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创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新结构的新尝试(网友来稿)
房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南洋学校高一年级组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港沟镇潘庄北济南南洋学校高一年级组
邮政编码:250101
电话号码:0531-8237052 13065068560
电子邮箱:fangzi1000@vip.sina.com.cn
有人认为,中学教学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只适用高一、高二年级的新授课,而在以复习旧知识、讲解练习为主的高三课堂上,却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过长期以来的思索、实践,我对此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并设计出新的比较适合于高三语文教学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空间结构:
学生为学习主体
训练为学习主线
教师为教学主导
教学过程:
定向─自研─讨论─反馈─答疑─总结
一.定向
定向就是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性。高三教学也必须从定向开始。高三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根据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实际,正确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在今天的高三课堂教学中仍有两点错误认识:其一,传统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中充分地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的,正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把它交给学生是多余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制定、实施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对学生则是进行目标“保密”,因此,学生除了被老师牵着走,别无其他选择。其二,传统观念认为,高三课是复习课、练习讲评课,教学目标(分复习、讲评目标)是很明白的了,无非是复习一个知识点、完成一套练习讲评而已,无需制定什么目标。因此,出现了“复习课上一个本(教本、复习提纲)、讲评课上几张纸(训练题)”这种现象,整节课教师以讲为主、一讲到底。
心理学证明,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能对人的活动产生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满足他所需的目标。而动机又往往同目的一致。因此,学生越是牢固掌握教学目标,就越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证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而应是决定当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
需注意的是,在目标制定中,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吃不掉”的矛盾,目标要有弹性,对优生不予限制,对差生不加苛求,尽量让教学目标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自研、讨论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几句话,讲的都是学生要有“无师自通”的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个性是学生不是从全不知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当具备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教学目标,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先行独立学习。这种独立学习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学生独立研究,曰“自研”;二是学生群体相互交流、切磋,曰“讨论”。
“自研”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基础。如,要讲评一套练习,必须有学生训练、思考的时间,学生思考的效果好,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要保证训练、思考效果好,必须得有充足的时间,不可贪多贪快,以致造成学生消化不良,使后面的环节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讨论”是弥补学生在自行研究过程中的不足、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或错误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生在讨论中由于思维相互触发,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正是: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讨论形式可以四人一组,六人一组,教师提前分配好各组任务,要求他们统力合作,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三.反馈、答疑
学生通过掌握教学目标、进行自研和讨论,就能完成大部分教学任务。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有什么新的见解、新的困难,可以通过课堂“反馈”、“答疑”发现、解决,并且,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和质疑中检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可以获得制定下一步教学目标的必要的前馈信息。可以说,这个“反馈”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自我反馈,帮助学生找出差距,改进教学。反馈的形式多是由学生推选本组代表讲解分析题目的方法、思路,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学生一般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发言也比较积极热烈,回答准确率也比较高。然后,这一结果大大激励了他们解决下一问题的信心。
答疑并不排斥老师直接解答,但绝不能误认为答疑就只是教师解答问题。答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创设情景,讲解示范,点拨提示,新旧联系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引导”而不是“灌输”。利用各种手段去激活学生的反应,使他们通过再思、再议,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这两个环节反映的还是教师、学生、训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总结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前五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学习、思考、讨论、质疑、解疑的完整过程,标志着教学已取得了具体结果。但学生掌握的知识尚未概括化,而且,形成教学过程的得失因素是什么,造成教学结果和目标偏离的问题在哪里也不明确。这就需要“总结”这一环节加以解决,以加强相应措施,改善下一轮的学习过程。
总结分为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应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成绩,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总之,上述定向--自研--讨论--反馈--答疑--总结六个环节,构成了我的关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流程。这六个环节应是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条件,后者对前者具有反馈作用。同时,这六个环节也很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学新思想。
当然,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操作起来的复杂性,这一结构的六个环节也并不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可能形成多种变式,这是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的。
作者邮箱: fangzi1000@sina.com.cn
【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创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新结】相关文章:
水荡涟漪石击灵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09-02
相教学反思08-21
《蜀相》鉴赏08-17
《蜀相》说课稿12-23
高三相信自己作文07-15
《蜀相》译文赏及析 (人教版高三)10-13
《蜀相》教学反思06-30
蜀相优秀教案05-22
《蜀相》教学设计09-04
蜀相杜甫优秀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