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件、网络与语文教学现代化浅谈(网友来稿)
程东
内容提要: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直观性、趣味性和美感等特点,这为语文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让网络走进语文课堂,无论是课堂结构、教师的角色,还是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语文教学迈进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和可能性,它更加容易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到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不仅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时要面向现代化,教育本身也要实现现代化。除了教育观念要现代化以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时常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语文教育如何实现现代化。
我从运用课件教学的实践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尝试,谈谈它们的长处以及对语文迈进现代化的作用。
首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制作一些课件,相对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制作和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的实践,本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五点长处:
1、增大了授课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均大幅度增加。由于多媒体技术为资料的剪辑组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原有的知识内容便可以融合进更多的文字、图片、声音,自然就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效率。由于只需点一下鼠标,准备好了的板书和漂亮的字体便闪现在学生眼前,这就大大节省了老师用粉笔板书的时间。如果对软件和文字的操作十分熟练,边用课件边对其内容做一点补充,也增加不了多少板书的工作量,比用粉笔还是要快得多。
3、有形象性、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难点可用动画或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一方面是减轻了抽象思维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数学上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推导和证明过程,语文中诸如《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向沙漠进军》等等这样一些与自然科学知识联系紧密的文章,用动画片的方式来演示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比单纯对文字的想像要强了许多倍。
4、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当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学习时,或得到及时有效的鼓励,或受到多角度思考的启发,自然就激发起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如做一些客观性的选择题、判断题,错了会被机器“嘲笑”,立即就可以重新选择备选项,选对了便会赢得掌声,这肯定要比做死板的书面试题有趣得多。
5、有美感,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由于精美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与知识内容的完美结合,无疑突出了课堂的美感,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自然受到美的熏陶,这恐怕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独特性效果之一。例如《岳阳楼记》影像资料就录制得好极了,洞庭湖上时而电闪雷鸣、阴风怒号,时而波澜不惊、一碧万顷,使人如临其境,美感自然而生。
从这些优点,不难看出,运用课件进行教学为实现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一利便有一弊,老师制作和应用课件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比如搜集恰当的素材,有时就很不易,要找很久,这就需要建立共享资源库、个人资源库、并能到网上熟练快捷地查找有关资料。又比如,虽说课件代替了板书,但实际上,老师在设计课件内容时,考虑到的东西和步骤并不少,并有可能在运用时受到课件内容顺序的制约,影响自由发挥和随机应变。不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键盘输入、手写板、语音输入等代替钢笔手写,是书写的新工具和新方式,学生广泛参与更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因此,运用课件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再来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语文迈进现代化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而教育的深刻变革,是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它是以此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站立教育改革潮头的“弄潮儿”之一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作用有:
1、可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整体上仍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依旧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其特点是受教育对象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过去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废”的现象虽然说主要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造成的,但教学手段、设备的落后(有些地方连起码的电教设施都没有)也是制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了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各地的局域网、校园网,许多学校都拥有了自己的先进的计算机教学设施,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率,已经不再是不可能。
2、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是:传播媒介构成双向、多向的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专业和相关网站的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知识信息的获取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和全球化,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这恰恰可以满足人本主义和学习个性化的需要,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比如一堂语文的阅读课,过去是书本一种单一的形式,现在可以在网上进行电子阅读。它最大的特点是利于学生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比较阅读和专题探究,并且马上可以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网络走进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教材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结构基本上是在围绕目标和知识内容传授的顺序而进行,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课堂引进网络后,可以促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它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创设的特定学习环境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利用外界帮助主动摄取知识,它的主要特征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可以说网络为学生提供的舞台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科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往往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虽然还是在老师的调控之下,但在学习目标任务确定后,学生可任意在各个相关网站跳转,自由搜集下载信息,可以说有些东西几乎是信手拈来。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以半以上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这附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定义。比如我教一首唐诗,过去是我自己先做好一个课件,然后上课讲析。对于作品思想情感的认识往往还是老师一家言,有时限于课件内容准备的不充分,就无法拓展作品内容的空间。现在,学生走进互联网的世界,我在明确学习的任务后,只要把几个相关的网站(网址)告诉学生,就可以静等学生的丰富结果了。学生能够找到作者介绍、相关图片、对该首诗的分析和鉴赏的资料,甚至在网上就可以听名家的朗诵录音,看名家的国画作品。有的学生还把与此诗相关的其它诗词也阅读了,并提出哪首更好的看法来。个别对Powerpoint熟悉的学生还能把找到的资料做成几张幻灯片的简单的课件。
4、网络走进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角色。
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对于学习内容的辅助资料和问题的分析“答案”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占有的了,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引导者、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老师自身也在走向现代化。当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整合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的作用。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可能出现与愿望相反的情况。比如,开始尝试网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主题,另外网页链接的内容多,外观花样也多,对学生学习形成的干扰比较大。当然,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比取其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让网络走进课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素质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这几点是我对网络走进语文课堂,为语文迈进现代化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我觉得,当把网络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之后,这些要求就多了一个宏大的实施的空间,语文教学走向现代化也多了一条康庄大道。有网络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主要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探索》(花城出版社)
2、 《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实验稿)
作者邮箱: chengdonghah@yahoo.com.cn
【课件、网络与语文教学现代化浅谈(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网友来稿)12-16
网络减负教学案例(网友来稿)12-16
浅谈语文新课程与师生发展(网友来稿)12-16
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网友来稿)12-16
语文教学中,谁是首席?(网友来稿)12-16
语文教学评价三看(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