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印象(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22 14:01: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洋思印象(网友来稿)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中学 徐林华

洋思的经验全面推广时,没有机会亲临实地感受;正值新课程标准实验在我市全面启动之时,又有传言,洋思经验不值推广,此时,我们初一、初二部分老师却有幸“考察”洋思中学。说实话,去之前,我和有些老师一样,对洋思经验有些不以为然。根源之一是“自我捍卫”的意识在作怪;二是一些宣传把洋思经验拔得太高,或者是由于有些人基于“教学质量上不去的根源在老师”的观念上,在宣传洋思经验时偏离了洋思经验的实质、精神。去了之后,我感觉到,洋思是个奇迹,而不是神话。

拜读洋思只是短短的一个上午,听了三节课,课间在校区走走,聆听了洋思中学校长那方音很重而又实实在在的一节课的介绍,感触是很深的,但要真正触摸到洋思的灵魂,那一个上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说些印象。

洋思给我的突出印象是“实”。校园那安静、有序、洁净的面貌不容怀疑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简洁、朴实、追求实效的教学模式令我们深思;校长的介绍更是那样实在,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眼花缭乱的招术,听这样的话,如同吃清淡的家常小菜一样不会使人虚火上升。然而,洋思的教学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她太实在了,因此令那些满怀希望来取“真经”的人感到有些失望。诚然,正如有些老师看到的,洋思中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老师的做法和校长的介绍有距离,但这只是白璧微瑕,比起现在时兴的炒作、包装和“无中生有”的经验总结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么洋思靠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我有两点感觉很深。一是靠管理,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根本点就是追求实效;而且,两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从洋思早期的情况来看,是困境促使洋思人改变观念。他们把目光盯住了课堂教学的环节,找到了一个被好多教育者所不该忽视而忽视的“点”--当堂完成课堂作业。这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发现,我们好多老师都知道,并且可能或多或少地抓过这个环节,但洋思并“不高明”的领导们却抓住不放。想一想,接下来是什么?那就是:老师就必须少讲、精讲,这是像我一样的老师很不情愿的。老师要少讲、精讲,就必须认真备课,就应该留出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学、想、讲。这难道不是抓住了教学的根本环节吗?起码像我这样缺少高深的教育理论的人这样认为。而最可贵的是洋思的领导们抓住不放,并用制度加以保证,这就是管理,而且管到了点子上。于是就有了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说实话,这个模式单独来看是有点儿“死”,但如果放到洋思的发展全过程来考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学习洋思,肯定是要学他们的精神,我不相信会有哪位领导要把他们的课堂模式照搬过来,硬性规定几分钟做什么,几分钟讲什么。我认为,洋思的模式是一种矫枉过正之举,其核心是追求实效,至于采用什么形式,属于“洋思式”的路子。当前,我们的课改已进入到新课程标准实验这一步,不可能再退回到像洋思那样的起点去搞。说大一点,有点儿像我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尽管有曲折,但不可能退回到封建时代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为走进“江泽民时代”奠定了基础。

洋思的管理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好多方面,这似乎不是我这个普通教师该考察的范围,但这并不能阻碍我感受到他们无处不在的成功的管理。试想,如果没有好的管理,怎么可能有良好的学风,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再好的教学方法又有何用?洋思的环境是洁净的,但我相信,这方面的管理是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环节而展开的,为卫生而搞卫生,其效果是会打折扣的。设想一下,一个想学习的学生会不要洁净、安定的环境吗?反之,不良学风包围着的学生,他会有改善学习环境的愿望和行动吗?非但没有,倒很有可能出现发泄、破坏的行为。又比如,洋思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教师,如何使这些新教师一上岗就能按洋思的模式去做,洋思的做法显示了他们管理上的实在之处、独到之处。

洋思的管理和观念的改变是同步的,一致的。当初是困境促使他们变,现在,新形势下的洋思还能及时转变观念。我听的第三节初一语文课,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上的,在她的课上,我看到了洋思模式和新课程标准的结合(不算太好,但较自然)。洋思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般意义的赶潮流,是对传统的沉思,是对“时尚”的摒弃,是沉痛后的涅槃,有点儿返朴归真的味儿。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六个环节,其中第四个环节是“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暴露学习的问题,所以检测的对象应是中、差的,尤其是最差的学生。”(洋思中学校长语)有些教师认为,让差的学生回答,可能会浪费时间,还不如我讲。洋思中学的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错误的,是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是很中肯的,我(包括和我一样的人)就常犯这样的错误,以为让好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会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而忽视了那部分学生,也使他们失去了许多次实践的机会,更不用说品尝成功的喜悦了,日积月累,也难怪他们会厌学;更不用说检测的目的了。这种课堂教学的观念该不该转变?这种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说,洋思人的观念转变是了不起的。

再说洋思模式中的第五个环节――“后教”,是引导学生更正、合作、探究。差的同学回答不了的问题让好的学生教,如果连好的同学也解决不了了,那该老师教了,这时学生会出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是老师教的最佳时刻。我们的祖师爷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穿越了二千多年的时空,在洋思的课堂里回响起来。多么了不起的教育理念!我敢说,懂的人很多,真正去实践的人不多。难怪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

  当然,洋思也有不足,那就是“应试”的成份多了点。

一上午的“考察”,只能留下这些印象了,其他的实不敢说了。

                         2003-1

 作者邮箱: xlh-szls@tom.com

【洋思印象(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12-16

夜思[学生习作](网友来稿)12-16

鞠躬(网友来稿)12-16

红薯(网友来稿)12-16

与朱元思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与朱元思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语感浅说(网友来稿)12-16

感悟读书(网友来稿)12-16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