烦恼,没有同情心。
<2>对巡警、大兵:奉承巴结、讨好、委曲求全,明知是敲诈,还赔着笑脸不得罪他们。
反映的性格:胆小怕事,圆滑自私。
<3>对唐铁嘴:
称呼“先生”
打发“不再拉拉扯扯白送茶喝”满心厌恶轻蔑,仍笑脸相迎,不得罪
说谎“住满了人”
<4>对报童:烦恼。
小结:
王利法是一个圆滑自私、胆小怕事、精明强干的小商人的典型
--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写照
联系下文的有关情节,进一步把握王利法的性格:
自私:默许刘麻子的肮脏交易/不愿收留康顺子母子,同情但有限度。
圆滑、怕事:对宋恩子、吴祥子的敲诈不敢反抗,曲意奉承。
继续分角色朗读,鉴赏其它几个人物形象:
讨论:
1、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但一个人很难挽狂澜于即倒
--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
2、松二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
--无谋生能力的旗人代表。
3、刘麻子、唐铁嘴:满嘴流气、无耻无赖
--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悲观、绝望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
5、吴祥子、宋恩子:
--蛮横霸道,傲慢无礼的老牌特务的代表。
总结:
受帝国主义、军阀、反动势力、地痞重重压榨的人,他们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闪烁着鲜明的时代的色彩。
而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反动势力的横行霸道,更显示出社会的黑暗与灭亡的必然趋势。
分析本剧的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的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法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夸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
作者邮箱: wtl2002@sina.com
【《茶馆》节选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宽容》节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9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8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7
《勾践灭吴(节选)》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