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庄暴见孟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小云
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
预习内容:
① 虚词用法归纳:
于:暴见于王
寡人之于国
今王鼓乐于此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以: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
斧斤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险以远,则至者少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② 实词:
非: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诸: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投诸渤海之尾
诸路人马
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徐公来,孰视之
若:不若与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若夫淫雨霏霏
得:可得闻与
……往往有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举: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疾首蹙颚
戍卒叫,函谷举
举贤不避子
见:庄暴见孟子
府吏见丁宁
徒见欺
见笑与大方之家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借题(乐)发挥、两幅画面、正反对比、环环相扣
2、 民本思想: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3、 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与现实结合,布置作业
二、导入:
回顾中心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战国时代,诸侯称霸、战争连年、生灵涂炭,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政治思想体系,他极力提倡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一个枯燥话题,说得不好会变成说大道理,不但不能让君王接受,还会使他们反感。
三、分析:
1、 文中孟子与齐王对话传达自己思想的是第二部分,可是为什么前面要加上一段,并且这一段讲的是庄暴和孟子的交谈?这一段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明确:给孟子一个找齐王谈话的切入口
引出话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制造悬念,好乐与国家治理得好有什么关系呢?
庄暴难以回答的问题,孟子迎难而上,说服齐王,反衬出孟子论辩高明。
2、孟子见到齐王,紧接与庄暴的谈话,从好乐谈起,谁知话不投机,齐王竟然变了脸色沉下脸说自己“喜欢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齐王听到孟子说“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了脸色呢?
猜测: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情;
齐王羞愧,自己不应该喜欢世俗音乐
齐王恼怒,庄暴不应该把自己好乐的事情告诉孟子
4、 齐王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先王之乐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当孟子问到这件事情,齐王变了脸色,正面直接回答说我喜欢的就是世俗音乐,这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等于堵住了孟子的嘴巴,让孟子无话可说。
孟子的询问显出被动。
如果孟子按照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在此规劝齐王,效果一定可想而知。可是孟子此行要说的内容并不是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他是要借乐(yue)说乐(le),所以他马上说……(齐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
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明确:迎合齐王;
引起齐王的兴趣;
改变了谈话的气氛(缓和紧张气氛与齐王的抵触情绪);
并且巧妙地把谈话从音乐引导与民同乐的政治领域。
然后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之乐。今之乐有雅有俗,古之乐有雅有俗,跟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不是一个概念,孟子故意偷换概念,激起齐王的兴趣,引诱他马上说,我能够听听你的高见吗? 察言观色 化被动为主动。
5、 两层铺垫,“不若与人”“不若与众”,这两个问题一问,齐王自然回答说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孟子在前面化解了齐王的抵触情绪以后,把主动权牢抓在手,给齐王两个答案明显的小题目,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与民同乐的观点。
在由音乐到快乐之间,有了一个巧妙过度,这叫诱敌深入。
6、 既然已经由音乐到了快乐问题,那么孟子干脆就说,我来给你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下面他说的所有话,可以概括成两幅画面:
对比手法的运用:两幅画面
鼓乐、田猎于此, 疾首蹙颚--悲惨图景 反面
(管乐之音,羽毛之美) 欣欣然有喜色--太平景象 正面 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只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两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对比,揭示是否与民同乐带来的不同的政治效果。作为君王自然希望百姓们能够欣欣然有喜色,能够关心自己爱戴自己,那么就要与民同乐。齐王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孟子的主张,也没有什么辩驳之辞,因为自己之前也亲口说过,欣赏音乐的快乐要大家一起欣赏才好,那么自然就是与民同乐咯!两幅画面的对比更加没法驳斥,难道你喜欢百姓们看见你就头痛?
7、 得出结论,与民同乐,推行仁政,人民归附,能统一天下。
点题,原来齐王好乐和齐国政治有这样的密切关系
孟子说服艺术:借题发挥 诱敌深入 两幅画面 正反对比 环环相扣
三、孟撞么意义?
四、练习巩固:
1、学以致用:有一个同学热爱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运用孟子谈话的技巧(借题发挥、对比手法)对他说一番话,尝试把他说服。把对话设计做在作业本上。
2、关于与民同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板书设计:
庄暴见孟子
高明的论辩艺术:借题发挥 诱敌深入 正反对比 环环相扣
音乐--乐乐--快乐
鼓乐、田猎:
疾首蹙颚 怨--不与民同乐
欣欣然有喜色 爱--与民同乐 正反对比
与民同乐,则王矣
作者邮箱: cljedu@hotmail.com