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广州铁路一中 陈暾
一、关于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新大纲、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国正在发展酝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当前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境界,增强发展性学历。这些都促使语文教育者要从“学生为主人”的思想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2、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学习活动之中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途径:课内课题学习、课外专题研究。但课堂毕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也应主要贯穿于课堂的学习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性教学途径就显得十分之重要。前不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来到我校,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有幸和胡老师座谈,聆听了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做法,更加明确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和主流。
3、我教了五轮《祝福》,每次教完之后,都会有新的体会、感触,于是促使我一次又一次改进教法。我曾经尝试以一个新视角即以祥林嫂的眼睛变化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但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之风日趋浓厚的今天,再执教教《祝福》,于是尝试进行研究性教学。
(二)、理论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研究性教学”一词也就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并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提高学习动机,在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以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模式载体,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寻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学会拓展自己的精神视野,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充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辩力,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
关于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本着探讨的目的,对《祝福》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尝试,以下是实践过程:
【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 a、祥林嫂 b、鲁四老爷 c、柳妈 d、卫老婆子 e四婶 f、祥林嫂的婆婆 g我 B、情节鉴赏: 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 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 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 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下节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四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教后小记】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一是课题的分组。有些组自己重新组合,没有按老师的指定。二是课题的布置。有些组自选了课题。三是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陈述研究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四是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限于篇幅,恕不列举。
关于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后的再思考
(一)不要苛求学生的研究成果,老师注重的应是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研究是指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东西,相对社会来讲并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独自提出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和怀疑,发现作品的精华,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实施研究性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精心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学生手中资料、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合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四)实施研究性教学,要大胆改变课堂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
(五)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这是老师面临的新课题。
(六)实施“研究性教学”,并不是要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明确的是,不是课文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研究途径获得。
【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让新课标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联姻(教师中心稿)09-04
感受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05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中心稿)08-25
这样上的阅读课(教师中心稿)10-18
换位思考(教师中心稿)08-08
无序的思考(教师中心稿)06-11
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10-28
点燃语文课堂教学亮点(教师中心稿)07-17
职高语文教学的定位思考(教师中心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