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4 20:40: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本文运用大量生动浅显的比喻论述抽象道理的写法。

2、理解课文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的论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持有的正确态度。

3、掌握课文中主要的虚词和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等知识。 

4、分析理解文言句式特点,培养学生依据句式特点推测文言语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推测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和解读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荀况及《荀子》,解读分析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 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孔子和孟子的政治言论,“孔孟之道”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治国政策。而作为儒家思想代表的荀子也为儒家的学说作出了重大发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劝学》一文,来了解荀子的哲学思想。

二. 预习与检测:

1、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载 春秋 时期 鲁 国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有关专著。《孟子》是记载 战国 时期思想家 孟轲 言行的专著,这两部著作与《大学 》《 中庸 》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荀子》是 战国 时期 赵 国思想家 荀况 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韩非子和秦国相国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生字识记:

輮以为轮(róu)  槁暴(gǎo  pù)   磨砺(lì)  参省(cān  xǐng)  跂(qì)

骐骥(jì)       驽马(nú)     锲(qiè)  镂(lòu)  蟹(xiè)  鳝(shàn)

3、朗读课文,并注意断句。(教师抽读,然后请学生指正读错的句子)

三. 解读分析第一、二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它在不同的文章中还有哪些解释?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它的不同解释有:①有品德的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贵族,做官的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③妻子对丈夫的尊称(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2.、弄清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

① 已

A学不可以已  停止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同“矣”,了

C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已经

D自董卓已来  同“以”

E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  太,过分

② 中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合乎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其中

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中等

D百发而百中之   射中

E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内,里面

F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一半,半

③ 行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B果行,国人皆劝  做,,实行

C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上路

D不患其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品行

3.、本段采用了几个比喻说理?它们各比喻什么?

采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二个“青……寒于水”比喻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学问、修养。第三个“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比喻学习可以改变人的素质。第四五个“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比喻学习可以培养美德,增长智慧。

4、.本段主要是从什么角度去“劝学”的?

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小结:本段采用比喻论证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四、自由朗读课文,自己翻译第一二段。(教师点拨)

五. 就“人生无所谓长短,在于充实”为话题,写一个比喻方式的排比句。

人生无所谓长短,在于充实。          ;             ;          。

(如花、朝菌、蟪蛄、朝霞、夕阳等)。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把第一二段改写成现代散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解读分析第三、四自然段

一. 复习第一堂课的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 分析解读第三段。

1、下列加点词在句中各是什么用法?

① 所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结构助词,跟在动词之前与动词一起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助词,表方向

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与“为”一起构成被动句式

D君欲之何所  处所

E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表原因

F计五十所  左右

② 加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更,更加

B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C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夸大

③ 假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凭借,借助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虚假

D久假而不归  租赁

E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  假如

F聊假日以消忧  假日,休假

④ 绝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过

B以为妙绝  达到极点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消失

E佛印绝类弥勒  十分

F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断绝

2.、本段又采用了哪些比喻?它们各自比喻什么?

采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比喻学习能使人增长知识。第二三个“登高而招……而闻者彰”比喻学习能使人增强能力。第四五个“假舆马者……而绝江河”比喻学习使人收到良好的行动效果。

3、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劝学的?

从学习的作用。

小结: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论证,阐明了学习的必要性。

三、分析解读第四段:

1、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应怎样理解?

① 焉

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相当于“于之”,从那里

B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  这件事

C且焉置土石  哪里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语气助词,啊

E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形容词词缀,……然,……的样子。

② 以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能,能够

B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把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在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E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F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G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至

H固以怪之矣  同“已”,已经

③ 一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一次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全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E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2、本段采用了10个比喻,试说说其作用。

第一二个“积土成山……蛟龙生焉”和第三四个“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比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第五至第八个“骐骥一跃……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后两个“蚓无爪牙……用心躁也”比喻学习要专心致志。

3、本段是怎样进行论说的?

本段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方法论说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小结:本段突出论说了学习的可行性。

四.、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之。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暴”通“曝”,晒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五、朗读课文,然后划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名词做形容词,深

②其曲中规  形容词用作名词,弧度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④假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快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六、再次朗读三四段,自由翻译这两段文字。(教师点拨)

七. 你认为荀况的哪一论断对你的启示很大,口头谈谈的你的感受。(讨论)

(学生甚至可以谈反面意见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及即可。)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五

2、把三四段改写成现代散文。

3、熟读并背诵全文。

  

附: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1段)

                              能提高自己     青胜于蓝  冰寒于水

学习的意义(2段)  能改变自己     輮以为轮   知明而行无过

 论“为什么”                       能规范自己    木直  金利人无   过错

劝学                       学习的作用(3段)    能事半功倍    终日思不如须臾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博见

能发展智能    登高招  顺风呼假舆马 假舟楫

论“怎么样”    学习的方法    重在积累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学习的态度     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14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劝学》教案15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